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幾乎無例外地同意,許多在你生命中有意義的事情的發生都是因為你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遇見了正確的人,或獲得了正確的資訊,而且你有眼光沒有讓這些資訊與你擦肩而過,並且采取了正確的行動。這個過程的發生往往也許就是一個“一見鐘情”式的大腦處理資訊的過程,一個靈感、悟性和直覺……用此來判斷一下這本書是不是為你而寫。
你眼前的這本書是一本編輯了最新的有關營養、健康、人體和疾病科研進展資訊的書,也是一本具有開拓性健康概念和觀點的與眾不同的科普教育書籍。盡管包括現代細胞營養學在內的營養醫學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至今因種種原因而並沒有被傳統的現代醫學和大多數醫生認可,更沒有進人主流醫學的渠道,但毫無疑問,人類的健康出路在于現代營養學和臨床醫學的有機結合。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圖示來表示這一思路︰
我們的這部科普教育書就是建立在以上概念的基礎上,換言之,我們的這本書特別是為那些熱愛生命、珍惜健康、企盼尋求一條全兩和真正健康之路的瀆者們獲得全面的科學知識而編寫的。你可以看到,臨床醫學和營養(醫)學的確都要研究人體、修補人體的不適,但實質上思路和方向卻是大相徑庭,有180度的不同。
隨營養學、營養醫學而來的營養療法的最根本的思維起點很簡單,就是要通過優化的質和量的全面營養的供給,充分調動和發揮人體自身與生俱來的協調能力,以此來達到各個器官、組織和系統的功能最大和最好的優化運作,達到整體協調,預防身體不適和疾病的產生。而且在很多時候和一定的條件下,營養療法能很好地修復身體的功能缺陷,恢復身體的健康。因為提供優化的營養本來就是滿足我們人體的最完善的需求,這是順應性的協調和諧的思維,對身體是一個順勢的滿足,因此營養療法從本質上講是不會有副作用的。
另一方面,總的來講,臨床醫學使用對抗性的思維,對疾病采取不同程度的“壓”和“抗”的方式。但很遺憾,世間的一個似乎沒有例外的規律是,任何“壓”和“抗”都會有反作用產生,這就是醫學上的副作用的根本所在。我們不用再細說在西方眾所周知的亂用抗菌素的後果︰由于不分“敵我”在體內殺死了較多的菌系,引起了體內的菌群失調,繼而產生更難治愈的霉菌感染、敗血癥等,危及生命。再說止痛片,它是通過阻止與疼痛有關的化學因子釋放,使得疼痛的資訊不能夠傳遞到大腦,以達到止痛的效果,但是病癥仍在局部繼續,只是你感覺不到疼痛而已,結果是延誤治療,造成更嚴重的身體損害.甚至是生命的代價。這種純粹外來的對抗性干涉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很快讓疼痛減輕或消失;然而,卻導致體內有關的化學反應的連鎖性的混亂,而且肝和腎都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分解和代謝這些外來的化學合成物。如果這是一時、局部的混亂,我們的身體有能力通過各種調節來讓體系重新達到平衡;如果是長期的錯亂,超出了我們身體自身的調節能力,結果就是一種新的疾病在體內產生(如長期服用止痛片會誘發胃炎和胃潰瘍。甚者會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心肌梗死……)。單純用臨床醫學的思維,當副作用產生時,接下來就是開另一種處方藥來對付這種副作用引起的疾病……這在某種意義上即目前醫療中已形成的一個惡性循環,對此,西方國家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笑話︰醫生的處方藥就是保持你生病但盡可能不死。
當然,我們在這里做營養學教育的同時,要強調的一點是︰現代臨床醫學對人類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在許多時候,用某種處方藥或急救措施對人的生命的挽救是絕對必要的,特別是在對重大疾病的治療中,在生命攸關的時候,副作用是不應在首先考慮之列的。
基于以上兩種思維的對比,在我們這本與眾不同的科普書中,重要的有關營養與疾病的章節討論本身就是營養學和臨床醫學結合的結晶。八年前,廖曉華從化學、生物、生物化學走進了現代營養學的領域,廣泛而堅實的知識基礎加全身心熱情的催化,讓她在營養科普教育領域內得到人們極大的尊重和認可。嘲洪均從地球化學和環境研究而深深涉足衰老和癌癥的領域,成為營養和科普教育中訓練有素和不可多得的老師。在本書第三章對所收集的單獨采用營養療法,或是臨床與營養二者結合療法的病例做營養學分析的同時,我們邀請了臨床醫生劉麗的參與。她是一位擅長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注重心理治療的臨床醫生。由于不斷學習、保持進取,她對營養醫學非常認同。她用一個有二十多年臨廣未經驗的醫生的思維和眼光明確地讓我們看到了臨床醫學對待這些疾病的出發點、治療程序和可預見的效果。這種結合、對比和分析讓我們很容易理解︰人類真正的完整的健康,需要臨床醫學和營養醫學的有機結合。
在這本書中,我們討論的就是在前面目錄中列下的與營養醫學有關的重要問題︰我們面對的環境變遷、身體與營養、疾病與營養、衰老和營養。如果你對以上這些基本的要點感興趣的話,那麼這本書就是你要尋找的健康指導和最新的健康資訊,請你在閱瀆後,告訴我們你的問題、想法,同時向你所關心的人們推薦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做營養醫學和臨床醫學結合的開拓者,為人類能更多更好地免于疾病和痛苦而貢獻一份力量!謝謝你對此書的興趣和厚愛!
電子郵件地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