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李西月西派內丹學的系統研究。在全面梳理內丹學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對西派內丹雙修理論進行全面剖析,試圖發掘西派內丹學的理論精萃。從哲學、神學、中醫學、心理學諸方面,全方位闡釋西派內丹學產生的根據。認為道的信仰、神仙信仰分別是內丹學的生理學基礎;感知論、情欲論、驅識神喚元神論是內丹學的心理學基礎。從性命論、陰陽論、藥物論、爐鼎論、火候論、功夫論入手,結合清修、雙修的發展歷程,全面研究西派內丹學的內涵和外延。比較了西派與東派丹法的異同,闡述了李西月建立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內丹雙修理論體系;內丹次第創新︰煉功五關論;先天、後天與結丹、還丹對應理論。李西月西派內丹學的兩種用鼎方法、凝神于虛空的獨特下手功夫、鑽杳冥或稱開關展竅、兩孔穴法、玄關一竅有死有活論、九層煉心貫穿于內丹修煉始終、三件河車功法等豐富了內丹雙修理論。
目錄
牟鐘鑒先生序
胡孚琛先生序
潘顯一先生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內丹學概念
第二節 內丹學源流
一、內丹學的準備時期
二、早期內丹學
三、中期內丹學
四、晚期內丹學
第三節 內丹學主要派別
一、南宗清修派
二、南宗雙修派
三、北宗
四、中派
五、東派
六、西派
第四節 本書結構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 背景論:西派祖師李西月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第一節 李西月的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二、著作
第二節 李西月西派內丹學思想背景
一、雙修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
二、李西月內丹雙修思想來源
第三節 西派的創立
第三章 原理論:內丹修煉的理論根據
第一節 內丹學的哲學基礎——道的信仰
一、道觀念的產生和演變
二、道教認為道從無中有次序地創造天地萬物
三、道教道創世說不斷變化
四、李西月論道和他的創世說
第二節 內丹學的神學基礎——神仙信仰
一、神仙論
二、生死論
第三節 內丹學的生理學基礎
一、人體的構成
二、人體的髒腑
三、人體的經絡
四、人體的腧穴
五、內丹學中特有的經脈及腧穴
第四節 內丹學的心理學基礎
一、內丹學的感知論
二、內丹學的情欲論
三、內丹學驅識神與喚元神論
第五節 內丹學的三教合一論基礎
一、內丹清修派三教合一論
二、李西月及其雙修派三教合一論
第四章 性命論:內丹修煉的施為對象
第一節 儒道釋論性命
一、性之本義
二、儒家性論
三、道家性論
四、道教性論
五、儒道命論
第二節 內丹清修派論性命
第三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論性命
一、性命本論
二、性命與陰陽
三、性命與藥物
四、性命與玄關
五、性命與功夫
六、性命與金丹、成仙
第五章 陰陽論:內丹修煉的根本
第一節 清修派論陰陽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論陰陽
一、李西月之前雙修派陰陽論
二、李西月西派陰陽論
第六章 藥物論:內丹修煉的原料
第一節 清修派藥物論
一、藥物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精論
三、氣論
四、神論
五、精、氣、神的關系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藥物論
一、藥物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精論
三、氣論
四、神論
五、精、氣、神的關系
第七章 爐鼎論:內丹修煉的場所
第一節 清修派爐鼎論
一、爐鼎的概念
二、爐鼎的分類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爐鼎論
一、爐鼎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李西月論鼎器
第八章 火候論:內丹修煉的控制
第一節 清修派火候論
一、火候的概念
二、火候的分類
三、火候的度量和表示方法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火候論
一、火候的概念與種類
二、火候的度量與表示方法
