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華年︰辛亥革命那一槍

鐵血華年︰辛亥革命那一槍
定價:179
NT $ 156
 

內容簡介

撢去歷史的灰塵,我們終于發現,武昌起義,這個宏大、雄壯的歷史過程,正是在某些英雄個人的主觀意志活動下達成的。

在偉大的革命中,新軍官兵們無懼犧牲和挫折,他們大無畏的革命沖動,使得枯燥、瑣碎、危險的日常生活,頓時充滿了冒險和激動。即使是一個鐵釘,一個威力微小的炸彈,一紙無關緊要的文字,也因革命的宏大敘事,而變得充滿了戲劇性和不朽的意義。

“暴力革命造成的一個並非本意的後果,常常就是獨裁。總是這樣,法國革命帶來羅伯斯庇爾和拿破侖。17世紀時的英國革命帶來克倫威爾的獨裁。因此看來,革命理想的擁護者,幾乎總是成了革命的受害者。”

這段話,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辛亥革命,帶來了袁世凱和日後的混戰的軍閥。

確確實實,“有暴力傾向的革命,肯定不容批評的自由和建立反對派的自由”,但這種苦澀的結果,絕非起義英雄們的初衷。

懷著許多好奇,許多敬畏,許多懷疑,我們回望1911那激動人心的鐵血華年。

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男,天津人。現居深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研究生畢業後,從事金融工作十余載,一直致力于資本市場研究工作。曾著有《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等多部中篇小說,並有“偽青春三步曲”——《南方的目光機場》、《失重歲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長篇小說出版(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出版有長篇社會學譯著《人類行為》(中國社科出版社)。多次獲國家、省、市等多項文學獎項。

2004年起,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斷代史散文集《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亡天下》、《極樂誘惑》。此外,他還著有第一部“新感覺主義”歷史小說《玉體橫陳》以及新都市小說《南方‧愛》。

赫連勃勃大王以其五百萬字的“另類史”作品,享有“中國互聯網歷史寫作第一人”的盛譽,在國內諸多大型門戶和社區網站受到成百上千萬讀者熱捧。與此同時,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閻連科等著名作家以及虞雲國、錢文忠等歷史學教授、名家都對其歷史作品大加推崇。赫連勃勃大王可稱是中國極少的同時受主流文學界、主流歷史學界承認而又被大眾讀者認可的歷史作家。
 

目錄

序言 早產的革命
暗夜沉沉血作燈
——唐才常,新世紀率先倒下的英雄
赤血橫流沈乾坤
——史堅如、吳樾、徐錫麟的無悔青春
大好頭顱何輕擲——為什麼辛亥革命時期暗殺多
百粵山河照眼雄——史堅如刺德壽
百烈剛腸如火熱——吳樾刺五大臣
誓滅胡奴出玉關——徐錫麟刺恩銘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韶華時光汪精衛
當時年少春衫薄——革命的喉舌
惟有實踐出真知——南洋的鼓動
拼卻頭顱刺虜酋——暗殺攝政王載灃
血淚已枯心尚赤——多余的感懷
夕陽回射照龍旗
——“君主立憲”︰清朝政府最後的稻草
端方的迫切——清朝權貴心目中的“立憲”
滿漢畛域——不能回避的問題
又一批人的利益受損——各省咨議局、督撫們在“立憲”中的角色
沒有“回光返照”經歷的死亡——清廷“立憲”的最終失敗
天下未亂蜀先亂
——四川保路運動及其後果
盡是人民血汗錢——四川路權紛爭的由來
讓洋人來“抄底”——川漢鐵路矛盾的加劇
熱釜潑油激民憤——從“文明爭路”到武裝抗暴
仇恨怒火勢燎原——保路同志會大起義
兩個“能臣”的悲劇——趙爾豐與端方
可惜白首懸朱門——趙爾豐
萬古同悲蜀道難——端方
一夫鳴槍三軍皆反
——辛亥首義之精彩華章
為什麼是武漢?為什麼是新軍?
作為革命的催化劑的政治團體——“文學社”與“共進會”
“八月十五殺韃子”
忙中添亂的煙灰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被謠言激促的革命
摧枯拉朽樹大旗
多米諾骨牌這樣倒塌
——辛亥革命長鏡頭
紙人傀儡高高掛——作為“幌子”的黎元洪
班子雖草亦搭台——湖北軍政府的新氣象
辛亥革命長鏡頭——風起雲涌獨立潮
八日都督說焦、陳——湖南起義
五千旗卒盡被戕——西安起義
兵不血刃定九江——江西(九江)起義及清朝海軍起義
千年之醉夢驚回——山西起義
彩雲之南響震雷——雲南重九起義
天降大任于斯人
——袁世凱出山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北洋系的興起以及袁世凱的“開缺回籍”
靜觀天下“抱膝吟”——袁世凱洹水“釣魚”
坐看中原鹿正肥——袁世凱出山
革命拋與鄂江潮——革命軍在陽夏戰爭中的重挫
養敵自重觀形勢——袁世凱按兵不動
過把癮就走
——曇花一現的南京“臨時”政府
水陸並發下雄城——南京的光復
鑼鼓聲聲催人忙——和戰皆是戲
別人灑血我摘“桃”——孫中山歸來
傾心真悅惟東瀛——孫中山與日本人的關系
任他白雲來去飛——南北和談第一階段“擱淺”
百劫山河亂愁疊
——清朝的覆亡及辛亥諸人慘淡的結局
世運因人常轉旋——袁世凱的利用與反利用
孤兒寡母履冰薄——清廷那些驚悚的日子
“大清”未救身先死——良弼被刺
天道好還終歸漢——清帝遜位後的時局
風雲滿地起龍蛇——大總統職位變數交接
國殤為鬼無新舊——從張振武看辛亥首義元勛們的下場
辛亥革命大事記(1894年11月~1913年9月)
 

