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張菁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6036339
  • ISBN13:9787226036334
  • 裝訂:平裝 / 20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唐代婦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幾百年間生活在遼闊的土地上的眾多女性,她們隨著空間和時間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唐文人筆下的女性形象是當時婦女實際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會角色和社會階層而言,可以劃分為許多類型,有皇族、貴族、官僚、農婦、商婦、俠女、征婦、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還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現的精靈鬼怪。

本文不可能一一論述,茲以唐代的詩歌小說和墓志為主要線索,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類別形象進行分析,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背景下闡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內涵,並論述唐代婦女的社會角色及其變化,以深化我們對古代女性生活的認識。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中國古代社會性別制度的演進與唐代女性形象
 第一節 中國古代社會性別制度的演進
  一、華夏性別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二、時空上的差異和女性角色的多樣性
 第二節 多種文化燻陶下的唐代女性
  一、社會的變局與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二、唐代女性風貌
 第三節 唐代女性形象的特征
  一、女性形象極其豐富多彩
  二、以柔弱為普遍特征的女性形象
  三、賢婦是女性的理想發展模式
第二章 賢婦——唐代墓志中所展現的女性理想人格形象
 第一節 家國一體社會中的賢婦
 第二節 唐代墓志中的賢婦特征
  一、出身高門大族
  二、稟柔成性、遵禮守節
  三、聰明睿智、文才卓著
  四、睦處六姻、光大本族
 第三節 “內”與“外”之間——唐代婦女與政治
第三章 貧婦——困苦哀愁的下層女性形象
 第一節 “安史之亂”後詩風的轉變與貧婦詩的大量出現
 第二節 貧婦詩與貧婦形象
  一、過渡時期的貧婦詩︰淒苦悲涼的寡婦世界
  二、中唐貧婦詩︰重稅壓榨下的勞動婦女形象
  三、晚唐貧婦詩︰充滿怨恨的貧婦形象
 第三節 唐代貧婦詩的特征
  一、塑造了大量形象鮮明的貧苦女性形象
  二、語言質樸無華、生動形象
  三、詩風深沉、哀痛,蘊涵了深刻的社會內容
第四章 復仇婦——謝小娥與竇凝妾
 第一節 唐代社會與女性復仇
 第二節 謝小娥——反柔為剛的復仇者
  一、父仇與夫仇合一的復仇
  二、反柔為剛的復仇者
  三、從一而終的復仇者
 第三節 竇凝妾——卑賤的陰間復仇者
  一、卑弱者的復仇
  二、陰森慘烈的復仇過程
第五章 嬖寵——唐詩中的楊玉環形象
 第一節 楊玉環生平及評價
 第二節 唐詩中楊玉環形象的衍變
  一、唐代詠楊詩的發展
  二、“安史之亂”後的傷痛懷舊心理與楊玉環形象的衍
 第三節 再論《長恨歌》主題
第六章 弱婦——唐詩中柔弱哀愁的“兔絲”與“女蘿”
 第一節 兔絲、女蘿與女人
 第二節 漢晉詠作︰寫形擬似到擬人化
 第三節 唐代詠作︰、兔絲、女蘿的人格化
  一、縴蘿自合依芳樹︰依附卑下的女性人格
  二、松枝至堅蘿則弱︰柔弱哀愁的唐代女人
  三、君為女蘿草,妾作兔絲花︰纏綿淒苦的愛情生活
參考文獻
附 錄
 一、再論漢初的“和親”
 二、試探唐朝公主的群體特征
 三、中外僧侶的海上求法熱潮
 四、唐代僧侶的游方與文化
後記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一書是張菁博士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精心修改推出的新作。盛唐研究是國內史學界和國際漢學界長盛不衰的課題,專門的婦女(或女性)研究成果也不斷推陳出新,這在該書的研究回顧中已基本囊括無遺。據我所知,近幾年來唐代婦女性別史研究的重點和角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更多集中在制度(婚姻、家庭、宮廷、青樓等)、上層婦女和才女(貴族、青樓、尼道婦女)方面,現在的轉向大抵分為︰有從社會史角度來研究女性群體生活史的、有全面考察婦女地位的、有從女性主義角度寫女性生命歷程的,還有從後結構主義研究“唐話語中的性別政治”的。不過,更多的研究是關于女性寫作的,這已經屬于文學史的範疇了。在歷史研究領域中,過去的理論範式、常用概念受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影響,更多使用“地位分析”框架,研究者普遍認為唐代是一個開放自由、婦女地位高的時代;現在開始將研究復雜化,不太輕易以地位高低作判斷,嘗試運用社會性別範疇分析唐代婦女與性別關系了。引起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一是婦女性別研究的興起,婦女性別史在中國大陸也成為小氣候,但學者多是女性且不固定,一直未被史學主流接納;二是最近幾年國內人文學科女研究生數量的激增,無論讀碩還是讀博,她們很多人選取婦女或性別作為畢業論文題目,這也是“女性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吧。可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史學界對國際上蓬勃發展的婦女性別史知之甚少,即使導師不阻止,也發生導師指導乏力的狀況,許多歌氛生或“無師自通”,或沿襲老路,仍動輒用“壓迫” “受害”論婦女,以“地位高低”作判斷;一提到唐代,就是社會開放啊,女性自由啊,不過是“壓迫一解放”分析框架的推衍而已。

