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新石器時代至清代中國陶瓷有代表性的國寶級器物予以詳細解讀,揭示了這些國寶陶瓷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與傳奇故事。
本書融中國古陶瓷的知識性、故事性為一體,圖文並茂,既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各個時代的具體陶瓷器物,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各個時代陶瓷發展的特點和成就,是中國古陶瓷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讀者能夠從中領略中國古陶瓷的偉大歷史和成就,並從中學到中國古陶瓷的歷史知識、工藝知識和藝術知識。
目錄
寓意深遠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從蛋殼黑陶杯看龍山文化的制陶工藝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陶俑
盛庸氣象唐三彩
地宮懸疑之“秘色瓷”真相
長沙窯裝飾品上的書畫藝術
耀州窯提梁倒灌壺暗藏的玄機
“娃娃大哥”傳說中的定窯孩兒枕
汝窯的發現之旅
鈞窯花盆的數字之謎
“黃梁美夢”與磁州窯瓷枕
建窯天目瓷與宋代斗茶之風
元代都尉駙馬家的窖藏瓷器
價值2.3億元的鬼谷子下山圖罐
開國功臣墓中的梅瓶
釉里紅“燈座”創下明瓷拍賣記錄
見證漢藏團結的宣德青花五彩碗
四十根金條換來龍化斗彩三秋杯
生死不離的時大彬紫砂壺
會說話的“中國白”
“風火仙師”與大龍缸的故事
“桃花美人”康熙豇豆紅釉瓷
釉創拍賣新高的乾隆琺瑯彩雙耳瓶
雍正粉彩橄欖瓶的“落葉歸根”
從蛋殼黑陶杯看龍山文化的制陶工藝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陶俑
盛庸氣象唐三彩
地宮懸疑之“秘色瓷”真相
長沙窯裝飾品上的書畫藝術
耀州窯提梁倒灌壺暗藏的玄機
“娃娃大哥”傳說中的定窯孩兒枕
汝窯的發現之旅
鈞窯花盆的數字之謎
“黃梁美夢”與磁州窯瓷枕
建窯天目瓷與宋代斗茶之風
元代都尉駙馬家的窖藏瓷器
價值2.3億元的鬼谷子下山圖罐
開國功臣墓中的梅瓶
釉里紅“燈座”創下明瓷拍賣記錄
見證漢藏團結的宣德青花五彩碗
四十根金條換來龍化斗彩三秋杯
生死不離的時大彬紫砂壺
會說話的“中國白”
“風火仙師”與大龍缸的故事
“桃花美人”康熙豇豆紅釉瓷
釉創拍賣新高的乾隆琺瑯彩雙耳瓶
雍正粉彩橄欖瓶的“落葉歸根”
序
“國寶”是國家寶器的意思。《國語‧楚語》記楚大夫王孫圍聘于晉,回答晉定公問,說︰“圍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蔭嘉谷,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若乎(言華)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這是當時主流社會的“國寶”意識,至少包括這幾層意思︰一指富饒的土地,二指杰出的人物及其德行,三指寶貴的器物。這說明“國寶”包括人、地、物,分具自然、人文屬性,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的含義。
本叢書所謂“國寶”,專指器物珍寶。
器物珍寶如豆、鼎、壺,原本來自新石器時代實用的陶制生活用品,因逐漸使用在祭儀之中,有的演變為國家的象征物。“國寶”必具價值︰在經濟範圍內具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在文化範圍內具傳統遺存價值,在文物考古範圍內具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近代學者,又從中看出它們具有審美、認知和教育方面的特殊價值。
千百年來,文物歷遭磨難,備受淘汰、摧殘、掠奪、消亡之厄,絕大多數都已湮滅消失,真乃是“萬劫余生”!自然的原因不論。人為的原因,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它們的命運,主要取決于古人對舊物的態度。《尚書‧商書‧盤庚》說︰“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大學》說︰“湯之《盤銘》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日︰‘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其次是掠奪。在古代民族之間、國與國間.常以武力奪取國寶。從世界史的範圍看,18世紀是商業世紀.資本主義強國常常通過戰爭掠奪他國的自然、文化資源,其中包括文化遺產。中國近代史,充滿了這方面的記錄。
歷史的歲月悠久,祖先的遺產飽經滄桑。本叢書分門別類.撮其要者,編列“國寶”而冠以“春秋”的書名,含義自顯,讀者自知。
自從張之洞(1837—1909)在《勸學篇》中提出舊學新學、中學西學之爭以來,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110年過去了,問題似乎還未得到解決。文物是封建時代舊物,有何用處?
