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紀,即戰爭紀事。就體裁而言,它歸屬散文這個大范疇,為敘事類,是現代甚為流行的報告文學或紀實文學的一種。就內容而言,既是戰爭紀事,必然與戰爭有關,可以記載一次戰斗,一個戰役,乃至一場戰爭的經過始末、方略細節,講述參與者的經歷感受、英雄業績、成敗得失或常人軼事,也可描述戰場的情景和氛圍。
戰紀淵源流長。在我國和西方文學遺產的寶庫中都不乏這方面的經典之作。我國春秋左丘明編撰的《春秋左氏傳》(亦稱《左傳》)、漢司馬遷的《史記》、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內容豐富的史書,同時又都是富有文學價值的散文名著。它們中有些描寫戰爭的篇章,就可以說是戰紀的先河,其中有些一直被公認為戰紀中的精品,傳世之作。如膾炙人口的《齊晉(安革 an)之戰》、《秦晉(餚殳
xiao)之戰》、《鴻門宴》、《赤壁之戰》和《淝水之戰》等。西方的戰紀也是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希臘盲藝人荷馬編成的兩部史詩,即《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據有關學者考證,這兩部通稱為「荷馬史詩」的巨著,不完全是虛構的,而是有歷史事實為根據的,其題材取自公元前十二世紀至十一世紀之交的特洛伊戰爭。雖然逮兩部著作是根據民間傳說,又采用詩體的形式整理出來的,有別於我們現在說的戰紀,但是這兩部史詩對於后來西方的戰爭文學,包括現代的戰紀,無疑有着很大的影響◇又如古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列傳》、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史》以及后來十八世紀莢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等,備書中都有一些篇章可作為戰紀的經典之作來閱讀欣賞。
然而,古代的戰紀雖然大多出於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之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但是其中許多在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稱作真正的紀實文學。有的盡管是根據史實寫成的,但往往是取之於第二手或者第三手資料,遠不及今人的直接和豐富,有的則明顯地帶有較多作者的想象和虛構的成分。隨着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進入了現代社會,戰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現代戰爭。關於現代戰爭的起始,史學家們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張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為發端,他們說那次戰爭是在工業化時代打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鐵路、電報、裝甲的戰艦、快速發射的大炮和大規模用機器生產的槍械彈藥、軍服和軍鞋等等第一次在戰爭中得到了應用,並對戰爭的進程與結局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們又說,自那次戰爭以后,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過去拿破侖式的運動戰,而是變為消耗戰。有些歷史學家對此表示異議,認為美園的南北戰爭還不能稱為現代戰爭,因為許多科學技術的發明還沒有在戰爭中應用,許多現代戰爭所不可缺少的武器裝備,如飛機、坦克、雷這等還沒有餿用,田麗它也沒有區別於古代戰爭的「海陸空協同作戰」、「兩棲戰」或「立體戰」。因此,有人認為本世紀初的第下次世界大戰才是真正現代戰爭的開始。這里,我何暫且不去討論現代戰爭的趄始間題。有一點認識是一致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戰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對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后勤保障、人員訓練等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戰爭的認識和了解。就以通訊傳播技術來說,電話、電報、無線電、電傳、傳真、電視,以及電子計算機等在軍事部門得以廣泛的利用,更不用說照相、電影、報刊雜志和各種印刷品了。它們不僅可以把戰爭中發生的每一個情況及時、准確地直接送進指揮部,送到前線戰壕里,送到后方的基地,還可以直接將其送進千家萬戶,送到尋常百姓家,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樣,「現代科學技術把戰爭打到了普通家庭的客廳里、卧室里。」無疑這些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貼近戰爭,引起人們了解戰爭的興趣,同時也為戰爭文學,尤其是戰紀提供了非常豐富、非常可貴的資料。這里還必須指出的是,現代社會給人們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現代戰爭的參戰人員,無論是文化教育程度,還是知識水平都不能與古代的同日而語。從將軍到士兵、從隨軍記者到報務員、勤務兵,其中不少人真可謂「能文能武」,他們在戰爭中和戰后通過各種形式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戰爭的報道、回憶錄、日記、書信等等,而其中許多便是很好的「戰紀」。它們內容真實,描寫生動,敘述親切動人,可以說把戰紀引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此,我們決定把選材限定在本世紀,具體地說,從本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一直至本世紀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本書定名為《現代戰紀一百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