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於世博會」:博覽效應與社會發展

「一切始於世博會」:博覽效應與社會發展
定價:252
NT $ 219
  • 作者:喬兆紅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28615
  • ISBN13:9787542628619
  • 裝訂:320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博覽會起於18世紀中期後英、法兩國國內的商品及藝術品陳列活動,旨在刺激本國工商業的繁榮。博覽會包括各種類型的展覽會、陳列會、勸業會、勸工會等,在近代中國,一般稱為「賽會」、「賽珍會」、「炫奇會」或「賽奇會」。但與古代迎神賽會或廟會有所區別,近代博覽會與商品經濟相聯系,側重於出品的展陳,兼有促進銷售、擴展市場之意,因此又叫商品賽會或商品博覽會,它是近代文明發展和近代化的產物。

《城市發展研究系列叢書》綜合運用當今城市研究中的最新方法,從城市發展理念、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微觀經濟運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書是「城市發展研究系列叢書」之《一切始於世博會(博覽效應與社會發展)》,以2010年即將舉辦的世博會為主題,通過對世博會歷史的回顧與梳理,分析和研究了世博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該書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目錄

自序 我的「世博」情結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學術史
第三節 思路與資料
第一章 交會的空間:世界博覽會之旅
第一節 大國登場:博覽會之緣起
第二節 強國世博:博覽會之歷程
第三節 世博強國:博覽會之影響
第四節 國際合作與博覽會事業的制度化
第二章 博覽會與城市轉型
第一節 歐洲城市轉型與博覽會
第二節 成為城市儀式的博覽會
第三節 博覽會對城市的整合
第四節 博覽會與城市現代化
第三章 博覽會與社會觀念的變革
第一節 博覽會引領新的價值觀
第二節 博覽會與經濟新觀念滋生
第三節 博覽會與國民外交
第四節 博覽會與婦女觀念的變遷
第四章 博覽會誕生市場觀念
第一節 博覽會與商戰思想
第二節 博覽會激發競爭精神
第三節 從傳統走來的世博會
第四節 市場觀念誕生
第五章 博覽效應與經濟發展
第一節 博覽會與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博覽會與經濟制度的衍化
第三節 博覽會與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
第四節 抓住世博機遇 促進產業發展
第六章 博覽會與創新振興意識
第一節 博覽會與創新意識
第二節 科學技術的擴散
第三節 社會文化的嬗變
第四節 博覽會打造國際大都市
第七章 博覽會與科學展示
第一節 作為媒介的博覽會
第二節 世博會與環境保護的交融與互動
第三節 博覽會與社會和諧
第四節 以人為本 建設科學的世博會
第八章 軟實力與世博軟件
第一節 國外軟實力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國內軟實力問題的研究情結
第三節 中國的軟實力與經營
第四節 以世博為契機 提升城市軟實力
第九章 世博效應與城市發展
第一節 世博會與城市發展
第二節 拓寬上海世博效應
第三節 協調長三角會展業 服務上海世博會
第四節 上海世博會與長三角區域大聯動
結語 一切始於世博會
附錄
參考文獻
 

來上海社科院才5年,如白駒過隙,但我有幸經歷了上海社科院的轉型,從2005年開始,我感受到了上海社科院的一種新氣象和新的精神風貌。



所有的科研基地都會有其自己的特點.但並不是所有從事科研的地方都有一種叫「科學精神」的東西。我們不大可能用一句話去概括,什麽叫做「科學精神」,但我們可以去感覺。在上海社科院這樣承載了重大使命的學術園地,是有其精神的。我經常能感覺到這種精神。

也許一切都要感謝我年少時的選擇,使我成為一名歷史學徒,因此知曉這種 以回顧為特點的專業,離不開與歷史的幽靈打交道。歷史學是現在與過去永恆的 對話,歷史學家博古通今,他們對已逝生活的興趣,植根於對當代社會的關懷。歷史研究在本質上是跨文化的交流,歷史學家之所以能夠跨越時代的文化差異,對 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世界予以「理解之同情」,其基礎是人性相通的信念。毒當我身處社科院,我就會感受到自己身邊時刻伴隨著無數個逝者。每當從容地走過圖書館門前的走廊,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停留,凝視端詳那些逝者的儀容,明白我們正享有前人留下的思想資源。

讀研究生的6年時間,我是全脫產。不用考慮其他任何事情,全脫產讀書,人的一生沒有太多這樣的機會,因此我比較珍惜。前人讀書最高的標准是「心知其意」。心本不容易得,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因此讀書之後能有一點自己的心得是難能可貴的。知識永遠屬於有心人,我常常期望自己做個「有心人」,成為「有識之士」。

我榮幸我選擇了以學術作為職業。在猶太人的社會中,學者遠比國王偉大,也遠也富翁偉大。《巴比倫猶太教法典》有一段話:一個學者勝過一個以色列國王,因為一個學者去世了,沒有人可以替代他;而如果一個國王去世了,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合格的人選。

我得以步入學術研究的大門,受益於兩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近代史所良好的學術氛圍營造了學生的學術興味。章開沅教授的每一次講座都是對學生心靈的啟迪和激盪。章先生教誨年輕學子「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後人」,鼓勵樹立潛心向學之心。2000年我進入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第一課就是聆聽學術大師蔡鴻生在開學典禮上的講演,他關於《學風、學位和學問》的演講令學生大開眼界,我一字不落地記錄在案。聆聽專家學者的講座在高校俗稱「趕場」,一字不落的記筆記早已成為習慣,每當過後回味這些學術大師的風采,都會有一次心得,一份收獲。

1997年,我師從華中師范大學馬敏教授攻讀碩士學位,開始研究博覽會事業。只宏觀的理論知識到具體的資料搜集,馬老師都給予悉心指導,馬老師開闊的學術視野和獨特的教學思路,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得以步入學術研究的大門。2000年,我進入中山大學師從邱捷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我擬訂的博士論文計划是中國會展一百年,博覽會是會展的最主要部分,以博覽會為中心,研究中國會展的發展變遷,考察中國的社會發展狀況,應該具有歷史和現實的雙重意義,且從1910年中國第一次全國性博覽會南洋勸業會到21世紀初,時間大致是一百年。後因導師不同意改做其他題目。2002年底我獲知上海申博成功,內心也很激動,並為沒有將博覽會研究作為博士論文而倍感遺憾。這是促成我2003年選擇來上海工作的一大原因。

為了給自己的學業進補,也為了自己的這份世博研究情緒,我放棄了廣東高校的優厚待遇,選擇了來上海社科院經濟所工作。雖然初來乍到就遭遇胳膊傷痛事件,有很長時間,沮喪和傷痛幾乎瓦解了僅存的一絲精神氣脈。但在傷痛成為既成事實後,我漸漸恢復了正常的心態。2004年,我重返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經濟所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左院長極富人情味,在我們職工心目中是「好好先生」。在左院長的領導下,經濟所其樂融融。



2006年社科院出台青年科研人員輪崗掛職鍛煉的政策,經左院長推薦和經濟所所務會議研究決定,我將到上海世博局掛職。由於時間所限,一直沒有找到機會。2007年璁假我看到世博局招聘工作人員的告示,於是參與了報名,有幸獲得面試機會並通過測試,不久就接到借調函,期限三年。在接到借調函後我確實猶豫了很長時間,因為世博局不允許兼職,只能借調,這意味著三年全職上班,將會沒有時間從事自己的科研。最終我還是決定先試一段時間,興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從事科研。2007年11月4日,我到世博局報到上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