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是首都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者。他們寫作本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將北京的地方文獻整理和開發出來,讓學者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是更希望把地方文獻中蘊含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通過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達到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目的。
作者簡介:
王煒,1975年生,河北玉田人。首都圖書館地方文獻中心副主任,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北京文史和地方文獻研究。曾主持編寫《舊京戲報》、《北京歷史輿圖集》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綜述
一、近代北京公園的開放
二、公園改變了市民生活
三、票價與市民消費
第二章 農事試驗場開放記
一、籌建農事試驗場
二、萬牲園
三、游患之樂園
四、驗票長人的傳奇
五、從農場到動物園
第三章 中央公園開放記
一、草創
二、古老的社稷壇
三、開放日
四、公園董事會
五、文明高尚的大眾園林
六、開園第一人
七、景物見證歷史
八、難忘茶座
第四章 城南公園(先農壇)開放記
一、眾神的淵藪
一、平民公園和街市
第五章 天壇公園開放記
一、皇家禁地與踏青去處
二、1913年元旦:免費開放10天
三、1918年元旦:正式售票開放
第六章 北海公園開放記
一、五次提議,十年始成
二、舊報尋蹤:從籌備到開放
三、河燈和冰嬉
第七章 京兆公園(地壇)開放記
一、1530~1911:明清地壇
二、1925:京兆公園
三、「於公共游息之中,寓提倡教育之意」
四、1928:市民公園
第八章 頤和園開放記
一、最後的皇家園林
二、遜清皇室的私產
三、1928:正式成為公園
後記
第一章 綜述
一、近代北京公園的開放
二、公園改變了市民生活
三、票價與市民消費
第二章 農事試驗場開放記
一、籌建農事試驗場
二、萬牲園
三、游患之樂園
四、驗票長人的傳奇
五、從農場到動物園
第三章 中央公園開放記
一、草創
二、古老的社稷壇
三、開放日
四、公園董事會
五、文明高尚的大眾園林
六、開園第一人
七、景物見證歷史
八、難忘茶座
第四章 城南公園(先農壇)開放記
一、眾神的淵藪
一、平民公園和街市
第五章 天壇公園開放記
一、皇家禁地與踏青去處
二、1913年元旦:免費開放10天
三、1918年元旦:正式售票開放
第六章 北海公園開放記
一、五次提議,十年始成
二、舊報尋蹤:從籌備到開放
三、河燈和冰嬉
第七章 京兆公園(地壇)開放記
一、1530~1911:明清地壇
二、1925:京兆公園
三、「於公共游息之中,寓提倡教育之意」
四、1928:市民公園
第八章 頤和園開放記
一、最後的皇家園林
二、遜清皇室的私產
三、1928:正式成為公園
後記
序
本書的作者,是首都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者。他們寫作本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將北京的地方文獻整理和開發出來,讓學者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是更希望把地方文獻中蘊含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通過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達到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目的。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標識——共同的族源、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民族英雄、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以及共同的習慣與風俗。通過世代傳承,這種民族文化植根於族人心中,並透過悠遠的歷史長河,積累成為豐厚的文化遺產。族人會為此而感到自豪,並在這一基礎上取得本民族的文化認同。若是有人不能取得這種認同,便會被族人視為非我族類。這種獨特的文化標識,正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是維系一個民族的真正的根。
隨著民族間的交往,民族的文化會通過多種渠道向族群以外傳播,而各民族也會根據本民族發展的需要,主動而適度地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進而融入並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對於所有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而言,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主動與適度兩個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有自主生存的權利,若文化的交流或交融是在違背民族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或文化交流或交融的結果達到了喧賓奪主的局面,那就成為一種文化霸權主義的行為了。
作為上層建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經濟形態的制約,各族文化在族內的傳承效果和對外的傳播影響能力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強勢與弱勢之分。近代以來,尤其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本已使得很多民族文化的生態環境面臨著程度不同的危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構成了嚴重威脅,而某些強勢國家更憑借著經濟與軍事實力,以商品和技術開路,並借助先進的傳播手段,使其文化向世界各國傾瀉。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很多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在內,都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安全出現了隱患,他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經濟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一樣,都是最大的國家利益之所在,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與條件。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特點的文化之一,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未曾中斷而傳承至今的文明體系,也是中華民族在歷史與現實中自身選擇的結果。捍衛、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堅持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安全措施,同時也是每一個中國文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文獻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以歷史文獻的完整和系統著稱於世。在浩瀚的中華文獻中,地方文獻歷來是傳承民族文化的絕好材料。它從特定地域的角度出發,對區域內的自然與人文現象進行全面、客觀的記錄和研究,反映了一個區域內的特有文化及基們生的背景,因而是研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重要文獻基礎。對於特定區域、國家和民族說來,其文獻價值是無可替代的。一個國家各地地方文獻的總合,構成了國家文獻的基礎。從更廣大的背景上來看,國家文獻也是一種地方文獻。
┅┅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標識——共同的族源、共同的歷史、共同的民族英雄、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以及共同的習慣與風俗。通過世代傳承,這種民族文化植根於族人心中,並透過悠遠的歷史長河,積累成為豐厚的文化遺產。族人會為此而感到自豪,並在這一基礎上取得本民族的文化認同。若是有人不能取得這種認同,便會被族人視為非我族類。這種獨特的文化標識,正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質,是維系一個民族的真正的根。
隨著民族間的交往,民族的文化會通過多種渠道向族群以外傳播,而各民族也會根據本民族發展的需要,主動而適度地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進而融入並豐富本民族的文化。對於所有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而言,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主動與適度兩個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有自主生存的權利,若文化的交流或交融是在違背民族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或文化交流或交融的結果達到了喧賓奪主的局面,那就成為一種文化霸權主義的行為了。
作為上層建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經濟形態的制約,各族文化在族內的傳承效果和對外的傳播影響能力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強勢與弱勢之分。近代以來,尤其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本已使得很多民族文化的生態環境面臨著程度不同的危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構成了嚴重威脅,而某些強勢國家更憑借著經濟與軍事實力,以商品和技術開路,並借助先進的傳播手段,使其文化向世界各國傾瀉。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很多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在內,都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安全出現了隱患,他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經濟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一樣,都是最大的國家利益之所在,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前提與條件。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特點的文化之一,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未曾中斷而傳承至今的文明體系,也是中華民族在歷史與現實中自身選擇的結果。捍衛、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堅持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安全措施,同時也是每一個中國文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文獻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以歷史文獻的完整和系統著稱於世。在浩瀚的中華文獻中,地方文獻歷來是傳承民族文化的絕好材料。它從特定地域的角度出發,對區域內的自然與人文現象進行全面、客觀的記錄和研究,反映了一個區域內的特有文化及基們生的背景,因而是研究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重要文獻基礎。對於特定區域、國家和民族說來,其文獻價值是無可替代的。一個國家各地地方文獻的總合,構成了國家文獻的基礎。從更廣大的背景上來看,國家文獻也是一種地方文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