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號學︰中國社會的肌理與文化法則

文化符號學︰中國社會的肌理與文化法則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龔鵬程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1433
  • ISBN13:9787208081437
  • 裝訂:平裝 / 44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文人傳統之形成︰論作者。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說“文”解“字”。文字藝術中的辯證︰由張懷書論觀察。深查名號︰哲學文字學。以文字掌握世界︰有字天書。文學的歷史與歷史的文學︰文史通義。文學崇拜與中國社會︰以唐代為例。儒學、吏學與文書政治。文字傳統的解構與重建︰新文學運動對中國文化的沖擊。……

中國傳統社會呈現出“文字-文學-文化”一體性的結構關系。本書旨在說明中國語文與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內在聯系,由對文字符號的解析,指向文化傳統,進行文學與文化批評。

全書論述中國文學的發展、文人階層的形成、文學與諸藝術之關系;探究中國文字之特性及其在哲學、宗教、史學、文學各方面的文化表現;並觀察中國這種文字化的社會特質,以及它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問題。經由這些討論,一方面深入剖析中國社會文化的性質,一方面也在論述中嘗試建立中國文化符號學的方法論體系。

龔鵬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2001年起,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研究領域涉及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出版專著數十種。近年來在內地出版的重要學術著作有︰《文學散步》、《游的精神文化史論》、《漢代思潮》、《晚明思潮》、《文化符號學導論》、《唐代思潮》、《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近代思潮與人物》、《中國文學批評史論》、《中國詩歌史論》、《國學入門》等。
 

目錄

大陸版序
再版序
自序
第一卷 文字、文學與文人
第一章 中國文人傳統之形成︰論作者
第二章 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說“文”解“字”
第三章 文字藝術中的辯證︰由張懷瑾書論觀察
第二卷 以文字為中心的文化表現
第一章 深察名號︰哲學文字學——中國哲學之主要方法與基本型態
第二章 以文字掌握世界︰有字天書——中國宗教(道教)的性質與方法
第三章 文學的歷史學與歷史的文學︰文史通義——中國史學對歷史寫作活動的思考
第三卷 文字化的社會及其變遷
第一章 文學崇拜與中國社會︰以唐代為例
第二章 儒學、吏學與文書政治
第三章 文字傳統的與重建——新文學運動對中國文化的沖擊
第四卷 文化的符號與意義
第一章 傳記小說的新思維
第二章 漢語文化學的歷程
第三章 語言美學的探索
第四章 語文意義的詮釋
附錄 德里達哀辭
 

國內治符號學者,蓋甚寥寥。近年論者漸夥,然鸚鵡學舌,妙諦無多。本書在其中,性質便顯得比較特殊。衍吾國“名學”之緒,探傳統文化之賾。昔年曾以此自喜,以為生面別開。如今八年以還,學界于此,苦乏賞音,亦未聞有嗣響者,令我振衣高崗,頗有不勝孤寒之感。不料如此默默地便將書售完了。三十余萬字的書,有這麼多人買了去看,賞音豈可謂少?這又頗令我驚異台灣學術的生機畢竟是不可小覷的。

這本書,如我在原版自序中說的,旨在說明中國語文與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內在聯系,故由對文字符號的解析,指向文化傳統,進行文學與文化批評。一方面建構一個新的符號學規模,一方面則以此符號學來展開我對中國“文字一文學一文化”一體性結構的總體解釋。所以原分為三卷︰一論文字、文學與文人;二論以文字為中心的文化表現,如史學、哲學、宗教等;三論中國這個文字化的社會及其變遷。

在這個脈絡中談符號,符號當然不會是孤立的。對語言文字符號本身形義音聲及組織結構的討論較少,而重在說明這套符號系統如何在社會文化中起作用,這個社會何以有此符號,此符號又如何建構這個社會。當代談歷史、社會、文化者,多不嫻文字名言訓詁之學,論哲學者又不諳具體社會情狀,因此我這類說明其實是不可少的。

寫這本書時,我還在“陸委會”供職。如今,世事流轉,我業已由“陸委會”而南華大學,而佛光大學。書,也已再版了。歲月既增,書當然也該有些增訂。原書三卷,現在補了一卷。以後若讀者還有興趣再看,我再繼續增補之。囊底之智未竭,這個論題也談不完,所以盡可再補。

現在這一卷,是談文化的符號與意義。第一章,論文字與語言兩種文化符號,牽連及于文學與歷史、虛構與真實、傳記與小說問關系的再思。第二章,論漢語文化學發展的經過,謅了一首七律作為回目,敘述語文學從歷史面到社會面再到文化面的發展情形,並附評議。此種文字,成如容易卻艱辛,未可為不知者道。第三章,是第二章的一個補充,成如容易卻艱辛,未可為不知者道。第三章,是第二章的一個補充,談台灣語言美學的探索,並以我自己的研究為例做一分析。舊編有《美學研究在台灣》,較偏于生命美學一路的說明,本篇也可視為該書之補論。第四章,沿續第三章,從語言層面進而探討意義的問題,順便清理一下近代方法學史,故由戴震談起,論如何才能因言以明道。欲從學者忽執泥于筌蹄而達徑亡羊也。書不盡言,聊以為此示意,知者鑒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