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語言學教程(附贈CD-ROM)

德語語言學教程(附贈CD-ROM)
定價:131
NT $ 114
  • 作者:@王京平 @編/著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0029159
  • ISBN13:9787560029153
  • 裝訂:平裝 / 26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共包括十章︰緒論、語言的本質和功能、語言學和音位學、符號學和語言符號、語義學、語用學、詞法學、句法學、篇章語言學、德語發展史。其中,“符號學和語言符號”、“篇章語言學”、“語用學”三章是新增添的內容,不屬于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範疇,但是考慮到本教程的讀者是外語的學習者,而符號理論對樹立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很有意義,篇章語言學有助于學生提高新聞記者和寫作能力,語用學闡釋語義在語言交際中的動態性,可以提高學生對詞語意義和語言交際規則的認識,因此把這三章也作為語言學的基礎知識補充進了本教材。本書的最後一章是“德語發展史”,這是以德語為專業的本科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

本教材是為德語專業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第一個學期的授課量而設計的,授課教師可根據課時條件,用20至36節課講授,考慮到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性難度,並且有一定數量的名詞術語,我建議對本科生用漢語講授,對研究生可以考慮用德語授課。為了便于授課老師擴充教材,方便學生課外閱讀,除了正文、習題外,我特地對每一章選配有德語新聞記者材料,書後有參考文獻目錄。正文後面有漢德、德漢名詞術語對照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科學的本質
第二節 語言學的任務
第三節 語言學發展史
閱讀文章
第二章 語言的本質及功能
第一節 人類語言的本質
第二節 語言的功能
第三節 母語習得和外語學習
閱讀文章
第三章 語音學和音位學
第一節 語音學
第二節 音位學
閱讀文章
第四章 符號學和語言符號
第一節 符號和它的分類
第二節 語言符號
第三節 語言符號的功能
第四節 符號理論的意義
閱讀文章
第五章 語義學
第一節 語義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歷時研究方法
第三節 共時研究方法
第四節 跨文化的語義差異
閱讀文章
第六章 語用學
第一節 語境與語義
第二節 會話含義
第三節 語用學對德語學習的指導意義
閱讀文章
第七章 詞法學
第一節 語素及其分類
第二節 德語構詞
第三節 漢德構詞比較
閱讀文章
第八章 句法學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詞類和句法功能
第三節 漢德語法特點
第四節 漢德語法的文化根基
第五節 主要的句法理論
閱讀文章
第九章 篇章語言學
第一節 篇章的表面結構
第二節 篇章的深層結構
第三節 主述題結構
第四節 篇章是交際行為
閱讀文章
第十章 德語發展史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德語發展簡介
第三節 現代德語及其發展趨勢
閱讀文章
參考文獻
附錄︰語言學名詞術語
 

我面前放著王京平同志著《德語語言學教程》的書稿,這是專為提高德語專業本科生素質的一部教材。讀過以後,我怦然心動,有關外語教學的種種想法涌來心頭,為我支持和贊賞這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外語是工具還是文化?幾年前就有學者撰文指出,外語首先是文化。過去,大學文學院外文系的學生被看作“天之驕子”,因為他們不僅同文學院其他系的學生一樣研究中國文學、歷史和哲學,還比他們多精通一門或多門外文。于是涌現出一批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而又憂國愛民的大師級學者、作家和思想者,如錢鐘書、季羨林、馮至、吳宓等。比他們年輕的一代則有王佐良、李賦寧等,他們雖尚得前輩輝煌的余緒,但已風光不再,因為人文生態環境起了突變。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他們中那場浩劫的幸存者才如老蠶吐絲,再次揮筆,發表不少佳作,頗具中興氣象。但讀他們的作品,人們難免發出“千古文章未盡才”的感嘆。他們之後是不止一代人的斷層。

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外文系改名外語系,一字之易,突出了偏狹的外語工具觀。自此,知識灌輸和技能操練成了外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把外語作為工具,則工具的使用者也往往成為某些外在力量的工具。幾十年來,我國外語院系培養出了大量有用之才,其中不乏優秀的翻譯工作者,但學者型人才過少;不成比例,且多為單向型,與“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師境界相距甚遠。就以知識而言,外語人才的人文知識也相當匱乏。我曾經歷過一件事可資說明︰1975年10月,毛澤東主席和西德總理施密特在中南海深夜晤談,他特意提到德國著名科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海克爾。那個當年名噪一時的英語女翻譯不知海克爾為何人,幾次試譯,施密特仍一臉茫然,使毛澤東主席意興索然。第二天,有關人員整理談話記錄,拿著外以百科全書》竟不知如何查找。三年前,朱 基總理和克林頓總統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朱 基總理說他在中學時代就讀過盧梭的《民約論》。那位英語翻譯卻把盧梭翻譯成羅素,這點頗讓人遺憾。

近幾年來,素質教育成了熱門話題,教育界也已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但最近發生的一名清華大學高材生殘害動物的惡性事件,把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一人文素質教育有重大缺陷的問題尖銳地凸顯在社會面前。其實,‘早在十年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的同仁們就明確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並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什麼是素質?在愛因斯坦的一篇文章中’我們讀到這句令人深思的話︰“如果人們忘掉了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了。”這就是“訓練”(Ausbildung)和“教育”(Bildung,教育、修養)的不同。記住的知識可能被忘記,練就的技能可能會生疏,而滲入我們血脈和心靈的東西卻會永留不去。作為外語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妨自問,除了知識技能外,我們還給了學生們什麼?在愛因斯坦的文章中可以歸納出三點︰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他的文章標題就是《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況就國情而論,培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傳統理想人格和“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如以當代史為鑒,應是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和政黨合力為之的系統工程,教師作用有限,只能盡其在我。但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卻是我們這些荷教師重名者義不容辭、大有可為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王京平教授曾在德國攻讀語言學,學成歸國,自1996年在北二外任德語教師,自2000年起,給德語系三年級本科生講授語言學,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受到學生們的歡迎。這門課作為必修課的設立和這部教材的編撰,顯示出北二外德語教師的見識深度和使命感,我很欽佩。

上個世紀”在哲學界的“語言學轉向”以後;語言學已經歷了質的變化和飛躍,成為國際顯學,是“世界學術潮流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徐友漁兒關于語言學的重要性,可見《教程》的前言,而且言說已多,此不贅述。但對思維來說,語言既開拓、揭示和向導,也束縛、屏蔽和誤導。例子之—就是中國的“名教”,最具特色。胡適在其專論《名教》中考證並得出結論︰“名”即文字“名教便是崇拜寫的文字的宗教”。中國方塊字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核心”,“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我看,它是漢民族佔卜祭祀等巫文化的產物,一開始就帶有一句頂一萬句的神聖性和魔力,其能指性、意象性和審美性給了它世界各種文字中無與倫比的魅力,更容易使人把“名”(符號)和“實”等同起來,形成文字崇拜即名教的心理基礎。陳寅格作的界定一針見血︰名教就是儒家的倫理體系;《辭海》便從此說,釋之為“封建禮教”。名教一直被稱為“中國的第四大宗教”,可見其影響之深廣;它是歷代統治者為維護其權力等級秩序,通過擁有文化資源的士大夫向臣民灌輸奴才意識的權力話語。這套權力話語,從戰國以前的封建小專制到秦漢以後的皇權大專制,一代又一代地強化起來,把君主一姓之小私早晨充天下之大公,把以共權力私有化、家庭化視為天經地義,直到明末才有極少數知識精英突破名教話語的藩籬喊出了“凡君皆賊”的民主呼聲,但這聲音又很快被淹沒在對皇樹專制的頌歌中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