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話

書法史話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洪丕謨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4084697
  • ISBN13:9787224084696
  • 裝訂:326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洪丕謨先生作為當代書壇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家學淵源深厚(曾外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書法家梅調鼎),博采百家之長,創獨具韻味的「洪體」。基於此,先生以其學識和審美寫作《中國書法史話》和《中國歷代書法名作賞析》。本次出版將兩書合而為一,定名《書法史話》。書中既有對我國歷代書家、書作、書體、書論的評點,也有對經典名作的賞析品鑒,更有書法發展過程中有關書家書作趣聞逸事的介紹。書中每一個見解,每一則典故,必將成為一個燃一點,點燃讀者欣賞書法、研求書法藝術的熱情。



作者簡介:洪丕謨(1940—2005),浙江寧波人,被學術界譽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灘上一枝筆」,曾任華東政法學院文學院文學與法研究所所長、華東政法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屆學術委員、上海市大學書法教育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專業學院客座教授。他還是一位勤奮的多產作家,一生創作撰寫了百余部、2000萬字文史方面的著作。
 

目錄

原書序
序言
上篇 中國書法史話
先秦大篆的珍貴遺產
秦和秦以前的墨跡
李斯和小篆
隸書的崛起
「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草聖」張芝
屢建殊勛的蔡邕
三國書法的雪泥鴻爪
異彩斑斕的兩晉書法
「書聖」王羲之
勸父改體的王獻之
春意闌珊,得失參半的南朝書壇
北魏楷書掠影
承前啟後的隋朝碑志
「鐵門限」和「筆冢」的傳說
空前繁榮的唐代書苑
初唐書壇的主角——歐、虞、褚、薛
帝王書法家李世民、李隆基
書、論雙絕的傑作——孫過庭《書譜》
武則天和唐代女書法家
顛張狂素
永字八法
「學我者死,似我者俗」的李邕
顏筋柳骨
「斯翁之後,直至小生」的李陽冰
「落筆便有佳處」的唐代詩人書法家
唐代僧侶書法家隊伍
名花零落雨中看——人物凋零的五代書苑
宋初書壇和法帖之祖《淳化閣帖》
把禪宗思想引進書法的蘇軾和黃庭堅
神經質書法家米芾
宋徽宗趙佶和宋高宗趙構父子
開創元代新書風的趙孟兆頁
元代書壇的碎錦——鮮於樞和康里巙巙
點綴在明初書壇上的幾顆星星
狂放的祝枝山和端雅的文征明
明代浪漫主義書風的代表——陳道復和徐渭
被譽為「明四家」的邢、董、張、米
明末清初兩大家
以古為新的開拓者——金冬心和鄭板橋
乾隆皇帝和《三希堂法帖》
翁、劉、梁、王「清四家」
鄧篆伊隸
阮元和南北書派論
包世臣和《藝舟雙楫》
清朝學顏三大家——錢灃、何紹基、翁同倒倒貅
「三百年來所無」的梅調鼎
清末書壇一株既「創新」又「從俗」的奇葩——「北碑罪人」趙之謙
活躍在清末民初書壇上的吳昌碩
著《廣藝舟雙楫》的康有為
於右任和「標准草書」
沈尹默,一位被批評激勵出來的近代書法大師
下篇 中國歷代帶法名作賞析
古老而又復雜的篆書
甲骨文詭奇多變
金文圓渾古朴
刻石始祖石鼓文
小篆書《泰山刻石》
漢篆上品《袁安碑》
《天發神讖碑》別樹一體
小篆重寶《城隍廟記》
小篆雋品《溫仁朗碑額》
《白氏草堂記》蒼古奇偉
《西泠印社記》道勁老到
隸書,划時代的轉折
隸中之草《石門頌》
《乙瑛碑》最可取法
《禮器碑》精嚴洗練
八分正宗《史展碑》
摩崖刻石《西狹頌》
漢隸別枝《韓仁銘》
漢石至寶《曹全碑》
鄭隸書詞軸
金農《隸書冊》自辟蹊徑
伊秉綬墨跡聯語
字體端正,用筆合法的楷書
碑中極則《張猛龍碑》
海內孤本《張玄墓志》
方筆極軌的《龍門四品》
承前啟後的《龍藏寺碑》
隋代墨跡寵兒《楷書千字文》
初唐楷書龍頭《九成宮碑》
墨池至寶《孟法師碑》
楷行書墨跡珍品《文賦》
顏真卿傑構《自書告身》
《神策軍碑》骨力清勁
《妙嚴寺記》獨有千古
如行雲流水的行書
《姨母帖》哀情滿紙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三希」之一的《伯遠帖》
驚世之作《張翰思鱸帖》
行書草稿《汝南公主墓志銘稿》
「書中仙手」李邕的《麓山寺碑》
天下第二行書《祭 季明文稿》
五代行書珍品《韭花帖》
有唐人遺風的《土母帖》
《覆盆子帖》別有天地
《松風閣詩》紙墨俱佳
《蜀素帖》超妙入神
徐渭行書對聯飄逸空靈
文征明行書精品《滕王閣序》
「六分半書」別具一格
草書,表情達意之花
皇象的章草《急就章》
王羲之書札集帖《十七帖》
《鴨頭丸帖》第一希有
有唐一代草書劇跡《書譜》
「草聖」張旭的《肚痛帖》
懷素狂草《自敘帖》
高閑《千字文》殘本
黃庭堅狂草《憶舊游詩》
附錄 洪丕謨創作年譜
 

