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

走向實踐智慧︰探尋實踐哲學的新進路
定價:234
NT $ 204
  • 作者:徐長福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03719
  • ISBN13:9787509703717
  • 裝訂:平裝 / 26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漢語文獻中第一部關于“實踐智慧”的專題論集。“實踐智慧”是對亞里士多德phronesis一詞的翻譯,相應的英譯為practical wisdom。英語也譯該希臘詞為prttdence,相應的漢譯為“明智”。本書不僅深入發掘了有關實踐智慧的傳統學理資源,而且詳細闡述了何以要把走向實踐智慧作為實踐哲學的一條新進路。本書既針對近現代西方的主流傳統,也針對極端的後現代觀點——前者以理論的方式處理實踐問題,把異質性的實踐變成同質性的理論的簡單應用,導致了嚴重的問題;後者否定理論,有使實踐失去必要約束的危險。本書認為,理論和實踐具有一種復雜的雙向交織關系,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應當各得其所並相互為用。本書在最後把這種探討定位為“元實踐學”,把這套理論命名為“異質性哲學”。本書由16篇論文編纂而成。這些文章時間跨度達7年,反映了作者在完《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一書後在實踐哲學上的研究重心、思考過程與理論心得;之所以沒有按專著形式改寫,是因為其發散的枝蔓中隱含著許多異質的思路,亦有特定的參考價值與啟發意義。
 

目錄

作者說明
前言 重新理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一 我在學術上關懷的兩個主要問題
二 上下求索的初步成果
三 對實踐哲學的歷史考察和形上批判
四 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新解
第一部分 理論指向
第一章 實踐哲學的舊進路與新進路
一 先前實踐哲學的主要進路及其共同問題
 二 實踐哲學從其他進路向實踐智慧進路的跨越
 三 代結語︰實踐智慧與實踐哲學的關系
第二章 論人性的邏輯異質性
 一 “人性”的界說
 二 關于“邏輯異質性”
 三 人性的邏輯異質性與實存同質性
 四 從人性的邏輯異質性所看到的
第三章 是、應該與做
——對解釋世界、規範世界與改變世界諸問題的形上離析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關于“是”
 三 關于“做”
 四 關于“應該”
 五 離析“是”、“應該”與“做”的形上意義
 第四章 “主義”三元素︰價值、道理、方案
——對人文社會學說性質的審查
 一 從人文社會學說與自然學說的區別看“主義”的性質
 二 價值、道理和方案在“主義”中的異質性
 三 改進人文社會學說的建議︰從元素混合到元素離析
第二部分 研討空間
第五章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和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一 引言
 二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
 三 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四 結語
 第六章 馬克思的實踐首先是一個價值本體概念
 第七章 工程問題的哲學意義
 第八章 總體、單位理論和單位實踐
 第九章 關于實踐問題的兩個第11條
第三部分 思想控源
 第十章 希臘哲學思維的制作圖式
 第十一章 實踐智慧︰是什麼與為什麼 
 第十二章 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的理論特質
第四部分 新學開顯
 第十三章 是與善的分類及其意義
 第十四章 《拯救實踐︰元實踐學探*》導言
 第十五章 元實踐學與異質性哲學 
主要參考文獻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這既是在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如果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用槍炮使中華民族第一次直面他們所輸出的“文明”——一種扭曲的和以野蠻的形式表現出的現代文明的話,那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等則是中國人自覺地進行自己的現代化運動的嘗試。這些嘗試不論涉及的是新的物質文明生產方式還是社會制度層面上的變革,都先後以失敗告終。在深重的歷史災難和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人作為民族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自覺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從文化層面上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只有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民才真正地開始自己氣勢磅礡、創造歷史的現代化進程。馬克思主義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指導思想,而且成為主導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文化基礎的核心和理論支柱。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中國的現代化運動是與中國共產黨人對于馬克思主義這一指導思想的選擇分不開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由此開創了中華民族迅猛地邁向現代文明的嶄新歷史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革命和建設,應該從中華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高度來理解。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那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現代化的實踐結合起來的歷史,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人所開創的現代化的事業的結合不僅使中國的現代化事業不斷地走向輝煌,而且使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不斷地得到新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走向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現代化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的理論成果,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解決中國現代化運動的不同歷史階段現實問題中凝結而成的思想精華。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現代化運動相結合,並成為中國現代化運動的指導思想和文化核心,既是歷史的機遇,又是時代的必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只是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機遇來說的。而從時代的必然性來看,當資本主義的文明以槍和炮、血與火的形式與中華民族遭遇的時候,中國人民一方面深刻地體會到自己在物質文明方面的落後,產生了對現代物質文明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對這種以血與火、槍和炮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制度和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上的反抗和深刻的思想上的反思。這種以血與火、槍和炮的形式出現的資本主義制度和文化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現代文明嗎?有沒有另一種不同的現代文明形式呢?從一定意義上說,新文化運動與其說是新舊文化之間的沖突和論戰,不如說是對新的中國式的現代文明的尋思——對一種既不同于中國的傳統文明形式,又不同于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和文化的全新的文明形式的思考。“五四運動”時期所產生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主義,從中國的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角度來考察,不正是人們對新的現代文明形態的思考和理論訴求嗎?而馬克思主義從它產生的一開始就是一種對當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批判和反思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不僅觸動了資本主義文明的基礎,對它的制度和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而且勾畫了一個超越既有的所謂“自由”、“平等”的社會制度安排的,以追求“人類解放”為目標的嶄新文明形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的批判不是什麼後現代主義的,而是要解答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的致命性問題,要致力于探討一種不同于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的“自由王國”。馬克思在理論上所探索的東西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上所追求的東西。由此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必然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現代化的結合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馬克思主義和中華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運動相結合不僅使中國的現代化不斷地邁上一個又一個新的歷史台階,而且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新的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等。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歷史任務不同,但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所為之奮斗的歷史目標都是一致的,這就是建設一個富強文明的新中國。這是一個嶄新的東方文明國家,是一種新的現代文明形式。今天,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建設這樣的新的文明形式,就是要努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得到實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