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撰與1934年,八卷。陸氏綜合《金匱要略》的歷代注疏,參考日人學說,對《金匱要略》原文予以分析歸納和詮注,並試圖融會中西醫學說。在中西匯通和中醫發展方面作了大膽嘗試。著名中醫臨床家岳美中先生在學醫過程中,讀到陸淵雷先生的《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覺有自己未見之義,稍後就加入陸淵雷先生所辦的遙從(函授)部學習,終成一代名醫。
作者簡介︰
陸淵雷(1894—1955),名彭年,江蘇沙縣(今上海市川沙縣)人。早年師從樸學大師姚孟醺治經學、小學,通諸子百家,工書法、金石,熟悉近代數、理、化、天文等近代科學,尤精于天文歷算,並通曉英、法、德、日諸國文字。1919—1925年先生曾執教于多所大中院校,講授天文、航海、國學等,授課之余,研習中醫學術。其父震甫公,亦儒亦醫,故陸氏早年就閱讀古醫籍,早歲問學于章太炎先生,1925年師從惲鐵樵先生,並協助創辦函授學校。1927年懸壺滬上,1928年先後任教于中醫專門學校和上海中國醫學院,1929年,與徐衡之、章次公一起創辦上海國醫學院,聘請太炎先生為院長,自任教務長。1932年辦遙從部,創辦《中醫新生命》雜志,1931年後任中央國醫館常務理事,學術專任委員會委員等職。一直致力于整理和發揚中國醫學,著述甚多,有《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陸氏論醫籍》、《中醫生理術語解》、《生理補正》及《病理補編》等。受惲鐵樵先生革新中醫的影響,亦為迎戰當時余雲岫等人中醫不科學之逆潮,參加了反對廢止中醫的斗爭。先生力主“中醫科學化”,並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乃至暮年,頑疾纏身,仍抱病工作,未敢懈怠。解放後,陸氏當選人大代表,積極籌組上海市中醫學術團體,為新中國的衛生工作和新時期中醫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