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公元一二二○-一二○○年》,字符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雲谷老人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幼年隨父寓居建陽(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曾評說︰“子朱子繼續道統,優入聖域,而于翰墨亦加之功。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縑寸楮,人爭珍秘……。”其書從漢魏入手,追摹鍾繇,主張師古而不泥于古。
宋孝宗干道三年,朱熹與張拭在潭州(今長沙)游歷城南,賦詩唱和二十首,描繪城南勝景。後來寫下這卷墨跡。其時書家正值盛年,用筆婉轉有度,提按有致,富于變化,筆墨豐腴而能字跡俊逸,其書體勢欹側生動而古樸典雅。明代何喬新在卷後跋文中評說︰“其詞渾厚和平有盛唐風致,其字如孤松老柏,晉宋間以書名家者未易及也。一此書是其傳世力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件名作。全卷縱三十一點五厘米,橫二百七十五點五厘米,引首李束陽篆書“晦翁手澤”四個大字,鈐“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一旦統御覽之寶”等印記,卷後有元、明、清諸多名人題跋。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長期以來,廣大書法愛好者僅能見到這卷墨跡的單色印本和彩色縮印件,而難見其廬山真面目。為此,編者將其原大彩色印制推出,供來多書法愛好者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