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河開發史》是由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領餃主編,鄒逸麟、王守春、朱士光等著名學者分別擔任相關部分的編撰。本書詳盡論述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主要運河的起源、發展、演變、現狀和歷史作用。
全書分八篇,分別論述了黃河以北運河、山東運河、里運河、關中豫東與皖北皖中、江南運河、杭州段運河、浙東運河、靈渠等各段運河,是目前關于運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近年來,有關運河的著作較多,令人欣慰。但這些著作多半是知識性、普及性讀本,學術專著尚不多見。《中國運河開發史》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也標志著我國運河研究上了一個台階。《中國運河開發史》是一本從歷史地理學角度對運河進行深人研究的學術性著作,作者大多是當前我國歷史學、地理學的學科帶頭人,他們不僅嫻熟各地運河的開發史,而且具有沿運河從事田野工作的經歷。以“運河”這個詞匯的概念為例,作者引用古今中外各種著名辭書、百科全書及其他文獻,進行深人研究和考證。
目錄
概論
一 引言
二 運河,“大運河”,CANAL,“GRAND CANAL”
三 中國早期的運河開發——從新石器時代到先秦
四 “開發”略論
五 中國運河開發簡評
六 沿運參觀有感
第一篇 黃河北側運河的開鑿與水運系統的形成
第一章 黃河北側運河開鑿前平原的河流與環境
第一節 平虜渠、泉州渠開鑿前從太行山和燕山山地流出的諸河流
第二節 平虜渠開鑿前黃河河道的變遷
第三節 湖泊沼澤
第二章 枋頭的興建與白溝、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以及黃河北側水運網絡的形成
第一節 枋頭的興建與白溝的開通
第二節 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及其位置
第三節 水運網絡系統的完善
第四節 晉代與北朝時期黃河北側運河的通航
第五節 北方運河沿線城鎮的發展
第六節 白溝、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與海河、潮白河-薊運河水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永濟渠
第一節 永濟渠的開鑿與通航
第二節 永濟渠的位置
第三節 唐代永濟渠與相關運河
第四章 永濟渠的延續——宋、金、元時的御河和明清的衛運河
第一節 宋、金、元御河
第二節 明清衛運河
第五章 永濟渠及相關歷史文化遺跡
第一節 輝縣百泉湖
第二節 衛輝市、滑縣與浚縣的古運河遺跡和相關古建築
第三節 大名永濟渠遺跡與被沖淹的大名古城遺跡
第四節 臨清與德州的古運河及相關歷史文化遺跡
第五節 泊頭與滄州的古運河以及相關古建築
第六節 天津市的古運河與相關古建築
第二篇 山東運河開發史研究
引言
第一章 山東運河開鑿前運河沿線的地理背景
第一節 河漯平原區
第二節 汶泅水系區
第三節 北魏至宋代本區水系的變化
第二章 元代濟州河和會通河的開鑿及其在通運上的問題
第一節 濟州河和會通河的開鑿
第二節 元一代漕運仍以海運為主
第三節 濟州河、會通河在通航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明清兩代會通河的改造與沿運設施
第一節 水源的改造
第二節 運河河道的改遷
第三節 沿運壩閘的設置
第四節 沿運水櫃的設置
第四章 山東運河治理、管理與通運
第一節 運河的治理
第二節 運河的管理
第三節 運河的通運
第五章 山東運河沿線聚落、城市的發展和環境變遷
第一節 運河沿線聚落、城市的發展
第二節 運河沿線的環境變遷
……
第三篇 里運河的歷史變遷
引言
第一章 六朝及其以前的邗溝
第二章 隋唐時期的邗溝和山陽瀆
第三章 宋代淮南運河
第四章 明清淮南運河
第四篇 關中豫東與皖北皖中運河史
第一章 鴻溝水系的開鑿及其通塞變化
第二章 西漢關中漕渠的開鑿
第三章 關于巢肥運河之研討
第四章 隋唐關中漕渠之修建浚治
第五章 隋通濟渠與唐宋汴渠的興修及其演變
第五篇 江南運河的形成及其演變
第一章 原始太湖水系
第二章 吳越南北渠道——原始河渠的利用
第三章 秦代——江南運河的開鑿
第四章 東吳至南朝——鑿破崗瀆
第五章 隋代——江南運河的大規模開鑿
第六章 唐代江南運河的整治及其影響
第七章 兩宋以後江南運河的演變
第八章 運河杭州段功能的變遷及其對杭州發展的作用
第六篇 大運河杭州段開發史研究
第一章 區域背景
第二章 春秋至隋時期——江南運河肇始時期的修浚
第三章 唐至北宋時期——城內運河漸次形成階段
第四章 南宋至元末——城內運河繁忙階段
第五章 明清至民國時期大運河杭州段開發
第六章 建國以後——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及保護開發