書法是我們民族的傳統藝術。藝術的要素之一,就是一個「美」字。美,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書法占藝術的極高地位,所以曩年黃賓虹編輯的《美術叢書》,其內容書和畫幾乎平分秋色。包世臣的《藝舟雙楫》,則在書和文兩方面更偏重於書法。歷代許多畫家,盡有從書法的修養而貫悟的,吳昌碩便是一個例子。原來書的「八法」和畫的「六法」,都離不開線條,兩者息息相通,故而能書的也就大都能畫了。尤其是文人畫,往往寥寥數筆,卻綴著一大堆的題字,無非以書法之長,來掩蓋畫法之短罷了。

書法具有實用價值,也具有欣賞價值。試問怎樣來欣賞?這就難免涉及書法的源流和時代的變遷,以及篆隸楷行草的分體。萬來有哪些書家?哪些著作碑帖?對後世起了些什麽影響?凡此種種,都是不能不領會的。然而,若要入門領會這些有關知識,那就非得有個熟諳此道的導師不可。譬如參加旅游,必須有個導游者井給你聽:這是什麽大剎,什麽樹石,什麽亭榭,什麽屋舍,哪年的建築,何人的布置。聽了不覺發人思古之幽情,起無窮的遐想,認為不虛此行。書法可說是一座「書苑」。「書苑」造境復遠,拓域寥廓,也需有一本「導游書」起欣賞的引導作用。那位汲綆書屋的主人洪丕謨,有鑒於此,晨鈔暝寫,把自己多年來對書法名作的欣賞分析和認識積累,編撰了這本有分量的、開創性的、體例全新的《中國歷代書法名作賞析》(現名《書法史話》——編者注),以饗讀者。

據我所知,丕謨的曾外祖,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書法家梅調鼎。在間接的熏陶之下,鉤深探微,他的書法亦早已自成一種體勢,並因著述等身,對於書法有著深切的認識而擔任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在這本新著中,他以極為詳明的剖解,深入淺出的文字,為我們導出了一條賞析歷來各體書法名跡如《石鼓文》《禮器碑》《鄭文公碑》《蘭亭序》《十七帖》等的通幽曲徑。而作者的苦心孤詣,除了旨在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繼往和開來相傳遞,務使這具有特殊民族性的傳統藝術——書法發揚光大以外,更從民族自信和自豪的角度上,提倡愛國主義教育,那就不僅為藝術而藝術,為書法而書法了。

鄭逸梅
於卯芒種,時年九十有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