德國思想家韋伯(Max Weber,l864—1920)提出“傳統”與“現代”兩大範疇。人們習慣于把中國“傳統”看做國家“現代”化的阻力。文物屬于“傳統”,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世界的“現代化”、“一體化”被世人認為是“西方化”、“單極化”,與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對立起來。西方文化成為強勢的、居壟斷地位的文化,中國文物在文化領域中過多地喪失了話語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這一新概念,與“硬實力”對應,物質的和精神的文化屬于軟實力。
在此種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古”“今”、“舊”“新”、“傳統”“現代”、“單一”“多樣”等等範疇,在強調矛盾性和斗爭性之外,還要強調“同一性”,以及更多更主要的共處一起的事實。
上世紀的思想家、文化先驅如蔡元培、魯迅等,早早提出了“播布美術”、“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以美育代宗教”。聯系到本叢書的出版,讀者不只是從思想方法中領會到“同一性”、“多樣性”的重要,在實踐上也可以認識到它們在審美、認知、教育中的地位與重要。讓我們在發揮軟實力方面作出貢獻。
當然,文物、國寶不只是小件的,還有大型遺址,它們的物質載體,除單個石、木、銅等外,還有合成的、復合的,在價值方面,還有深具科學技術價值的。
我因此想到,文物、美術考古工作者在叢書編撰中作為主力軍,還有必要吸引多學科的專家參加,或者注意吸收他們的科研成果。
叢書的編撰者,就我所知,多是已入中年學有專長的博士、教授,他們以嚴肅的態度,潛心專業研究的成果,順應時代、社會的潮流,注意到了學術作品的故事性、普及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叢書所選作品,其中有些還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翹楚、孤品,它們極具個性和魅力。今天,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必然具有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本叢書的出版發行,可以預期必獲熱烈的歡迎與極大的成功!
梁白泉
2008年7月14日
于金陵城郊詠梅山莊倚竹園
這是當時主流社會的“國寶”意識,至少包括這幾層意思︰一指富饒的土地,二指杰出的人物及其德行,三指寶貴的器物。這說明“國寶”包括人、地、物,分具自然、人文屬性,包括物質、精神兩方面的含義。
本叢書所謂“國寶”,專指器物珍寶。
器物珍寶如豆、鼎、壺,原本來自新石器時代實用的陶制生活用品,因逐漸使用在祭儀之中,有的演變為國家的象征物。“國寶”必具價值︰在經濟範圍內具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在文化範圍內具傳統遺存價值,在文物考古範圍內具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近代學者,又從中看出它們具有審美、認知和教育方面的特殊價值。
千百年來,文物歷遭磨難,備受淘汰、摧殘、掠奪、消亡之厄,絕大多數都已湮滅消失,真乃是“萬劫余生”!自然的原因不論。人為的原因,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它們的命運,主要取決于古人對舊物的態度。《尚書‧商書‧盤庚》說︰“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大學》說︰“湯之《盤銘》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日︰‘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其次是掠奪。在古代民族之間、國與國間.常以武力奪取國寶。從世界史的範圍看,18世紀是商業世紀.資本主義強國常常通過戰爭掠奪他國的自然、文化資源,其中包括文化遺產。中國近代史,充滿了這方面的記錄。
歷史的歲月悠久,祖先的遺產飽經滄桑。本叢書分門別類.撮其要者,編列“國寶”而冠以“春秋”的書名,含義自顯,讀者自知。
自從張之洞(1837—1909)在《勸學篇》中提出舊學新學、中學西學之爭以來,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110年過去了,問題似乎還未得到解決。文物是封建時代舊物,有何用處?
德國思想家韋伯(Max Weber,l864—1920)提出“傳統”與“現代”兩大範疇。人們習慣于把中國“傳統”看做國家“現代”化的阻力。文物屬于“傳統”,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世界的“現代化”、“一體化”被世人認為是“西方化”、“單極化”,與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對立起來。西方文化成為強勢的、居壟斷地位的文化,中國文物在文化領域中過多地喪失了話語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這一新概念,與“硬實力”對應,物質的和精神的文化屬于軟實力。
在此種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古”“今”、“舊”“新”、“傳統”“現代”、“單一”“多樣”等等範疇,在強調矛盾性和斗爭性之外,還要強調“同一性”,以及更多更主要的共處一起的事實。
上世紀的思想家、文化先驅如蔡元培、魯迅等,早早提出了“播布美術”、“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以美育代宗教”。聯系到本叢書的出版,讀者不只是從思想方法中領會到“同一性”、“多樣性”的重要,在實踐上也可以認識到它們在審美、認知、教育中的地位與重要。讓我們在發揮軟實力方面作出貢獻。
當然,文物、國寶不只是小件的,還有大型遺址,它們的物質載體,除單個石、木、銅等外,還有合成的、復合的,在價值方面,還有深具科學技術價值的。
我因此想到,文物、美術考古工作者在叢書編撰中作為主力軍,還有必要吸引多學科的專家參加,或者注意吸收他們的科研成果。
叢書的編撰者,就我所知,多是已入中年學有專長的博士、教授,他們以嚴肅的態度,潛心專業研究的成果,順應時代、社會的潮流,注意到了學術作品的故事性、普及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叢書所選作品,其中有些還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翹楚、孤品,它們極具個性和魅力。今天,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必然具有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本叢書的出版發行,可以預期必獲熱烈的歡迎與極大的成功!
梁白泉
2008年7月14日
于金陵城郊詠梅山莊倚竹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