三、李西月論火候
第九章 功夫論:內丹修煉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節 清修派功夫論
一、南宗清修派功夫論
二、張三豐派功夫論
三、劉一明功夫論
第二節 李西月之前雙修派功夫論
第三節 李西月西派內丹功夫論
一、李西月內丹修煉思想的總體架構
二、先天氣、後天氣思想
三、後天功夫
四、先天功夫
第十章 比較論:西派與東派丹法之比較
第一節 西派與東派名稱的來源
第二節 東派丹法要點
一、百日清修
二、采取外藥,先要覓信
三、溫養
四、煉成大丹,脫胎神化
第二節 東派西派丹法的區別
一、東派丹法簡略,西派丹法詳細
二、東派一次用鼎,西派多次用鼎
三、東派以凝神于氣穴、西派以凝神于虛空為下手功夫
四、東派未明示開關展竅,西派獨有鑽杳冥或稱開關展竅方法
五、東派煉心有階段,西派煉心要始終
六、東派認為玄關是死的,西派提出玄關一竅有死有活
七、西派先天、後天與結丹、還丹兩對範疇對應的理論
第十一章 貢獻論:李西月西派內丹學對內丹雙修理論的貢獻
第一節 李西月完善了內丹雙修理論
一、建立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內丹雙修理論體系
二、內丹雙修次第創新:煉功五關論
三、先天、後天與結丹、還丹對應理論
第二節 獨特的功法豐富了內丹雙修理論
一、兩種用鼎方法
二、凝神于虛空的獨特下手功夫
三、鑽杳冥或稱開關展竅
四、兩孔穴法
五、玄關一竅有死有活的論點,豐富了內丹雙修理論
六、九層煉心貫穿于內丹修煉始終
七、三件河車通俗易懂
第十二章 發展論:西派內丹學的傳承與發展
附錄西派內丹學研究綜述
參考文獻
後記
胡孚琛先生序
潘顯一先生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內丹學概念
第二節 內丹學源流
一、內丹學的準備時期
二、早期內丹學
三、中期內丹學
四、晚期內丹學
第三節 內丹學主要派別
一、南宗清修派
二、南宗雙修派
三、北宗
四、中派
五、東派
六、西派
第四節 本書結構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 背景論:西派祖師李西月生平及其思想背景
第一節 李西月的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二、著作
第二節 李西月西派內丹學思想背景
一、雙修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
二、李西月內丹雙修思想來源
第三節 西派的創立
第三章 原理論:內丹修煉的理論根據
第一節 內丹學的哲學基礎——道的信仰
一、道觀念的產生和演變
二、道教認為道從無中有次序地創造天地萬物
三、道教道創世說不斷變化
四、李西月論道和他的創世說
第二節 內丹學的神學基礎——神仙信仰
一、神仙論
二、生死論
第三節 內丹學的生理學基礎
一、人體的構成
二、人體的髒腑
三、人體的經絡
四、人體的腧穴
五、內丹學中特有的經脈及腧穴
第四節 內丹學的心理學基礎
一、內丹學的感知論
二、內丹學的情欲論
三、內丹學驅識神與喚元神論
第五節 內丹學的三教合一論基礎
一、內丹清修派三教合一論
二、李西月及其雙修派三教合一論
第四章 性命論:內丹修煉的施為對象
第一節 儒道釋論性命
一、性之本義
二、儒家性論
三、道家性論
四、道教性論
五、儒道命論
第二節 內丹清修派論性命
第三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論性命
一、性命本論
二、性命與陰陽
三、性命與藥物
四、性命與玄關
五、性命與功夫
六、性命與金丹、成仙
第五章 陰陽論:內丹修煉的根本
第一節 清修派論陰陽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論陰陽
一、李西月之前雙修派陰陽論
二、李西月西派陰陽論
第六章 藥物論:內丹修煉的原料
第一節 清修派藥物論
一、藥物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精論
三、氣論
四、神論
五、精、氣、神的關系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藥物論
一、藥物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精論
三、氣論
四、神論
五、精、氣、神的關系
第七章 爐鼎論:內丹修煉的場所
第一節 清修派爐鼎論
一、爐鼎的概念
二、爐鼎的分類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爐鼎論
一、爐鼎的概念及其分類
