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因明研究》是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它是偉宏繼《佛家邏輯通論》和《因明正理門論直解》之後的第三部因明專著,在本書出版之際,讓我們拍掌歡迎它!
為什麼要歡迎它呢?
理由有三︰
(一)漢傳因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涉及世界三大邏輯源頭中的兩個。偉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因明專家,他在該書中新見迭出,諸如對舍爾巴茨基的批評,從佛學、因明、邏輯三方面講清楚了唯識比量功用,從窺基《大疏》中找到喻支除宗有法的論據,增補了古因明《方便心論》研究,為龍樹正名,等等。偉宏的這些成果對因明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這部著作對于我們從事古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就是要忠于原文,絕不能望文生義,同時要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繼承和創新是對立的統一,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指引下繼承。《漢傳佛教因明研究》在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方面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三)作者在漢傳因明研究中吸取了當代名家運用梵、漢、藏對勘研究法取得的成果,又擅長運用因明與邏輯比較研究方法、歷史分析方法和整體論方法。這種多元的研究方法卓有成效,值得借鑒。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編 古因明的傳入
第一章 印度佛教因明的源流和東傳
第一節 佛教因明的源流
第二節 古因明初次輸入漢地
第二章 《方便心論》概要
第一節 《方便心論》的喻、因、宗
第二節 《方便心論》的過失論
第三章 《瑜伽師地論》概要
第一節 《瑜伽師地論》的論證式
第二節 《瑜伽師地論》的過失論
第四章 《如實論》概要
第一節 世親《如實論‧反質難品》的論證式
第二節 《如實論‧反質難品》的因三相
第三節 《如實論‧反質難品》的過失論
第二編 唐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玄奘與唐代因膽
第一節 唐代因明研究概述
第二節 玄奘的因明成就
第二章 神泰《因明正理門論述記》
第一節 《述記》是漢傳因明的重要著作
第二節 《述記》對漢傳因明的貢獻
第三節 《述記》的不足
第三章 文軌《因明入正理論疏》
第一節 《入論》古疏之佳作
第二節 《莊嚴疏》因明思想述要
第三節 疏解中的失誤
第四章 淨眼的因明疏抄評介
第一節 《略抄》、《後疏》概述
第二節 淨眼因明思想述要
第五章 呂才與奘門之辯
第一節 呂才與《因明注解立破義圖》
第二節 奘門對《立破注解》的批判
第三節 奘門與呂才之辯的思考
第六章 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評介
第一節 唐代因明的最高成就
第二節 窺基《大疏》因明理論述要
第七章 玄奘、窺基對三種比量理論的發展和貢獻
第一節 三種比量理論的建立
第二節 大、小二論中的共比量理論
第三節 自、他比量及其簡別
第四節 三種比量的立破功能
第八章 玄奘的“叭識比量”
第一節 “唯識比量”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唯識比量”的簡別
第三節 小乘的“相違決定量”
第九章 慧沼、智周的因明研究
第一節 慧沼因明研究述要
第二節 智周因明研究述要
第三編 宋、明時期因明研究
第一章 延壽“真叭識量”疏文評介
第二章 明代因明研究
第四編 近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因明在近代的復蘇與弘揚
第二章 楊文會復蘇因明的開拓之功
第三章 近代因明譯著二種評介
第五編 現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現代因明研究概要
第二章 基本理論研究中探討的主要問題
第三章 高屋建瓴 先立其大——歐陽竟無的因明思想
第四章 對勘研究 別開生面——呂(�山一王� cheng)《因明綱要》
第五章 探幽發微 闡發宏富——陳大齊《因明大疏蠡測》
第六編 當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當代因明研究概況
第二章 當代理論探討與爭鳴述要
第三章 當代唯識比量研究
第四章 當代因明著作評介
參考文獻
後記
序二
前言
第一編 古因明的傳入
第一章 印度佛教因明的源流和東傳
第一節 佛教因明的源流
第二節 古因明初次輸入漢地
第二章 《方便心論》概要
第一節 《方便心論》的喻、因、宗
第二節 《方便心論》的過失論
第三章 《瑜伽師地論》概要
第一節 《瑜伽師地論》的論證式
第二節 《瑜伽師地論》的過失論
第四章 《如實論》概要
第一節 世親《如實論‧反質難品》的論證式
第二節 《如實論‧反質難品》的因三相
第三節 《如實論‧反質難品》的過失論
第二編 唐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玄奘與唐代因膽
第一節 唐代因明研究概述
第二節 玄奘的因明成就
第二章 神泰《因明正理門論述記》
第一節 《述記》是漢傳因明的重要著作
第二節 《述記》對漢傳因明的貢獻
第三節 《述記》的不足
第三章 文軌《因明入正理論疏》
