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中的社會生活神學

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中的社會生活神學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奧古斯丁在其巨著《上帝之城》中的神學思想做的第一次現代系統分析。羅明嘉表明,晚年奧古斯丁的思想以「社會生活」概念為主要特征:上帝的創造和救贖行動,最高目的是要造就一個由虔誠地愛上帝的理性存在者組成的社會。另一方面,人類生活最不幸的悲劇就在於墮落到一種強權社會,建立在統治欲之上;因其驕傲,人類企圖統治同類,如上帝統治其被造物。奧古斯丁對政治權力現象的現實主義的和動態的分析,其中包含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並且明顯有別於古典哲學的社會理論。根據《上帝之城》,不能將奧古斯丁視為等級制靜態社會概念的支持者,盡管多少世紀以來他的思想一直被如此誤讀。

羅明嘉(Miikka Ruokanen),博士,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系統神學教授(教義學專業),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復旦大學顧問教授。本書是對奧古斯丁在其巨著《上帝之城》中的神學思想做的第一次現代系統分析。羅明嘉表明,晚年奧古斯丁的思想以「社會生活」概念為主要特征:上帝的創造和救贖行動,最高目的是要造就一個由虔誠地愛上帝的理性存在者組成的社會。另一方面,人類生活最不幸的悲劇就在於墮落到一種強權社會,建立在統治欲(libido dominandi)之上;因其驕傲,人類企圖統治同類如上帝統治其被造物。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兩大解釋學派
1.2 研究目的
1.3 「城」的概念
第二章 秩序的教義
2.1 自然法:自然之善
2.2 正義法:上帝懲罰下的人類生存
第三章 愛的教義
3.1 理性幸福主義的局限
3.2 作為生活質量決定因素的愛的秩序
3.3 各種愛的概念
3.4 愛在靈魂構成中的主導地位
3.5 「正義」的概念
第四章 城的教義
4.1 社會生活的超驗基礎
4.2 歷史中的上帝之城
4.3 歷史中的「地上之城」
4.4 統治欲和社會權力的悖亂結構
4.5 自然本善的社會結構
4.6 社會生活之悲苦
第五章 人的政治社會
5.1 歷史國家中「地上之城」的主宰
5.2 與西塞羅討論政治社會的定義
5.3 作為集體性自愛之聯合的政治社會
5.4 作為政治社會成員的基督徒
第六章 結語:上帝的隱秘天意
縮寫
古典文獻
參考文獻
 

宗教反映出人的精神生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現象,也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宗教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與「人性」、人的「社會性」和「精神性」有着密切關聯,展示出人的精神世界之豐富、復雜,並對世界大多數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重大影響。因此,人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認知中,必須高度重視人的這種宗教「靈性」,意識到其精神領域中的信仰特征。

宗教的歷程與人類的發展密不可分,其經歷的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國家宗教和世界宗教各種形態都與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演變復雜交織,其宗教的基本構建亦與人類社會結構有着種種吻合或重疊。宗教的存在迄今仍對世界上大多數人產生着廣遠而深入的影響。據統計,當前全世界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數已達50余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5%,其中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數近22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世界穆斯林人數約13億,為全球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此外,印度教有8億多人、佛教3億多人,新興宗教1億多人,其他各種民族宗教、本土宗教亦教派林立、信徒眾多。宗教的存在與發展也會對整個世界的格局和人類社會的走向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世界宗教問題,弄清其古今發展及存在態勢。

從對宗教的理解而言,宗教指人對「神聖」或「神聖者」的信仰,反映出一種具有終極意義的「神人」或「天人」關系。從中國文化傳統來看,「宗教」觀念是由「宗」、「教」二字合並而成。按其語義, 「宗」乃涵括自然崇拜和社會崇拜兩大方面,前者指「袒於六宗」即「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后者即「尊祖廟也」,都關涉到崇拜和禮儀活動。「教」則以理論教化方式來表示人們「對神道的信仰」,即「聖人以神道設教」、「修道之謂教」。「宗教」二字最初合用則見之於佛教術語,梁朝袁昂(459-540)在其《答釋法雲書難范縝神滅論》中就已二字聯用,論及「但應宗教,歸依其有」。佛教以「宗教」來指崇奉佛陀及其弟子的教誨,其中「教」為佛陀所說,「宗」即佛陀弟子之傳。在西方信仰傳統中,religion源自拉丁文表述,本意為「重視」對神靈的敬仰,以及神人之間的「結合」或重新聯結。中文「宗教」術語通過佛教典籍的翻譯而傳人日本,其佛教界最初把用語言難以表述的真理稱為「宗」,而關於這種真理的教義則為「教」。自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的文書將西文religion譯作「宗教」。這一中西關於「宗教」的術語由此相互關聯9后又「假道日本而人中國」,如黃遵憲(1848—1905)在其1887年完稿、1895年出版的《日本國志》中已多次沿用日文「宗教」術語,其語義與西文religion則頗有關聯。此后逐漸形成漢語「宗教」一詞的現代語義,表示對「終極實在」的關切、追求和信奉。

宗教與人類社會及世界文明的許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而復雜的關系,因而是我們深入了解人類自我、弄清其社會及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不認識世界宗教,也就不可能真正認識世界歷史,更談不上對入類思想文化發展之脈絡神髓及其內在規律的掌握。而且,宗教學作為一種跨學科研究,與人類學術領域的許多學科發展亦緊密相連,有着種種交織與重合。所以,我們觀察、研究宗教學的學科發展對於促進跨學科研究、擴大學術視域、形成相關研究的交融互滲和綜合優勢、繁榮我們的社會科學同樣有其獨特意義。

世界宗教的發展歷史悠久、思想深邃,有着豐富的著述傳世,這些宗教文獻已成為重要的人類精神遺產。中國在歷史上曾有過對世界宗教從文獻學、考古學、歷史學和哲學意義上所展開的研究,留下了珍貴史料。但宗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人文社會科學之學科研究卻起源於西方,在其百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國外宗教學者有着浩如煙海的學術著作,而在當今世界宗教研究領域亦不斷推陳出新。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學也在中國學術界得到系統發展,中國學者開始對世界宗教展開系統而全面的研究。這種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組織翻譯出版世界宗教中的重要著作和宗教學研究領域的相關名著,由此以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並能從「翻譯」求「會通」,最終獲得「超勝」的結果。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基本建設,進行資料翻譯、展開基礎研究乃非常重要。我們在宗教學上要想「超勝」貝刂必須積累各種學術資料、研習以往的學術成果,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且,翻譯、研究世界宗教的重要著述,也是研究世界文明體系、了解各種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翻譯和研究既能使我們具有「海納百川」的學術胸襟,又能幫助我們推陳出新、達到會通和超勝。基於這一意義,我們組織了「世界宗教研究譯叢」,旨在不斷翻譯出版這一領域的經典名著、研究成果,以能形成當今中國學界中西合璧、溝通並跨越東西方的宗教學學術體系和研究方法,繁榮中國學術、促進世界和諧。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共同努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