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評析

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評析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梁建新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70894
  • ISBN13:9787500470892
  • 裝訂:平裝 / 24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在唯物史觀的整體理論視野里,科學提煉和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終結思想,比較了與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異同,整體勾勒了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譜系,深入挖掘了這一思潮產生和蔓延的政治動機、經濟基礎、文化動力等現實根源,在此基礎上,對于這一思潮的理論共性、理論誤區、現實困境、消極影響、有益啟迪等問題做出了實事求是的觀照與分析,並對“意識形態是否已經終結”這一問題作出了簡明的回答。最後,立足于中國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實際,探討了中國應對意識形態終結論的基本路徑。

梁建新,1971年生,湖南安化人,1993年畢業于湖南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教于湖南城市學院、東南大學,現為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與當代社會思潮研究。迄今為止,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獨立撰寫著作1部,參與撰寫著作2部,發表論文30余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關于“意識形態終結”的爭論及研究現狀述評
一、西方學者圍繞“意識形態終結”展開的理論論爭
二、中國學者對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研究及其不足
三、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第三節 本書研究的思維路徑、邏輯結構與研究方法
一、思維路徑
二、邏輯結構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科學內涵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提出
第二節 唯物史觀︰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整體理論視野
一、思想世界與現實世界關系的邏輯定位為終結意識形態提供了唯一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革命的實踐是促使意識形態終結的最有力的杠桿
三、意識形態的終結遵循兩條規律,體現為三種狀態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所蘊涵的意識形態終結思想
一、意識形態終結是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思維取向
二、在實踐基礎上堅持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是意識形態終結的總道路
三、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概念蘊涵著意識形態終結的含義、層次與條件
四、意識形態神話終結的過程就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過程
第三章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譜系
第一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演進的三條邏輯路線
一、反馬克思主義
二、科學主義
三、非理性主義
第二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演進的歷史軌跡
一、理論孕育期
二、理論探索期
三、思潮形成期
四、思潮復興期
第三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特征
一、階級性
二、開放性
三、實踐性
四、導向性
五、復雜性
第四章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現實根源
第一節 資本主義政治的新變化是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興起的重要原因
一、時代主題的轉換
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力量的消長
三、西方發達國家國內政治狀況的演變
第二節 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是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產生的物質基礎
一、20世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推行的經濟改革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強勢推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提升
第三節 資本主義文化的新變化是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產生的直接動力
一、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提供的話語平台與思維啟迪
二、20世紀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精神衰竭的深層動因
三、全球化語境下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擴張戰略產生的現實需求
第五章 批判與甄別︰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評析
第一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一般本質
一、哲學基礎︰資產階級唯心史觀的現實表征
二、政治傾向︰冷戰思維支配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攻的表現
三、價值取向︰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的思維再現
四、文化心理︰西方文化上的盲目樂觀主義和霸權主義相結合的混合物
第二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思潮的理論誤區
一、誤區之一︰理性的衰落必然導致意識形態的終結
二、誤區之二︰意識形態與科學是根本對立的
三、誤區之三︰馬克思主義等于意識形態
第三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現實困境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相互借鑒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的終結
二、“公共知識分子”能否成為意識形態終結的現實佐證
三、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否構成人類社會意識形態進化的終點
四、西方社會存在某些“政治共識”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的終結
五、文明沖突的時代凸顯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沖突的終結
六、全球化進程的強勢推進是否會導致意識形態的終結
第四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有益啟示
第五節 簡短的結論
第六章 問題與對策︰中國面對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理性回應
第一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在中國泛濫的雙重背景
一、國內小氣候
二、國際大氣候
第二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在中國的典型話語及其批判
一、經濟理論話語
二、政治理論話語
三、思想文化話語
第三節 中國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路徑選擇
一、立足世界與中國兩個大局,認清當前意識形態存在與斗爭的客觀現實
二、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觀
三、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改善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手段與方法,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親和力、感召力和競爭力
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物質技術基礎
五、在國際交往中,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分清輕重緩急,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有所為有所不為
六、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意識形態的社會管理,積極引導非主流意識形態,堅決抵制反主流意識形態
參考文獻
後記
 

“意識形態”的概念堪稱哲學社會科學中最充滿歧義的概念,而這一概念所指稱的那種人類精神現象也異常紛繁蕪雜。因此,自從法蘭西研究院院士安東尼‧特拉西于1796年和1798年在他分朝宣讀的論文《關于思維能力的備忘錄》中提出“意識形態“這一概念以後,圍繞意識形態展開的理論論爭和實踐爭斗就沒有辱止過.而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沿著不同的邏輯路徑,意識形態也會獲得不同的存在意義。

特拉西最初將意識形態指稱為一門新的關于“觀念的科學”,他從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認為觀念的科學應該研究觀念的自然起源,如果能弄清這一起源,就能診斷出人類無知的根源,從而為建立一個理性的進步的社會奠定可靠的基礎。因此,他和其他的意識形態理論家們都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在社會、政治和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當拿破侖追逐獨裁權力的野心與特拉西的意識形態意圖發生沖突時,拿破侖便將意識形態斥之為“詭辯”和“玄想”,並指控意識形態家們煽動了政治動亂。

