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作為一位偉大的小說家,給世人留下了六部完整的長篇小說。《愛瑪》是作者繼《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和《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之後,在她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作品。她的另兩部小說《勸導》和《諾桑覺寺》,是在她去世後出版的。
筒寫作《愛瑪》,于一八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開始動筆,子一八一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完稿。她把書稿交給出版人約翰‧默里。默里將稿子交給《評論季刊》的編輯威廉‧吉福德審閱,吉福德的評論是:這部書稿“好得沒話說”。于是,默里決定出版《愛瑪》。一八一五年十二月十日,《觀察家報》宣布︰《愛瑪》“將在下星期六出版”。一八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日,《記事晨報》連續三天發布告示,稱該書為“《傲幔與偏見》作者著”。照此推斷,《愛瑪》似乎應是一八一五年底出版,但小說的扉頁卻標明“一八一六年”。頭版印刷二千套(每套為三冊),定價二十一先令,當年售出一千二百五十套。
早在此之前,簡從哥哥亨利的外科醫生那里獲悉,攝政王(即威爾士素王)非常推崇她的作品,每處住所都放了土套她的小說。她還經此人穿針引線,由攝政王的內侍牧師帶頜,參觀了攝豉王的仁所卡爾頓宮。內侍牧師向她暗示︰她可以把她的新作獻給攝跛王。後來,經簡與出版人商洽,做出一套特殊精裝的《愛瑪》,由簡題詞(見小說正文前),獻給了威爾士親王。
簡的六部小說中,最受讀著喜愛的,無疑是《傲慢與偏見》。《愛瑪》雖然不像《傲慢與偏見》那樣膾炙人口,但它在描寫世態人情方面,似乎比其他作品更有深度,囡而被不少評論家視為作著最成熟的小說。
小說的女主角愛瑪是個“又漂亮,又聰明,又有錢”的年輕姑娘,由于具有這般得天獨厚的條件,不禁有點“自視過高”,因雨喜歡“隨心所欲”。她自己打定主意不結婚,卻熱衷子給別人牽線搭橋。而她給別人做媒,每每不是“按照情理”,而是“憑著異想天開或一時沖動”,亂點鴛鴦譜,結果鬧出許多笑話,吃了不少苦頭。不過,愛瑪雖然沒給別人撮合成一門親事,但她自己最後卻墜入了情網,與奈特利先生喜結良緣,跟另外兩對青年男女一起,構成了《愛瑪》的喜劇結局。
奧斯丁寫小說,特別喜歡嘲弄荒唐的事、荒唐的人,《愛瑪》在這一點上衰現得尤為突出。作者塑造了十多個性格迥異的人物,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弱點,構成了自己的特異芝處,導致了自已的滑稽可笑。在這里,作者所塑造的一個個滑稽人物,所描寫的一個個滑稽事件,不僅給小說帶來了情趣盎然的藝術魅力,而且它們本身猶如生活的一面面鏡子,世人可以從中照出自己的自負、言目和愚蠢,從中獲得啟迪和教誨。這,恐怕就是奧斯丁的小說之所以能經久不衰的秘訣所在。
據筆者所知,迄今為止,《愛瑪》在我國(大陸)已有三個中譯本:一為劉重德教授于四十年代翻譯、九十年代重新修訂,二為張經浩教授子八十年代翻譯,三為祝慶英、祝文光于九十年代翻譯。這三個譯本,第一和第三個以直譯為主,第二個則以意譯為主,這就導致了各譯本的特點。我做翻譯走的是“第三條途徑”,就是直譯意譯不分厚薄,交錯逅用。簡而言之,我的原則可以概括成這樣十四個字︰可能時盡量直譯,必要時盡管意譯。我正是基子這樣的認識,本著這樣的原則,先後翻譯了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勸導》、《諾桑覺寺》、《傲慢與偏見》,而且我感到很幸運,這些譯本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現在,我又本著同樣的原則,翻譯出了《愛一驪》,希望同樣能博得讀者的喜愛。
2000年8月15日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