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政治精英在伊拉克戰爭後對美國「軟實力」急劇下降的一種良性反思。作者哈斯曾在小布什第一屆政府中擔任要職,他的分析不是基於純學術的思考,而是根據國際政治和經濟關系現實進行立論,對我們了解美國的溫和派的思路十分重要。

國際關系研究領域,這是一本最新版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具有權威性、真實性和客觀性。對國際社會的現實狀態和發展前景有不同凡響的判斷和預測,這些不僅給國際關系研究的學者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而且給關注國際問題的廣大讀者也帶來了上乘之作。

象牙塔中研究國際關系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傳統史學觀點是「究天人之際」,不承認任何普世原則,堅持政治與歷史、時間與空間的有機聯系。研究國際關系必須為現實服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世界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的階段,國際關系研究當然離不開經濟問題。在國際經濟關系的領域里,很多重大問題是經濟學無法解釋的,因為世界經濟體系本身反映的是大國實力消長的關系。國際政治關系說到底還是國內政治的延伸。中國人強調「政者正也」,將政治關系定位在倫理道德之上。也就是說,中國傳統的政治觀不可能將歷史與政治截然分開,並創造出讓政治單獨操作的空間,為所謂的「科學」方法打開大門。換句話說,中國人沒有海外擴張和殖民的癖好乃傳統觀念使然。張之洞有言,「為國舍理而言勢,為人舍勢而言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同樣重要。中國人不接受依靠軍事經濟實力尋求霸權的邏輯。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定義時代的機遇
整合世界
第二章
略有限制的主權
人道主義干涉
第三章
征服恐怖主義
第四章
核失控
棘手的例子:朝鮮和伊朗
伊朗
政權更迭
第五章
經濟整合
富國
能源
第六章
其他大國
美國的選擇
第七章
國際整合與伊拉克的教訓
伊拉克問題
第八章
必要性
後記
整合索引
注釋
 

據說在一次晚宴中,戴高樂試圖與坐在他旁邊一位打扮入時的女士交談。戴高樂問她怎麼看歷史,她說了幾句,說她喜歡歷史。戴高樂吃驚了: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后,居然還能對歷史如此樂觀。他冷冷地答道「我不」,然后轉過身去,整個晚上都與坐在他另一邊的女士交談。

然而,歷史時不時地會讓我們吃驚,會造就截然不同的樂觀的一面。我們目前恰恰經歷着這種情形。我不是簡單地僅指今天.而是指推倒柏林牆,從而結束冷戰以來 的十五年。

歷史已經為我們提嘗了一個罕見的、珍貴但又脆弱 的良機去開創一個高度和平、繁榮和自由的時代。此書 的動因正是基於對美國未能充分利用這一良機的深切擔憂。在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為改造世界做得太少了;然而現在,喬治·W·布什政府卻常常是做得太多,或者說是用錯誤的方式做了太多的事情。不過,結果是殊途同歸:我們可能錯過唾手可得的歷史機遇。

自從我發表了《不情願的治安官》(The Reluctant Sheriff)一書至今已十來年了。我在那本書中曾申述過,后冷戰時代相對來說是沒有結構的——只是19世紀美國「西部蠻荒」時代的現代版本。這一時期在對付后冷戰時代的挑戰方面,也無章可循。因此,美國理應組織和領導由自願的、有能力的國家和組織(群體)組成的聯盟去面對當時的挑戰。我當時擔心的,就是克林頓政府那種「這是經濟,蠢貨」一類的國內第一的偏見。在那種偏見之下,克林頓政府基本上是反對為在世界上取得成功而投入所需的時間和資源的。於是,我們就會錯失我們眼前千載難逢的良機。

如今,我是不會寫這樣的書了。如今的世界已不可同日而語。我們並非僅處於后冷戰時期,我們同時還深處於后「9·11」、后阿富汗戰爭和后伊拉克戰爭時期。變化更大的可以說是美國和美國的對外政策,那治安官很難說是不情願的了。喬冶·W·布什對外政策的崇拜者可能津津樂道於「果敢」,而批評者則喋喋不休於「魯莽」。不管怎麼說,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又重新成為美國的優先重點。如若作出決定之后,即便沒有多少追隨者,美國還是很願意動用其強大無比的力量,特別是軍事力量(正如我們已看到的)。

盡管美國近期有些可喜的進展,但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反美主義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行戰爭和贏得戰爭要比鞏固和平或議和容易得多。灌輸民主是困難的,安裝民主則更是不可能的。軍事優勢並不等同於安全,它遠非無懈可擊。總而言之.要圓滿地解決全球化的挑戰,光靠美國單槍匹馬是不行的。

本書的觀點是在過去幾年中逐步形成的。我在2001年初到2003年中期曾任國務院政策規划辦公室主任,因而有機會與科林·鮑威爾、康多莉扎·賴斯等人密切接觸,共商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問題,其中包括幫助制定2002年9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一戰略強調美國與其他大國建立和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在此文發表的幾個月之前,即2002年4月,我在外交政策協會作了一個報告,就這一問題作了詳盡的論述。其中許多觀點,我在2004年3月接受漢斯·J·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獎時在美國對外政策全國委員會的演講中,作了進一步的提煉。到那時,此書雖已寫了不少,但對我那些非說不可的話的反應激勵了我去完成此書。

《良機》的初稿於2004年11月1曰告竣,那是總統選舉的前一天,當時也不知道誰會贏得大選。我的目的是寫一本對再次當選的布什或首次當選的克里(Kerry)都一視同仁的書。不過,此書在11月大選前的競選高潮期遲遲不發,其另一個原因是:我不希望此書被人用政治的眼光或從其他角度看成是我在企圖影響大選的結果。我說這些並非自吹自擂,而是因為一個前政府官員的話.有時在政治上和時間上的影響,超過其思想深度所帶來的影響。

在撰寫此書的時候,我是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主席。這是一個獨立的、由全國性會員組成的機構,是一個學者創立和傳播各種觀念的中心。通過這一中心,人們能更好地理解美國和其他政府面臨的對外政策的選擇。就其本質而言,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非黨派組織。此書並非代表這一委員會.委員會與此書毫無關系。我也並不代表委員會中的個別或全體會員,他們是絕對獨立的。此書只代表我個人的思想,僅此而已。

理查德·N·哈斯
紐約 2005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