第七篇 浙東運河史研究
第一章 春秋越國山陰故水道
第二章 秦漢航運及鑒湖航線的形成和影響
第三章 六朝時期
第四章 唐宋時期
第五章 明清時期
附錄一︰三山萬戶巷盤曲 千橋百街水縱橫——紹興水城
附錄二︰傳承古越文脈 展示水鄉風情——浙東古運河紹興“運河園”
附錄三︰城河人勝處 更在鹿湖園——紹興龍橫江
第八篇 靈渠
第一章 靈渠的地貌地質基礎
第二章 靈渠的歷史開發與功能現狀
後記
一 引言
二 運河,“大運河”,CANAL,“GRAND CANAL”
三 中國早期的運河開發——從新石器時代到先秦
四 “開發”略論
五 中國運河開發簡評
六 沿運參觀有感
第一篇 黃河北側運河的開鑿與水運系統的形成
第一章 黃河北側運河開鑿前平原的河流與環境
第一節 平虜渠、泉州渠開鑿前從太行山和燕山山地流出的諸河流
第二節 平虜渠開鑿前黃河河道的變遷
第三節 湖泊沼澤
第二章 枋頭的興建與白溝、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以及黃河北側水運網絡的形成
第一節 枋頭的興建與白溝的開通
第二節 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及其位置
第三節 水運網絡系統的完善
第四節 晉代與北朝時期黃河北側運河的通航
第五節 北方運河沿線城鎮的發展
第六節 白溝、平虜渠、泉州渠的開鑿與海河、潮白河-薊運河水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章 永濟渠
第一節 永濟渠的開鑿與通航
第二節 永濟渠的位置
第三節 唐代永濟渠與相關運河
第四章 永濟渠的延續——宋、金、元時的御河和明清的衛運河
第一節 宋、金、元御河
第二節 明清衛運河
第五章 永濟渠及相關歷史文化遺跡
第一節 輝縣百泉湖
第二節 衛輝市、滑縣與浚縣的古運河遺跡和相關古建築
第三節 大名永濟渠遺跡與被沖淹的大名古城遺跡
第四節 臨清與德州的古運河及相關歷史文化遺跡
第五節 泊頭與滄州的古運河以及相關古建築
第六節 天津市的古運河與相關古建築
第二篇 山東運河開發史研究
引言
第一章 山東運河開鑿前運河沿線的地理背景
第一節 河漯平原區
第二節 汶泅水系區
第三節 北魏至宋代本區水系的變化
第二章 元代濟州河和會通河的開鑿及其在通運上的問題
第一節 濟州河和會通河的開鑿
第二節 元一代漕運仍以海運為主
第三節 濟州河、會通河在通航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明清兩代會通河的改造與沿運設施
第一節 水源的改造
第二節 運河河道的改遷
第三節 沿運壩閘的設置
第四節 沿運水櫃的設置
第四章 山東運河治理、管理與通運
第一節 運河的治理
第二節 運河的管理
第三節 運河的通運
第五章 山東運河沿線聚落、城市的發展和環境變遷
第一節 運河沿線聚落、城市的發展
第二節 運河沿線的環境變遷
……
第三篇 里運河的歷史變遷
引言
第一章 六朝及其以前的邗溝
第二章 隋唐時期的邗溝和山陽瀆
第三章 宋代淮南運河
第四章 明清淮南運河
第四篇 關中豫東與皖北皖中運河史
第一章 鴻溝水系的開鑿及其通塞變化
第二章 西漢關中漕渠的開鑿
第三章 關于巢肥運河之研討
第四章 隋唐關中漕渠之修建浚治
第五章 隋通濟渠與唐宋汴渠的興修及其演變
第五篇 江南運河的形成及其演變
第一章 原始太湖水系
第二章 吳越南北渠道——原始河渠的利用
第三章 秦代——江南運河的開鑿
第四章 東吳至南朝——鑿破崗瀆
第五章 隋代——江南運河的大規模開鑿
第六章 唐代江南運河的整治及其影響
第七章 兩宋以後江南運河的演變
第八章 運河杭州段功能的變遷及其對杭州發展的作用
第六篇 大運河杭州段開發史研究
第一章 區域背景
第二章 春秋至隋時期——江南運河肇始時期的修浚
第三章 唐至北宋時期——城內運河漸次形成階段
第四章 南宋至元末——城內運河繁忙階段
第五章 明清至民國時期大運河杭州段開發
第六章 建國以後——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及保護開發
第七篇 浙東運河史研究
第一章 春秋越國山陰故水道
第二章 秦漢航運及鑒湖航線的形成和影響
第三章 六朝時期
第四章 唐宋時期
第五章 明清時期
附錄一︰三山萬戶巷盤曲 千橋百街水縱橫——紹興水城
附錄二︰傳承古越文脈 展示水鄉風情——浙東古運河紹興“運河園”
附錄三︰城河人勝處 更在鹿湖園——紹興龍橫江
第八篇 靈渠
第一章 靈渠的地貌地質基礎
第二章 靈渠的歷史開發與功能現狀
後記
序
