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藝術真正稱得上獨立為一個藝術分支,具有多方位的本體結構,就在二十世紀。成立於公元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的西泠印社,就是完成這個本位與體系的最后一步。自此,篆刻家們有了自己的組織,這個組織又集中了全國(以至國際上)最優秀的藝術家;提出了自己的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經常舉行篆刻作品展覽,「每年春秋時,分別陳列社中」,既供社員間切磋,又向社會公眾宣揚;對古今印作,「均分門別類,附拓邊款,精印成譜」(以上引文均見於1913年印社所訂之《社約》)。關於印譜與展覽時的印屏,這就是篆刻藝術的載體,和印章實物同樣是可供流傳與收藏的藝術品。沒有藝術載體,很難說藝術體系的建立。所以這也是篆刻藝術獨立的重要一步。雖然中國的印譜歷史悠久,但如目前定型之上印下款、上鈐下拓、上朱下墨的印譜最佳形式,大約起於杭州的何元錫(1766-1829)和其子何溱、何澍。
本書作者林乾良先生對書法篆刻藝術有着執着的追求。他參照內中國書法》對二十世紀傑出書法家的評選,以個人名義發起了對二十世紀篆刻大師的遴選活動,得到了國內許多篆刻家的支持。其結論雖為一家之言,但作為一種回顧,無疑對當代篆刻藝術的發展有一定的參考與啟迪意義。打開本書,讓我們一起領略二十世紀篆刻大師的異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