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彝族女傑奢香

明代彝族女傑奢香
定價:57
NT $ 50
  • 作者:余宏模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2024921
  • ISBN13:9787222024922
  • 裝訂:124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奢香是明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水西彝族傑出的領袖。她是四川永寧宣撫使彝族扯勒統治家庭的後裔,自幼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14歲時出嫁水西,與貴州宣慰使靄翠結為夫婦。水西的社會地理文化環境,為奢香施展其才干又提供了政治舞台。她佐夫理政,輔助於內;夫死代襲,執政水西;送子入學,京師深造,教養成人,承襲父職。奢香短暫的一生,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開發貴州和貴州建省奠定了歷史基礎,為建設貴州的經濟文化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被朝廷誥封順德夫人,功載史冊,她的佚事在民間口碑流傳,名垂千古。

作者簡介:

余宏模,1932年生,彝族,四川永敘且人。曾就讀於西南民族學院,並畢業於四川大學歷史系。擔任過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和其他多種職務。
 

目錄

費教通教授關心彝族文化研究
總序
——弘揚中華每族優秀文化傳統
論中華彝族文化學派的誕生
——評《彝族文化研究叢書》的出版

第一章 奢香史績
第二章 奢香口碑
第三章 奢香世家
附錄 奢侈香陵園
雲龍山下還青冢
洗馬塘邊矗館堂
六百年祭頌順德
 

中國自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婦女鮮有執掌中央或地方政權者。傳說,商周之間,有酈山女(戎人)曾為天子,階級社會,歧視婦女,不錄於史籍,湮沒無聞,被列為女仙之宗。爾後,漢高祖(前206~前195)皇後呂雉和清末慈禧二人,有所謂「垂簾聽政」,呂雉無政績可言;慈禧則喪權辱國。只有唐武則天執政稱武周(684~705),其政績顯明,史不能掩。

地方政權,明代有冼夫人,在福建曾執掌一個地方政權,為時短暫,僅被視為俠女。元末明初,貴州「羅夷」首領、「貴州宣慰司」靄翠之妻奢香(1363~1396)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繼其失職,在執政的十二年間(1384~1396),講求民族和睦相處,各族勞動人民受惠良多,政績卓著。

貴州省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惡劣,歷來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的說法。奢香為改變這種惡劣條件,乃興龍場、貓場(即虎場)、馬場、牛場、羊場等十二屬相集市,有便於各民族物資交流;辟驛道,築橋梁,通滇、蜀、桂、湘,有利於客商和明軍進入。曲之,滇境乃有龍街、虎街、馬街、牛街、羊街等十二屬相街興起;明軍直驅滇西和滇南邊境.增進了中國與緬甸、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聯系。

奢香曾晉謁明太祖朱元璋,雲南、貴州上層子弟被召乏營都金陵(今南京)專為邊疆設置的學校「國子監」學習漢文化。明太祖諭國子監:「善為訓教,俾有成就,庶不負遠人慕學之心。」而奢香本人就是首先支持其子赴國子監學習漢文典籍的模范。其子學成歸黔,裔宣慰職,並禮聘漢族教師到當時貴州及水西(今黔西)教彝族及其他各族子弟。

當時,隨明軍進入貴州、雲南的有軍戶、民戶、匠戶。軍戶常駐屯墾,民戶、匠戶是移中原漢民充實貴州、雲南,此兩者特別是匠戶(鐵、石、木、皮等匠人),帶入新的生產技術,空前提高了貴州、雲南的生產和建築技術。貴州、雲南盆地的農業,以往是用黃牛耕作,種植旱稻及其他作物。軍戶、民戶、匠戶進入貴州、雲南,隨之帶入江南水牛,便將盆地旱地改成水田,用水牛耕作,種植高產水稻,增加了作物新品種,改善了當地土著各族的生活。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邊民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日益增多;夜郎自大,閉門自滿的習尚漸少。

我主編「彝族文化研究叢書」五十本,擬由之建立中華彝族文化學派,其主旨是育人才、出成果;原則是主要由彝族寫彝族,寫他(她)們自己家鄉、家族或氏族、家庭及其個人。我早就把貴州《彝族女傑奢香》列入本「叢書」之一,敦請奢香的後裔余宏模教授撰寫此書。余宏模曾擔任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和其他多種職務,無暇撰寫此書,現退居二線,今秋十月中旬撰成此書,下旬末親自將此書稿送來楚雄,捧讀畢,頗親切。我們彝族世居金沙江兩側山谷,六百年前有此奢香女傑,在中國歷史上誠屬麟角鳳毛,以她所具氣魄文采,若使處之中原,未必遜於武則天也。

1997年11月5日
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