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地把握和理解教學論,對教學論形成明確的觀點並非易事。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教學越來越復雜,人們對教學的理解的差異性就越大。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性質各不相同的教學理論從來沒有如此多樣和豐富,人們關於教學論的彼此分歧與沖突的看法和觀點從來沒有如此眾多。在這些紛繁復雜、觀點各異的教學論思想和觀念中,我們可以相信誰的看法和觀點?我們又應當依憑哪種教學論觀念去認識和把握教學論,從而去理解和對待教學論?這些問題直接關涉我們對待教學論的立場、態度和方法,影響着我們教學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猶如我們對「教學論是什麼」這種追問方式的置疑,我們的確難以確切地回答「正確的教學論觀念是什麼」。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基於我們自身的感覺和認識,指出目前人們對教學論不可取的幾種不同的理解、看法和評價。概括起來,這些不同的認識主要有這樣幾種:一是按照科學性學問(主要以經典的自然科學為范本)以及知識體系的標准衡量教學論,認為教學論的不確定性現象意味着教學論的不規范、不科學、不可信,從而試圖改變教學論的內容和形式,使教學論向科學看齊,用科學的標准衡量和制定教學論的科學化體系;二是按照其他文化的樣式和狀態來看待教學論的可變性,認為教學論的學科不成熟、不正常、不可用,從而着眼於改變教學論的現狀,使教學論向成熟、正常的文化發展;三是按照意識形態的意志和觀點來看待教學論的多義性,認為教學論的各種流派和觀點都是批判和否定的對象,都是不正確、不先進、不可取的,從而致力於維護某種在意識形態意義上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論,以此貶損和反對其他教學論。
要克服和消除對教學論的這些不可取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學論觀念,我們首先應當把這些認識作為「真問題」來認真對待。按照教學論的「科學化」、「常規化」和「政治化」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可能會從根本上否認這些認識的真實性及其危害,或不把這些_認識當做什麼了不起的問題。其實,多年來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人們一方面確有思想和觀念上的分歧和困惑,另一方面又沒有真正地認真思考和嚴肅討論這些問題,以為教學論本就應該是科學的、常規的、政治的,除此之外,都不是教學論,或者都是不正確的、不先進的教學論,從而導致對教學論問題的討論、學習和研究有失真實,陷入虛浮。
本書內容包括:緒論;教學本質;教學目的;教學知識;教學關系;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理論;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藝術;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等。本書內容豐富,講解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