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沒有把王陽明納入到寫作范圍,是考慮到有關王陽明的研究和成果已經太多了,筆者難以寫出更新的內容來,因此沒有單獨成章,而是將其有關禪學和心學的內容分別列入各章中。
袁宗道提出以禪學詮釋儒學.實際上是當時心學禪儒互釋潮流的表現之一,本書對禪儒互釋作為一個專題拿出來進行說明。明后期心學學者提出以心性統三教,以心性作為衡量的標准,不管是儒是釋是道,只要符合心性就可。這種觀念,是三教論的新成就。
另外,在明代有一個頗可注意的現象,就是心學向禪學的回流。歷來研究者注意到的都是禪學對心學的影響,心學吸納禪學的因素,但明末由於心學發展的成熟和影響的廣大深遠,使得佛教界的禪僧大德們到心學中來汲取營養,來提高禪學的地位。由於這個現象從來沒有被研究者提到過。本書只是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以期待以后有更深入的研究。
本書主要不是從哲學概念的思辨人手.而是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的,因此,本書更重視的是歷史事實的描述。由於這些心學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詩文存世,而這些詩文又反映出作者對心學和禪學的認識,因此,本書不僅僅把這些詩文當作寫作的材料,同時某些章節也說明了禪學、心學對其文學創作、文學思想所帶來的新因素、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