二、李西月論鼎器
第八章 火候論:內丹修煉的控制
第一節 清修派火候論
一、火候的概念
二、火候的分類
三、火候的度量和表示方法
第二節 李西月及其雙修派火候論
一、火候的概念與種類
二、火候的度量與表示方法
三、李西月論火候
第九章 功夫論:內丹修煉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節 清修派功夫論
一、南宗清修派功夫論
二、張三豐派功夫論
三、劉一明功夫論
第二節 李西月之前雙修派功夫論
第三節 李西月西派內丹功夫論
一、李西月內丹修煉思想的總體架構
二、先天氣、後天氣思想
三、後天功夫
四、先天功夫
第十章 比較論:西派與東派丹法之比較
第一節 西派與東派名稱的來源
第二節 東派丹法要點
一、百日清修
二、采取外藥,先要覓信
三、溫養
四、煉成大丹,脫胎神化
第二節 東派西派丹法的區別
一、東派丹法簡略,西派丹法詳細
二、東派一次用鼎,西派多次用鼎
三、東派以凝神于氣穴、西派以凝神于虛空為下手功夫
四、東派未明示開關展竅,西派獨有鑽杳冥或稱開關展竅方法
五、東派煉心有階段,西派煉心要始終
六、東派認為玄關是死的,西派提出玄關一竅有死有活
七、西派先天、後天與結丹、還丹兩對範疇對應的理論
第十一章 貢獻論:李西月西派內丹學對內丹雙修理論的貢獻
第一節 李西月完善了內丹雙修理論
一、建立了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內丹雙修理論體系
二、內丹雙修次第創新:煉功五關論
三、先天、後天與結丹、還丹對應理論
第二節 獨特的功法豐富了內丹雙修理論
一、兩種用鼎方法
二、凝神于虛空的獨特下手功夫
三、鑽杳冥或稱開關展竅
四、兩孔穴法
五、玄關一竅有死有活的論點,豐富了內丹雙修理論
六、九層煉心貫穿于內丹修煉始終
七、三件河車通俗易懂
第十二章 發展論:西派內丹學的傳承與發展
附錄西派內丹學研究綜述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當今內丹學的研究日益成為國外漢學界的熱點。2006年在德國慕尼黑附近著名的風景區基姆湖修道院召開的“道教與養生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共有250余名世界各地的學者參加會議,在所提交的論文中,研究內丹學的幾近三分之一。在國內,新一代內丹學家正在興起,社會上的丹道愛好者也超過千萬。
北派祖師王重陽在北宋滅亡、金人統治北方之時,創立全真道,將儒、道、釋三教文化的靖華寓于內丹學之中。蓋自王重陽看來,丹道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我們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之一,一個失掉文化特質的民族只能淪為二等公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在東方崛起,首先要有文化的崛起和騰飛。
中華民族內丹學的承傳,由來尚矣。丹道肇始于伏羲、神農、黃帝,集成于老子、莊子,由陰長生、魏伯陽、葛稚川、魏華存奠其基,鐘離權、呂洞賓、陳圖南將內丹學的理論體系發展成熟,並大開法門傳道。南宗由張伯端一脈承傳,有《悟真篇》記其法訣。北宗由王重陽傳全真七子,至今後繼有人。中派以李道純為代表,東派以陸西星為代表,各有丹訣秘傳。呂祖《敲爻歌》雲:“玄篇種種說陰陽,陰陽本是大丹王”,蓋丹道諸派皆煉養陰陽的法門,不過分為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三家,其功法又分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虛空陰陽的虛無丹法,同類陰陽中的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此之謂“三家四派”功法之傳。
明季以來,張三豐所傳的同類陰陽龍虎丹法興盛一時,被丹家視為呂祖南派正宗法門。然此術至秘,得訣者少,是以清人已少有知其奧秘者矣。陸西星所傳的同類陰陽彼家丹法,為男女雙修雙成之法門,其秘密在采藥之火候,有《三藏真詮》記之,清代丹家行之者多,亦由師徒口口相傳,法訣不筆之于書。四川樂山內丹家李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得訣後始改今名。以陸西星後身自居,但自以為略勝陸西星一籌。蓋李西月不但得到呂洞賓一脈同類陰陽彼家丹法,又得到張三豐一脈龍虎丹法,故陸西星謂其丹法傳自呂祖,而李西月則謂其丹法為呂祖和張三豐真人雙授之,故“月”朗于“星”,“涵虛”勝于“潛虛”,《圓嶠內篇》超過《方壺外史》也。觀李涵虛同類陰陽丹法用乾鼎、坤鼎,始終不離童男、童女之噓呵之功,采藥、火候皆與東派有異,是龍虎丹法蘊涵其中也。內丹西派創立較晚,故而汲取了南、北、中、東諸派的長處,將三家四派丹訣融會為一,為內丹學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
