中國戰爭小說史論

中國戰爭小說史論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陳穎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8-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2878X
  • ISBN13:9787542628787
  • 裝訂:285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陳穎近二十年來,一直在關注和研究戰爭題材的小說,撰寫和發表了不少論文。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進一步深化了他的研究,順利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又經過三年的修改,寫成了這部內容充實的《中國戰爭小說史論》。

本書從歷時性的角度對中國戰爭小說進行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審美與文化相交融的研究。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流變論」著重對中國戰爭小說的發展脈絡加以梳理,分析各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戰爭小說作品,探尋中國古今戰爭小說的發展繼承關系。下篇「文化論」從文化學的視角觀照中國戰爭小說,分別以中華民族的政治倫理觀、英雄崇拜意識的演進、中國兵學文化等作為切入點,研究中國歷代戰爭小說與上述文化思想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對塑造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目錄

序言
引論 中國戰爭小說概念和范圍的界定
上篇:流變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歷史軌跡
第一節 孕育期:從戰爭神話到戰爭平話
第二節 成熟期:《三國演義》的問世與中國古代戰爭小說敘事風格的定型
第二章 20世紀中國戰爭小說的歷史回眸
第一節 世紀初戰爭小說的反侵略求民主主題
第二節 「五四」新文學革命浪潮中的現代「反戰」小說
第三節 抗戰烽火與三四十年代戰爭小說的「救亡」主題
第四節 特殊政治區域中戰爭小說的特殊主題與風格
第五節 戰爭小說英雄主義凱歌高奏的嶄新時代
第六節 新時期戰爭小說創作的多元走向
第七節 邁向新世紀的戰爭小說
下篇:文化論
第三章 從中國戰爭小說看中華民族政治倫理觀的演進
第一節 儒家政治倫理思想及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藝術表現
第二節 西風東漸與中國近代戰爭小說的政治附會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與中國現當代戰爭小說的新政治境界
第四章 從中國戰爭小說看華夏英雄崇拜意識
第一節 戰爭神話:奠定英雄崇拜的民族標准
第二節 亂世英雄的道德光環與悲劇結局
第三節 工農兵英雄:當代英雄崇拜的主體及其消遁
第五章 中國戰爭小說與中國兵學文化之關系
第一節 中國古代戰爭經典小說對兵家思想的藝術演繹
第二節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兵器和武藝
第三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與中國當代戰爭小說創作
第六章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與漢民族宗教意識
第一節 道教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形而下觀照
第二節 佛教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形而上闡釋
第三節 陰陽五行說對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准宗教影響
第七章 中國戰爭小說的女性觀
第一節 中國古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男性爭戰中的異數
第二節 中國現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革命戰爭對於婦女解放的意義
第三節 中國當代戰爭小說中的女性:男性標准打造的女英雄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山海經》與《伊利亞特》
——中西戰爭神話敘事比較
附錄2 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小說綜論
附錄3 宏偉的篇章壯麗的史詩
——《長城萬里圖》和《新戰爭與和平》比較研究
後記
 

陳穎近二十年來,一直在關注和研究戰爭題材的小說,撰寫和發表了不少論文。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進一步深化了他的研究,順利完成了博士學位論文,又經過三年的修改,寫成了這部內容充實的《中國戰爭小說史論》。

這部著作從歷時性的角度對中國戰爭小說進行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審美與文化相交融的研究。上篇「流變論」,分析了各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戰爭小說作品,描述了它的發展軌跡,探討古今戰爭小說的繼承發展關系;下篇「文化論」,從文化學的視角觀照中國戰爭小說與中華民族的政治倫理思想、英雄崇拜意識、兵學文化、宗教意識以及女性觀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對塑造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我們當代不少學者正如我的研究生導師北大吳小如教授所說:「現在做學問往往分工太細,如治西方文學的不懂本國文學,治文學的不搞語言,治古典文學的不搞現、當代文學,治詩歌的不搞小說戲曲,甚至治先秦一段的連兩漢以下的部分都不聞不問,這實在是自己把路給走窄了,看似很專,其實卻脫離實際。」陳穎卻克服這個弊病,他既重視古代小說的學習,也重視現當代小說的研究,習此,這部《中國戰爭小說史論》貫通古今,從神話傳說到當代小說,選擇了各個時代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各個過期的作品展現了不同的審美風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戰爭小說的演變規律和繼承發展的關系。這是這部著作的一個特色。

精心選擇代表性作品和實事求是地評價是這部著作的第二個特色。從古代到當代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浩如煙海,陳穎沒有羅列材料,而是通過精心選擇,著重對有典型意義和標志著審美風貌轉變的代表性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和實事求是的評價,如古代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五四」以後孫席珍的「戰爭三部曲」(過去不為學界所重視);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三種類型的作品,如歷史演義型的《保衛延安》、《紅日》;英雄傳奇型的《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以及表現戰爭時期生活,委婉纖細,富有人情味的短篇小說如孫犁、茹志鵑的作品。對新時期戰爭小說的多元化的創作傾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周梅森和莫言的作品。

探討文化思想的演繹對中國戰爭小說的文化傳統、主題思想、人物塑造、藝術范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從而更深入地闡明了中國戰爭小說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藝術風貌的原因。這也是本書值得肯定的一個特色。如書中指出,「仁道」與「霸道」、「忠君」與「信義」等倫理道德問題始終是中國古代戰爭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展開無不緊緊圍繞著這些政治倫理道德關系。當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的政治倫理觀成為主流思潮的時候,工 農兵形象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完美的品質,樂觀主義成為作品的主色調。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戰爭小說擺脫了單一的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糾葛,進入「戰爭與人」關系的更深層次的思考,作品的人物面貌、品格和作品的藝術風格呈現出與古代、與20世紀頭80年的作品完全不同的風貌。

陳穎為人忠厚、朴實,做學問也是嚴謹、認真的。他近二十年鍥而不舍地研究中國戰爭小說。我想他還會繼續做下去,也值得做下去。我們國家正經歷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和平發展時期,戰爭的硝煙離我們似乎是那麽遙遠;經過戰爭洗禮的作家大多已經退出歷史舞台;高技術的發展完全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在這樣的時代戰爭小說將向何處去?它會如何發展?這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我個人對這些問題,有一點不成熟的、粗淺的看法,寫出來請教陳穎和讀者。

首先,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即區分戰爭的性質,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對戰爭的態度一是反對,二是不怕;英雄主義是正義戰爭的主旋律。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因為戰爭是人類的浩劫。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但是,如果我們國家被迫投入一場反侵略、反分裂的戰爭時,難道我們的作家不應該寫出鼓舞人民,英勇抗敵的作品嗎?當然,要創新,要打破所謂「紅色經典」的模式,創造出更有人性深度,刻畫出在戰爭條件下人的靈魂的顫動,寫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其次,陳穎這部著作把軍事小說、戰爭小說和軍旅小說作了區分,集中寫戰爭小說,這是對的。應該看到歷史上的大規模的戰爭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但是,它仍然會是今後小說創作的重要題材,就像發生在東漢末年的戰爭,卻在一千年後繪制出《三國演義》這部反映這場戰爭的歷史畫卷。不過今後反映軍人日常生活、在高科技條件下的軍事訓練的作品可能會逐漸多起來,如果陳穎繼續研究,我建議把研究的范圍擴大為軍事小說,既包括戰爭小說,也包括軍旅小說,是否更好一點。

以上這些零碎、粗淺的意見,信手寫來,就濫竽充數,權當一篇序言吧。

齊裕規
2007年4月15日於華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