言及武昌首義引發的辛亥革命,我們被教科書簡單化的當代人腦子里面,對此立刻涌出太多的疑問:

在1911的晚秋發生的辛亥革命,真像標簽式教科書上所講的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或者“舊民主主義革命”嗎?

領導和參加起義的那些革命者們,清朝的新軍軍官、士兵、高級官吏、會黨、地-主,以及形形色色大小武裝集團的頭子們,都屬于資產階級嗎?

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自殺式的暗殺,為什麼不能同現在中亞的恐怖主義劃上等號?

青年汪精衛,為什麼那時候有足夠的勇氣,從安逸的南洋返回,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大無畏勇氣,去刺殺虜王載灃?

一生戎馬倥傯、反藏獨的民族英雄趙爾豐,是在何種情況下,變成了成都“趙屠戶”?

所謂的袁世凱、黎元洪“篡奪”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知I不知,在讓後人莫明其妙咬牙切齒之余,我們捫心自問︰這種結果,是歷史的荒唐,是大勢所趨,還是孫中山等黨人的無奈?

清朝殘酷壓迫漢人二百六十多年,亡于寡婦孤兒之手,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于袁世凱的“逼宮”深惡痛絕?我們的國人,從什麼時候起,失去了有仇必報的“冉閔人格”呢?

在愛國和“賣國”之間,孫中山到底跨越了哪條底線?中國同盟會與日本黑龍會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我們的教科書中,為什麼一直諱莫如深?

辛亥革命後,中國民眾所得,真的不過是“枉然”失去了一條腦後的辮子而已嗎?

為什麼在湖北?為什麼是清朝新軍?為什麼 為什麼一場謠言引發的士兵革命,是一個包含著極大偶然性的必然事件?

……

太多太多的問題!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軍工程營中的一聲槍響,絕非普通的一槍,它是中國民主主義、民族主義革命的發令槍,是埋葬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統治的奪命槍,也是結束中國長達兩千余年封建帝制的宣示性的一槍。

在並不遙遠的、近一個世紀前發生的事情,如今回望過去,卻如霧里觀花,那樣模糊不清,那樣撲朔迷離,甚至,那樣不可思議。

10月10日,在那樣一個殺機四伏、危險重重、激動人心、令人屏息的夜晚,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辛亥革命的武昌首義,是一首個人英雄主義的偉大史詩,也是一首民族主義的雄渾交響曲!

撢去歷史的灰塵,我們終于發現,武昌起義,這個宏大、雄壯的歷史過程,正是在某些英雄個人的主觀意志活動下達成的。

在偉大的革命中,新軍官兵們無懼犧牲和挫折,他們大無畏的革命沖動,使得枯燥、瑣碎、危險的日常生活,頓時充滿了冒險和激動。即使是一個鐵釘,一個威力微小的炸彈,一紙無關緊要的文字,也因革命的宏大敘事,而變得充滿了戲劇性和不朽的意義。

作為那些已經超越時代局限的革命者個人,他們堅韌不屈,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和歷史感,百死不撓。

在個人英雄主義的激勵下和民族主義的感召下,那麼多堅忍不拔的革命士兵、知識分子,拋頭顱,灑熱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國。

武昌起義,敲響了清朝王朝的喪鐘。在中國的腹心地區,革命軍打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缺口,形成了對清王朝的突破性一擊,進而在全國點燃了革命和獨立的燎原烈火,最終迫使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

武昌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偉大的軍事、政治試驗,它催生了中國人數千年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

無量金錢無量血,最終換取這個結果,都是值得的。

這場地方精英們所領導的武裝起義和暴動,以其超乎預料的輻射作用,顛覆了清朝王朝二百多年的統治。

從革命性質來看,它確實是一場以民族革命為現實基礎的偉大政治革命。

武昌起義的仁人勇士們,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們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的歷史主動精神和首創精神,使得他們的名字會永遠飧刻在人民的集體記憶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