霍克功博士選擇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作研究課題,我曾告訴他此派丹法難度甚大,欲探其秘必要有刻苦攻關的思想準備。今見到他經過幾個春秋鍥而不舍地努力,終于成此書稿,不禁為之由衷地高興並祝福。作者對西派內丹學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作了交待,從哲學、神學、中醫學等方面分析了西派內丹學的理論依據,用藥物論、鼎器論、火候論、功夫論等內丹學基本要素,全面架構了西派內丹學的理論框架,為剖析內丹學丹法作了積極探索,為全面建立內丹學理論體系作了有益嘗試,令人欣喜。祝願霍克功博士在內丹學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是為序。
2008年1月8日
北派祖師王重陽在北宋滅亡、金人統治北方之時,創立全真道,將儒、道、釋三教文化的靖華寓于內丹學之中。蓋自王重陽看來,丹道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我們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之一,一個失掉文化特質的民族只能淪為二等公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在東方崛起,首先要有文化的崛起和騰飛。
中華民族內丹學的承傳,由來尚矣。丹道肇始于伏羲、神農、黃帝,集成于老子、莊子,由陰長生、魏伯陽、葛稚川、魏華存奠其基,鐘離權、呂洞賓、陳圖南將內丹學的理論體系發展成熟,並大開法門傳道。南宗由張伯端一脈承傳,有《悟真篇》記其法訣。北宗由王重陽傳全真七子,至今後繼有人。中派以李道純為代表,東派以陸西星為代表,各有丹訣秘傳。呂祖《敲爻歌》雲:“玄篇種種說陰陽,陰陽本是大丹王”,蓋丹道諸派皆煉養陰陽的法門,不過分為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三家,其功法又分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虛空陰陽的虛無丹法,同類陰陽中的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此之謂“三家四派”功法之傳。
明季以來,張三豐所傳的同類陰陽龍虎丹法興盛一時,被丹家視為呂祖南派正宗法門。然此術至秘,得訣者少,是以清人已少有知其奧秘者矣。陸西星所傳的同類陰陽彼家丹法,為男女雙修雙成之法門,其秘密在采藥之火候,有《三藏真詮》記之,清代丹家行之者多,亦由師徒口口相傳,法訣不筆之于書。四川樂山內丹家李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原名李元植,字平泉,得訣後始改今名。以陸西星後身自居,但自以為略勝陸西星一籌。蓋李西月不但得到呂洞賓一脈同類陰陽彼家丹法,又得到張三豐一脈龍虎丹法,故陸西星謂其丹法傳自呂祖,而李西月則謂其丹法為呂祖和張三豐真人雙授之,故“月”朗于“星”,“涵虛”勝于“潛虛”,《圓嶠內篇》超過《方壺外史》也。觀李涵虛同類陰陽丹法用乾鼎、坤鼎,始終不離童男、童女之噓呵之功,采藥、火候皆與東派有異,是龍虎丹法蘊涵其中也。內丹西派創立較晚,故而汲取了南、北、中、東諸派的長處,將三家四派丹訣融會為一,為內丹學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
霍克功博士選擇李西月的西派丹法作研究課題,我曾告訴他此派丹法難度甚大,欲探其秘必要有刻苦攻關的思想準備。今見到他經過幾個春秋鍥而不舍地努力,終于成此書稿,不禁為之由衷地高興並祝福。作者對西派內丹學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作了交待,從哲學、神學、中醫學等方面分析了西派內丹學的理論依據,用藥物論、鼎器論、火候論、功夫論等內丹學基本要素,全面架構了西派內丹學的理論框架,為剖析內丹學丹法作了積極探索,為全面建立內丹學理論體系作了有益嘗試,令人欣喜。祝願霍克功博士在內丹學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是為序。
2008年1月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