張菁的研究未循此道,在國內算是另闢蹊徑。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的她喜歡文史,先學史學,後讀博士攻文學,她不但受到很好的唐代史和閱讀典籍的學術訓練,還逐漸接觸了國內新興的婦女性別研究,隨著學識和閱歷的增長,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女性性別研究的課題。幸運的是,她遇到好導師,既鼓勵她眼光向外,又對她要求甚嚴。這樣,張菁得以在文史研究、社會研究甚至婦女性別研究之間游走、探索,能在唐代女性形象研究中將文史打通,將中外研究成果窮盡,將國內外較先進的理論方法為已所用,在掌握豐富的資料基礎上,從婦女的角度切入把握唐代社會風貌,于是能夠見到與以往不同的女性圖景面相——有唐一代士大夫理想的賢婦、男詩人眼中的貧婦、社會寬容的受迫害的復仇女子、事隨境遷的“禍水”女性以及男性審美欲望與焦慮投射的多種女性形象象征形態……又從男女互相觀照映襯作用中反映出比較真實可感的性別關系。這種婦女面相的差異也在告訴我們,即使在唐代,婦女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分類型和層次的。婦女的類別不但與現實中的男性相依存,而且也與男性的想象欲望相關聯。這就是張菁的書不同于國內唐代婦女史研究的大一統的婦女地位分析的地方,也是本書的重要貢獻。

為了強調這一點,讓我結合張菁的具體研究從三個方面進一步申述該書的特點或日創新之處︰

首先,研究範式的改變和創新。張菁在研究中將文史打通,突破傳統史學研究婦女以制度、生活和人物史為中心的範式,同時還打破古代文學研究以才女作品為中心的慣例,做到以史為經(骨架),以文為緯(血肉),勾勒出男性視野中、男性建構下的兩性關系中的不同的女性群像,通過多樣化的女性群像折射當時的社會歷史風貌。婦女史研究者指出,造成史學對婦女的遺忘是由于以往的歷史由男性記錄和闡釋的,婦女本身沒有史載的權利和言說的能力,男性記載的正史中很難找到婦女的材料,特別是普通婦女的材料。今天如果還一味迷信正史、典章,不突破史載的限制,重構婦女的歷史是不可能的。而文學、藝術、考古等領域為婦女史寫作提供了跨學科領域研究範式的材料基礎,關鍵是如何仗用和解讀這些材料。張菁書中使用的基本是男性的文本,如何分析解讀這些男性詩歌、小說?它們與同出于男性之手的墓碑志文以及正史、方志材料有什麼區別?應如何分別處置?男性的“聲音”能夠代表婦女發聲嗎?今天能從男性的聲音中發現真實的婦女生活狀況和內心感受嗎?這些疑竇,既是作者需要突破的難點,也是創新所在。社會性別分析的運用對作者的助力不小,如她經常提及,賢婦是男性士大夫及其倡導的社會性別制度對婦女的建構,貧婦是亂世有良知的詩人對下層婦女的移情和同情,這些情境化的性別關系,具有真實可信性。當然,男女聲音都需要經過解構分析,這一過程就是對歷史的闡釋過程。如果張菁能夠盡量找到女聲引征闡述,與對男聲的分析進行比照,關于女性的面貌可能就會更全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