中國地域廣闊,特別是中部和東部平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有大量運河存在,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開發過程,在航運、水利、灌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京杭大運河是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是至今仍然活著的、流動著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為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起點,京杭大運河是杭州的生發之河。“杭少川”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揚;兩朝都城,因河而定。京杭大運河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也是杭州的“城市命脈”;不僅是哺育杭州成長的“母親河”,也是維系杭州興衰的“生命河”。邁人新世紀,杭州市圍繞“還河于民、申報世遺、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三大目標,連續七年實施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進一步增強了運河的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商貿、居住、水利等方面的功能,推動了運河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為運河“申遺”作出了杭州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有關運河的著作較多,令人欣慰。但這些著作多半是知識性、普及性讀本,學術專著尚不多見。《中國運河開發史》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也標志著我國運河研究上了一個台階。《中國運河開發史》是一本從歷史地理學角度對運河進行深人研究的學術性著作,作者大多是當前我國歷史學、地理學的學科帶頭人,他們不僅嫻熟各地運河的開發史,而且具有沿運河從事田野工作的經歷。以“運河”這個詞匯的概念為例,作者引用古今中外各種著名辭書、百科全書及其他文獻,進行深人研究和考證。諸如此類的深人研究,在運河研究中尚屬罕見。此書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學術界推薦。此書的出版,對于推動運河(杭州段)的保護和研究,早日實現京杭大運河“申遺”目標大有裨益。我樂之為序。
京杭大運河是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是至今仍然活著的、流動著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為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起點,京杭大運河是杭州的生發之河。“杭少川”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揚;兩朝都城,因河而定。京杭大運河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也是杭州的“城市命脈”;不僅是哺育杭州成長的“母親河”,也是維系杭州興衰的“生命河”。邁人新世紀,杭州市圍繞“還河于民、申報世遺、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三大目標,連續七年實施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進一步增強了運河的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商貿、居住、水利等方面的功能,推動了運河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為運河“申遺”作出了杭州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有關運河的著作較多,令人欣慰。但這些著作多半是知識性、普及性讀本,學術專著尚不多見。《中國運河開發史》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也標志著我國運河研究上了一個台階。《中國運河開發史》是一本從歷史地理學角度對運河進行深人研究的學術性著作,作者大多是當前我國歷史學、地理學的學科帶頭人,他們不僅嫻熟各地運河的開發史,而且具有沿運河從事田野工作的經歷。以“運河”這個詞匯的概念為例,作者引用古今中外各種著名辭書、百科全書及其他文獻,進行深人研究和考證。諸如此類的深人研究,在運河研究中尚屬罕見。此書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學術界推薦。此書的出版,對于推動運河(杭州段)的保護和研究,早日實現京杭大運河“申遺”目標大有裨益。我樂之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