第一節 《入論》古疏之佳作
第二節 《莊嚴疏》因明思想述要
第三節 疏解中的失誤
第四章 淨眼的因明疏抄評介
第一節 《略抄》、《後疏》概述
第二節 淨眼因明思想述要
第五章 呂才與奘門之辯
第一節 呂才與《因明注解立破義圖》
第二節 奘門對《立破注解》的批判
第三節 奘門與呂才之辯的思考
第六章 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評介
第一節 唐代因明的最高成就
第二節 窺基《大疏》因明理論述要
第七章 玄奘、窺基對三種比量理論的發展和貢獻
第一節 三種比量理論的建立
第二節 大、小二論中的共比量理論
第三節 自、他比量及其簡別
第四節 三種比量的立破功能
第八章 玄奘的“叭識比量”
第一節 “唯識比量”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唯識比量”的簡別
第三節 小乘的“相違決定量”
第九章 慧沼、智周的因明研究
第一節 慧沼因明研究述要
第二節 智周因明研究述要
第三編 宋、明時期因明研究
第一章 延壽“真叭識量”疏文評介
第二章 明代因明研究
第四編 近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因明在近代的復蘇與弘揚
第二章 楊文會復蘇因明的開拓之功
第三章 近代因明譯著二種評介
第五編 現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現代因明研究概要
第二章 基本理論研究中探討的主要問題
第三章 高屋建瓴 先立其大——歐陽竟無的因明思想
第四章 對勘研究 別開生面——呂(�山一王� cheng)《因明綱要》
第五章 探幽發微 闡發宏富——陳大齊《因明大疏蠡測》
第六編 當代因明研究
第一章 當代因明研究概況
第二章 當代理論探討與爭鳴述要
第三章 當代唯識比量研究
第四章 當代因明著作評介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漢傳佛教因明研究》是1999年圄家社科基僉項目,它是偉宏繼《佛家邏輯通論》和《因明正理門論直解》之後啪第三部因明專著,在本書出版之際,讓我們拍掌歡迎它!
為什麼要歡迎它呢?
理由有三:
(一)漢傳因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涉及世界三大邏輯源頭中的丙個。偉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因明專家,他在該書中新見迭出,諸如對舍爾巴茨基的批評,從佛學、因明、邏輯三方面講清楚了唯識比量功用,從窺基《大疏》中找剄喻支除宗有法的論據,增補了古因明《方便心論》研究,為龍樹正名,等等。偉宏的速些成果對因明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這部著作對于我們從事古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就是要忠于原文,絕不能望文生義,閭時要在繼承前人成呆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繼承和創新是對立的統一,我們耍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指引下繼承。《汊傳佛教因明研究》在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方面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三)作者在汊傳因明研究中吸取了當代名家運用梵、漢、藏對勘研究法取得的咸呆,又擅長逅用因明與邏輯比較研究方法、歷史分析方法和整體論方法。這種多元的研究方法卓有成效,值得借鑒。
我說的這三點理由合乎實際嗎?那就請諸位讀讀這部書吧!
張家龍
2005年2月6日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為什麼要歡迎它呢?
理由有三:
(一)漢傳因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涉及世界三大邏輯源頭中的丙個。偉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因明專家,他在該書中新見迭出,諸如對舍爾巴茨基的批評,從佛學、因明、邏輯三方面講清楚了唯識比量功用,從窺基《大疏》中找剄喻支除宗有法的論據,增補了古因明《方便心論》研究,為龍樹正名,等等。偉宏的速些成果對因明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這部著作對于我們從事古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這就是要忠于原文,絕不能望文生義,閭時要在繼承前人成呆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繼承和創新是對立的統一,我們耍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指引下繼承。《汊傳佛教因明研究》在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方面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三)作者在汊傳因明研究中吸取了當代名家運用梵、漢、藏對勘研究法取得的咸呆,又擅長逅用因明與邏輯比較研究方法、歷史分析方法和整體論方法。這種多元的研究方法卓有成效,值得借鑒。
我說的這三點理由合乎實際嗎?那就請諸位讀讀這部書吧!
張家龍
2005年2月6日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