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宗教與啟示宗教之類比

自然宗教與啟示宗教之類比
定價:168
NT $ 146
 

內容簡介

本書是約瑟夫·巴特勒(Joseph Butler,1692~1752)於1736年發表的宗教哲學名著,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之一。作為一位非自然神論者,巴特勒能在自然神論發展史上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正是緣於他所撰寫的這部著作。本書是17~18世紀英國自然神論發展的巔峰時期發表的為數不多的對自然神論加以深入反思和批判的著作。巴特勒在該書中通過對類比的深入研究,對構成自然神論思想根據的、基於經驗證據和歸納類比方法之上的經驗理性(自然理性)提出了他本人的嶄新理解。他的本意是想把啟示宗教也建立在經驗證據和歸納類比方法的牢固根基上,正如同與他同時代的那些自然神論者所做的那樣。但他的這一做法恰恰揭示出了經驗理性(自然理性)本身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因而,本書成為了17~18世紀英國自然神論發展的一個轉折點,直接刺激了休謨對自然神論的毀滅性打擊和批判,進而導致了近代西方宗教哲學的基礎由知識論轉向道德論的重大轉向。巴特勒的宗教思想和他的這部著作的價值也正體現於此。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共十五章,兩部分各章節內容相互對應,章節排列較為對稱。此外,正文後還附加有作者的兩篇論文——《論人格的同一性》和《論德性的本質》,以及由本瑟姆博士起草並由巴特勒主教親自修訂的全書索引。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論自然宗教
第一章 論一種來世生活
第二章 論上帝通過獎賞和懲罰所施行的管治;尤其是後者
第三章 論上帝的道德管治
第四章 論一種暗含了考驗、困難和危險的考察狀態
第五章 論意欲實現道德法則和道德進步的一種考察狀態
第六章 論被看做是影響實踐的必然性觀點
第七章 論作為一種未被完全領會的體系和結構的上帝的管治
結論
第二部分 論啟示宗教
第八章 論基督教的重要性
第九章 論反對一種被看做是奇跡般的啟示的被假定的推斷
第十章 論啟示的評判及對其加以反駁的看法的可信性
第十一章 論作為一種未被完全領會的體系或結構的基督教
第十二章 論基督教的特殊體系:一個中保之委派以及他對這個民辦的拯救
第十三章 論在啟示中普通性的缺乏以及在有關它的證據中的被假定的缺陷
第十四章 論有關基督教的特殊的證據
第十五章 論針對依據自然類比對宗教的論證可能產生的反駁
結論
論文I 論人格的同一性
論文II 論德性的本質
索引
 

一、自然神論的經驗論基礎

在16世紀的歐洲,南部拉丁語世界中蓬勃開展的文藝復興運動和人文主義思潮已經達到了最高蜂,北部日耳曼語世界中也發生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這兩場南北呼應的、波瀾壯闊的文化運動開創了西歐現代化的歷史起點,一個新興的西方文化正在從舊世界的母腹中掙扎而出。但是在16世紀,這兩場運動所蘊含的現代性意義並未彰顯出來,那個時代的人們仍然生活在中世紀沉郁的精神氛圍中,傳統的基督教信仰仍然具有不可動搖的神聖性。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目的都只是要改變基督教的組織體制和行為方式,而不是要改變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精神實質;它們批判的矛頭都是指向教會和神職人員,而不是指向基督教本身。因此,無論是宗教改革的領袖,還是人文主義的大師,其基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式仍然是中世紀式的,他們所倡導的文化運動開創了歷史新紀元,但是他們本人卻仍然站在舊時代的門檻上。羅素認為,文藝復興時期在科學上和哲學上都是一個「不毛的」時代;布林頓等人強調:「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士們也無疑地與他們的祖先一樣地篤信宗教,輕信人言,滿懷階級意識和封建思想。」哥白尼的「日心說」問世之后,不僅受到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猛烈攻擊,而且也遭到了宗教改革家們的堅決抵制。路德把哥白尼看作「一個突然發跡的星相術士」,他責罵道:「這蠢才想要把天文這門科學全部弄顛倒;但是《聖經》里告訴我們,約書亞命令太陽靜止下來,沒有命令大地。」加爾文以《聖經》詩篇中的「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為根據,質問道:「有誰膽敢將哥白尼的威信高駕在聖靈的威信之上?」宗教改革運動雖然動搖了羅馬教會和教皇的權威地位,但是它卻把《聖經》和信仰確立為檢驗=切真理的絕對標准。路德的口號是:「J唯獨信仰!惟獨恩典!惟獨聖經!」加爾文則把奧古斯丁的預定論推向極端,用堅定的信仰杜絕了任何理性探索的可能性。

這種以《聖經》作為准則來判定真理的做法,在17世紀開始受到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的普遍懷疑。如果說15、16世紀是文學和藝術復興的時代,那麼17世紀則是哲學和科學勃興的時代。17世紀這個「天才世紀」的時代精神就是懷疑主義和經驗主義,它們最初肇端於成功地進行了宗教改革(不久又成功地進行了社會革命)的英國,然后由英國迅速地擴展到荷蘭、法國和西歐其他國家,最終結出了理性主義的碩果,導致了席卷整個歐洲的啟蒙運動。

普遍的懷疑主義精神是17世紀幾乎所有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基本原則,而經驗的方法則成為他們共同的出發點。在英國,對於被中世紀經院哲學所濫用的亞里士多德演繹邏輯的懷疑,使得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建立了經驗歸納法,它成為近代實驗科學和經驗論哲學的重要工具。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宣稱:「我要直接以簡單的感官知覺為起點,另外開拓一條新的准確的通路,讓心靈循以行進。」他認為當下流行的邏輯和概念不僅無助於人們探尋真理,而且還給人類的心靈制造了種種「假相」 (「種族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場的假相」和「劇場的假相」),因此,「我們必須以堅定的和嚴肅的決心把所有這些東西都棄盡摒絕,使理解力得到徹底的解放和滌洗。」

培根雖然在哲學領域中運用懷疑精神和經驗原則對經院哲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是由於時代的限制和宗教氛圍的影響,在神學領域中他卻未能把這種懷疑論和經驗論的立場貫徹到底。對待信仰問題,培根與托馬斯·阿奎那一樣堅持「雙重真理」的觀點,承認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自然理性是不可能認識「以神的諭令為根據」的啟示真理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