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巨變:解讀遼寧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實踐

歷史性的巨變:解讀遼寧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實踐
定價:414
NT $ 360
 

內容簡介

本書以30年來遼寧改革開放各個主要層面的巨大變化作為時空坐標,用生動的事實、翔實的數據,描述了遼寧發展的清晰軌跡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對遼寧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理性思考。遼寧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作為受計划經濟影響最深、國有企業比重極大的地區,其發展歷程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而且其獨特的發展道路和基本經驗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本書適合黨政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領導、大專院校師生、科研人員、以及關注遼寧改革發展的廣大讀者閱讀,相信讀者會從中受到啟迪。

鮑振東,男,遼寧省朝陽市人,遼寧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省人大常委、中共遼寧省委和遼寧省政府咨詢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主要研究成果有:《一個實踐者的理性思考》、《執政能力探索與實踐》、《怎樣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民生問題》、《構建和諧遼寧研究》、《2006年: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重在求真務實》、《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建設高素質的哲學社會科學隊伍》等。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改革開放年的總體回顧
 第一節 改革開放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改革開放年的輝煌成就
 第三節 巨變背后的深刻原因
 第四節 深化改革開放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所有制改革的實踐與影響
 第一節 所有制改革基本方針的確立
 第二節 以所有制結構為核心的國有經濟戰略布局調整
 第三節 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四節 所有制改革實踐的理性思考
 第五節 所有制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分析
 第六節 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對策建議
第三章 現代市場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第二節 對市場體系發育狀況的基本判斷
 第三節 市場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第四章 對外開放的深化與拓展
 第一節 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與基本特征
 第二節 對外開放的成就評價
 第三節 對外開放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及因應對策
第五章 農村的改革與現代化
 第一節 農村改革歷程回顧
 第二節 農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節 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第六章 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第一節 以增量調整為主的補償性增長(1978~1985年)
 第二節 增量調整與技術改造相結合(1986~1995年)
 第三節 以深化改革開放帶動存量調整和產業升級(1996~2003年)
 第四節 在全面振興中加速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2003~)
 第五節 結構問題的本質與結構調整的經驗總結
 第六節 未來結構調整的任務與政策建議
第七章 財政體制的改革與深化
 第一節 財政體制改革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財政體制改革的演進邏輯
 第三節 財政體制改革的歷史成就
 第四節 公共財政體系框架的構建模式
 第五節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推進路徑
第八章 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與發展
 第一節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提出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資源型城市對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實踐與績效分析
 第四節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戰略構想
 第五節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路徑與對策選擇
第九章 區域發展格局的變動與建設
 第一節 改革開放起步與區域發展格局
 第二節 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與區域發展格局的變動
 第三節 振興老工業基地與優化區域結構和布局
 第四節 區域發展格局變動與發展的思考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發展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績效分析
 第三節 向建設生態文明強省的目標邁進
第十一章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
 第一節 基礎設施建設的歷程
 第二節 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成就
 第三節 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四節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第十二章 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
 第一節 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技術創新體制與機制的改革
 第三節 科技服務體系的建設
 第四節 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創新與成就
 第五節 高新技術產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六節 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的政策思路
第十三章 分配制度改革的績效與深化
 第一節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績效分析
 第三節 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成因
 第四節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第十四章 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與完善
 第一節 勞動就業的發展軌跡
 第二節 就業格局的不斷優化
 第三節 勞動制度和就業政策的巨大變化
 第四節 對未來就業政策走向的分析
第十五章 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與拓展
 第一節 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與實踐
 第二節 對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理性思考
 第三節 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探求
第十六章 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 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基本歷程
 第二節 教育體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節 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對策
第十七章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評析與展望
 第一節 醫療體制改革歷程
 第二節 醫療體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第三節 醫療體制改革中的問題分析
 第四節 醫療體制改革前瞻
第十八章 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第一節 文化軟實力建設在改革開放中扎實推進
 第二節 文化事業在改革開放中蓬勃發展
 第三節 體育事業在改革開放中創造輝煌
第十九章 保持社會穩定的實踐與探討
 第一節 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歷程和主要經驗
 第二節 影響社會穩定的相關因素分析
 第三節 建立社會穩定長效機制的政策思考
第二十章 經濟與政治改革協調發展
 第一節 政治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時推進
 第二節 政治與經濟改革同時推進的基本路徑
 第三節 促進政治與經濟改革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二十一章 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與績效
 第一節 政治體制改革實踐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展及其成效
 第三節 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思考
第二十二章 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實踐與創新
 第一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基本歷程
 第二節 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實踐
 第三節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對策思考
附錄一 遼寧改革開放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附錄二 遼寧改革開放年大事記
后記
 

1978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屬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玟的歷史新時期。值此全國人民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全黨深刻領會十七大精神,進一步弄清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來龍去脈及其顯著特點、成就與標志,進一步弄清改革開放新時期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經驗,進一步弄清站在改革開放新起點上我們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於我們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一)

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首先必須進一步弄清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來龍去脈,深入了解黨的歷代領導集體為開創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理論觀點,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把一個原來飽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奴役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把一個原來四分五裂的國家,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把一個原來人民備受欺凌和壓迫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充分享有民主權利的國家,為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使我們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為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進行了長時間的艱辛探索,為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提供了必要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肯定地說,沒有毛澤東思想,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沒有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沒有改革開放前29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就無從談起。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水平很低,農村有兩億五千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的問題積重難返,嚴重束縛和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此時世界范圍內新科技革命正在蓬勃興起,發達國家紛紛進行后工業革命,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緊向現代化社會轉型,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面對國際國內的嚴峻形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適時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否定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果斷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lb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吹響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理論、路線、綱領和目標,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並成功推向21世紀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發生了嚴重政治風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壓力。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臨危受命,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依靠黨和人民,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尊嚴、安全和穩定,繼續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着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並將其成功地推向21世紀。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來自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自然災害的挑戰接連不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從容應對並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創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我國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同時,推動我國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廣泛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特別是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把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推向了一個嶄新階段。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准確把握時代特征和黨所處的歷史方位,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積極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向前進的。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認識新形勢和新任務,科學分析新機遇和新挑戰,深刻把握新課題和新矛盾,不斷做出理論上的新概括和新貢獻,提出了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外交和黨建等各個方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寶庫,加快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特別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力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實務、開拓進取的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着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和其他各方面改革,使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做出出巨大貢獻。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