到19世紀中期,馬克思在與恩格斯合作的巨著《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使用了“意識形態”一詞,並用這一概念指稱那些只會用觀念去“解釋世界”而無力去“改變世界”的人,尤其是青年黑格爾派。更重要的是,馬克思在批判意識形態的虛幻性、顛倒性的同時,又以非線性的方式拓展了“意識形態”的含義,他將意識形態與特定階級的統治與權力相聯系,指出它是聳立于特定經濟基礎之上並為其服務的觀念上層建築。但是,馬克思並沒有著意去界定意識形態.也還沒有去澄清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系,由此造成了單向決定論(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假象,這就為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探索與想象空間。可以說,20世紀駁雜紛呈的意識形態理論流派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馬克思有關,都是沿著不同的路徑闡釋和解讀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結果。

梁建新博士的著作中所系統研究的“意識形態終結論”就是20世紀與意識形態革命論、意識形態批判論鼎足而立的三大理論流派之一。

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不是某種單純的思想與理論,而是一種思潮,它是指西方學者在意識形態這一共同論域內,根據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形成的、反映西方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宣稱意識形態已經終結並產主廣泛影響力的思想潮流。20世紀的西方學者從貶義化意識形態的前提出發,圍繞“意識形態終結”這一主題,形成了一條縱貫20世紀的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歷史軌跡。如果從更宏大的歷史視野來看,這一歷史軌跡發源于黑格爾的歷史終結論,經過20世紀初的帕累托、涂爾干、馬克思、韋伯、曼海姆以及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丹尼爾、貝爾、李普塞特等,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的問世為標志而達到了高潮。這一思潮在整體上沿著非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三條邏輯路線而展開,沿著這三條邏輯路線,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下,出于不同的理論動機,又產生了西方自由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三大意識形態終結論流派。

西方自由主義主要從反馬克思主義的角度提出意識形態的終結,但其中也包含著科學主義的邏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從意識形態批判的角度提出意識形態在發達的工業化民主社會中已完全終結,取而代之的是科學技術,比如哈貝馬斯就認為科學技術已承擔起傳統意識形態的功能;後現代主義認為意識形態遵循著理性的信仰,因而從反理性的角度提出了意識形態的終結。這三大流派的觀點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對立,因而在這一思潮的內部呈現出多音爭鳴、相互纏結的理論景觀,但是都表達了意識形態終結的主題,匯成了一股強大的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

“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以西方學者特有的文化視野和價值取向為基點,比較集中地反映了西方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歷史觀,甚至充當了資本主義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武器,同時也提出了眾多發人深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對于正在推進現代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中國而言也提供了寶貴的啟迪。正因為如此,盡管人們對于這一思潮的理論觀點提出了諸多懷疑與批判,在世界上某些國家也出現了“再意識形態化”的現象,但是這一思潮背後內涵的一些假定至今仍然幾乎是無形地影響著社會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思維與行為方式,在學術領域內,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者都自稱為非意識形態的中立者,當一些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都宣稱他們是站在科學的立場反對意識形態時,情況就顯得更加不容樂觀。這一思潮延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波及領域之多,演繹路線之雜,加劇了人們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潮的難度。

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全球化的強勢推進,交通、通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各國思想文化的交流呈現跨越國界急劇流動的圖景,意識形態的沖突不但沒有終結,反而呈現短兵相接的特點。而中國正在推進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在促進生產力水平與社會效率提高的同時,又在思想觀念上將中國帶人了一個充滿矛盾與困惑的時代。牢牢掌握全球化主導權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霸權地位、話語優勢,一方面自欺欺人地宣告意識形態已經終結,烏托邦已經破滅;另一方面則在“意識形態終結”的幌子下加緊兜售其自己的意識形態,從而在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領域實現其控制與稱霸全球的野心。

作為堅定而清醒的馬克思主義者面對這一股撲面而未的思潮,客砭上要求置身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學界做出冷靜的學理剖析和實踐回應。

梁建新博士的著作《穿越意識形態的幻象——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評析》在唯物史觀的整體理論視野里,科學提煉和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終結思想,比較了與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異同,整體勾勒了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譜系,深入挖掘了這一思潮產生和蔓延的政治動機、經濟基礎、文化動力等現實根源,在此基礎上,對于這一思潮的理論共性、理論誤區、現實困境、消極影響、有益啟迪等問題做出了實事求是的觀照與分析,並對“意識形態是否已經終結”這一問題作出了簡明的回答。最後,立足于中國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實際,探討了中國應對意識形態終結論的基本路徑。

與國內外出版的同類著作相比,本著作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選題的現實性。本著作所研究的這股思潮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不但客觀存在,而且對我國社會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思維與行為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催生了歷史虛無主義、科學主義等相關思潮。二是研究的整體性。本著作從描述性研究、反思性研究、評價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四個層面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四個問題。三是觀點的引導性。

本著作對這一思潮所蘊涵的觀點與話語,都力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視野下予以批判和甄別,體現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時代要求。

此外,本著作在學術思想與研究內容上主要有如下特色︰第一,本著作在研讀原著的基礎上,第一次深入挖掘和準確提煉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更迭與終結思想;第二,在對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做出了比較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的應對之策;第三,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理論觀點,比如,對意識形態要從三個層次、三個緯度進行動態考察的觀點,意識形態的終結遵循兩條規律、體現三種狀態的觀點,意識形態與科學的對立與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觀點等。盡管其中有些觀點還有待雕琢,有些論述還比較薄弱,本著作所做的研究也只是在前人開闢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小步,但是作者可嘉的理論勇氣、敏銳的學術思維、嚴密的邏輯推理、流暢的行文風格、堅定的政治立場是毋庸置疑的。但願梁建新博士在新的起點上,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探索,不斷進取,再上新台階!也期待學界同仁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實踐和研究中,涌現出更多的學術精品。

張耀燦
2008年7月8日
于武昌桂子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