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城詩歌研究

桂林文化城詩歌研究
定價:132
NT $ 115
 

內容簡介

本書是「桂林抗戰文化城文學研究叢書」之一種。桂林文化城時期,詩歌創作盛極一時,著名詩人郭沫若、艾青、胡風、田間、綠原、魯黎、臧克家,韓北屏等人都發表了大量的影響深遠的詩作,各出版社出版了一批詩歌專集,而以「七月詩叢」、「中國詩壇」編輯出版的詩集最為顯著。所以艾青說:桂林文化城時期,是中國詩歌創作「最勃發展的階段」。這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

本書力圖從新的理論高度審視豐富多彩的詩歌作品,分析其桂林文化特色,寫出其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特別是對中國現代詩歌史所作的特殊貢獻。
 

目錄

總序
第一章 南疆詩城光輝永存




1.弘揚反抗侵略的正義性,謳歌奮勇殺敵的民族英雄
2.揭露日寇踐踏人性的獸行,傾訴廣大勞動群眾的心聲
3.抒寫歷史英雄的教訓,呼喚民族意識的覺醒
4.歌頌勞動人民的純真愛情,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秉性

第二章 缺點旋律雄壯交響





第三章 鐵蹄蹂躪痛苦吟唱



第四章 「七月詩派」高歌救亡




第五章 「中國詩壇」堅實詩風




第六章 豪歌鑄造英雄形象




第七章 針砭時弊世態炎涼




第八章 諷刺短章勃然興起




第九章 通俗歌謠馳騁沙場
一 馮玉祥的「丘八詩」
二 老向的《抗日三字經》
三 雅俗共賞的《抗戰詩歌》
第十章 十四行詩異彩獨放




第十一章 兒童詩歌童真美感




第十二章 象征寓意寄托理想




第十三章 舊體詩詞情激意揚
1.感時憂國
2.抒頌氣節
3.諷刺黑暗
4.朋友贊和
5.詠贊桂林


後記
 

「桂林山水甲天下」秀麗的風光景色給桂林帶來歷史上的美譽,舉世聞名;而抗戰時期,她又以「文化城」的驕傲稱呼,蜚聲全國。素來經濟落后、文化落后的南疆廣西,由於「桂林文化城」的輝煌成果,在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留下格外光輝的一頁。

1937年「七七」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年多內,北平、上海、南京、廣州等大城市相繼淪陷。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位於前線與后方腹地之中的桂林地位一下子突出了起來。從此時起到1944年秋湘桂大撤退為止,長達六年的時間里,桂林由於其特殊的政治、軍事、交通條件,大量文化人和文化機構雲集,大批文化團體相繼成立,出版業空前繁盛,文化刊物相競而出。文人薈萃,群彥畢集,當時旅桂、暫居、長住的文化人達一千多人,全國聞名的達二百多人。他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下,積極從事抗戰文化活動和文藝創作,成果豐碩,業績輝煌。一時之間,位於西南邊地的山城桂林「競成為國民黨統治下大后方的唯一抗日文化中心」。

抗日戰爭是全面的戰爭。除了軍事斗爭、經濟、外交戰線之外,文化戰線斗爭也相當顯著。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抗戰初期的中國,幾乎所有的戰線都現出失敗的狀態:軍事一潰千里,外交低眉順目.經濟左蹙右絀。獨有文化,多少呈吶喊戰斗激昂沸騰之勢,喊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和勝利的希望。從戰爭初期壓倒性的態勢,到漫長的相持階段之苦撐,直到最后艱辛的慘勝,中國抗戰文化一直釋放着綿綿不絕的頑強力量,配合着國際國內各方面的合力,取得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一次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勝利。作為中國文化戰時堡壘的桂林文化城,其身上蘊藏的獨特內涵,有着極為寶貴的思想文化意義。

桂林文化城產生於1938年秋以后,其形成、發展是與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同步的。整整六年里,在敵我雙方犬牙交錯、你進我退之中,桂林見證了戰爭中最漫長、最堅韌、最頑強的抵抗與期待。桂林文化城是抗戰、特別是相持階段的產物,反映出抗戰及其相持階段政治、文化的幾乎所有歷史。作為桂林文化城的文學,體現着抗戰相持階段的變化、生活、斗爭,很自然地就帶上相持階段的特點:錯綜復雜、曲折起伏、豐富深刻。桂林文化城文學產生、同步、結束於相持階段,相持階段時間之長是其不幸,而因其獲得生活之豐富又是其大幸。

相持階段的特點,又使桂林文化城文學典型地反映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變化。由於桂系領導人與蔣介石國民黨中央政府的矛盾復雜,桂林比中國其他地方更易於體現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又團結又斗爭的政治現象十分鮮明,但總的來說,團結仍是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這種情況符合整個中國抗戰歷史的狀況,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1944年2月到5月湘桂大撤退前,在桂林舉辦了西南五省戲劇展覽會,這是中國戲劇史乃至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的盛舉。這一光輝成績,正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精神和實踐在桂林文化城文學及活動中的成功反映,在大后方其他城市在當時所難以相比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