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的成果之一,是關於人文素質的常識讀本,試圖為人們直觀了解人文素質的內涵和形態,理性把握人文素質的底蘊和張力,提供生動、便捷的形象信息和通達、流韻的感悟材料。
人文素質從來就不是教會的,而是養成的,關於人文素質是什麽的概念解釋,並不一定使能夠很好地回答提問的人能夠很好地擁有人文素質,只有經歷了由人文知識向人文素養內化,繼而由人文素養向人文形態外化的體驗過程,人們才能真正養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在養成過程中,讓人們對人文素質產生感覺、興趣和追求至關重要,而感覺、興趣和追求往往是從在心里有過認同甚至崇敬的對象那里影響而來的。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告訴人文素質關系密切的人物、思想、作品和事件,從意義詮釋和經驗傳授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了解、向往和達致較高人文素質境界的摹本,給人以親切、質朴和易行的教益。
目錄
文化的傳承.
同化融合,生生不息——中華民族的形成
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個人符號的學問——人的姓名字號
形、音、義的和諧統——漢字的魅力
禮儀天下——古代的禮儀規范
「佛」在信奉者的心中——話說佛教世界
大道生天地——本土資源生長的道教
「白首窮經」為哪般——古代的職官與科舉
皇位、權勢、後妃的角逐場——古代宮廷內幕
文學的殿堂
憂憤與抗爭的真情抒發——屈原與「楚辭」
文學與思想的精華——中國的散文
補察時政,泄導人情——中國詩歌的脈絡
抒懷泄情的新篇——品味宋詞
小說的魅力——中國小說的演進
戲劇文學的美——雜劇、傳奇與戲劇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走近魯迅
單年的遐想與現實——古希臘的神話與長詩
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但丁和他的《神曲》
人文主義的藝術寫照——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作品
巴黎社會的形象反映——巴爾扎克和他的《人間喜劇》
世界文壇之巔的巨匠——托爾斯泰和他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
美國文學的鼻祖——「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歷史的文明
哲學的境界
藝術的魅力
法律的規則
社會的視野
同化融合,生生不息——中華民族的形成
民族之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個人符號的學問——人的姓名字號
形、音、義的和諧統——漢字的魅力
禮儀天下——古代的禮儀規范
「佛」在信奉者的心中——話說佛教世界
大道生天地——本土資源生長的道教
「白首窮經」為哪般——古代的職官與科舉
皇位、權勢、後妃的角逐場——古代宮廷內幕
文學的殿堂
憂憤與抗爭的真情抒發——屈原與「楚辭」
文學與思想的精華——中國的散文
補察時政,泄導人情——中國詩歌的脈絡
抒懷泄情的新篇——品味宋詞
小說的魅力——中國小說的演進
戲劇文學的美——雜劇、傳奇與戲劇
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走近魯迅
單年的遐想與現實——古希臘的神話與長詩
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但丁和他的《神曲》
人文主義的藝術寫照——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作品
巴黎社會的形象反映——巴爾扎克和他的《人間喜劇》
世界文壇之巔的巨匠——托爾斯泰和他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
美國文學的鼻祖——「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歷史的文明
哲學的境界
藝術的魅力
法律的規則
社會的視野
序
「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是教育部在2003年首次設立的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之一,教育部推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計划的這一措施,將被證明是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要貢獻,承擔這一課題的研究,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歷史性和創新性的挑戰。
當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性和顯示性階段時,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中國教育界掀起了向其他領域迅速拓展的人文素質教育熱潮,潮勢所至,從大學的教學計划到育人過程,從政府的執政理念到治理改革,從媒體的關注層面到報道熱點,從小康社會的規划到北京奧運的戰略,到處都在傳播著人文素質教育的魅力。這種經濟和社會越是跨越式發展就越是呼喚高揚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質的現象,給予我們的是一種警示性聯想的啟發,把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過的在改革中謹防失去不該失去的告誡,強調到更加引人矚目的視閾。今天的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經濟繁榮的奇跡和社會穩定的奇景,檢視這些成果和思考可持續發展時,容易被漠視的是以優良人文素質為核心的民族文化內涵及精神底蘊。外國人看我們並不都是看熱鬧,許多人是透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中國人文文化中感覺到了深層和長遠的壓力,這從一種角度提示我們應該怎樣珍惜自己的優長。中國人看自己也並不都是看門道,重功利輕人文、重經濟輕文化,對履行傳承人文傳統和培育人文素質的使命缺乏意識和責任的現象比較普遍,現實中公民的人文素質狀況和社會的人文精神底蘊存在許多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使總體上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傳承人文傳統和提升人文素質的任務依然艱巨。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當然要實現經濟的現代化、政治的現代化、科技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教育的現代化、軍事的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等等,然而,更為根本和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備現代優良的人文素質,善於把握價值,善於創新思維,善於實現發展,善於關愛他人,善於合作共事,善於服務社會,由此才能創造主觀願望與客觀規律相符合、新生事物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發展力度與基本秩序相照應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軍事和社會的現代化。於是,對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並對獲取的數據作出事實分析和價值判斷,據此審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得失利弊和經驗教訓,為提高和優化公民人文素質,構建公民人文素質拓展保障機制提出制度安排、內容設置、方法創新、模式探索的思路和路徑,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作出貢獻的重要任務。這一任務的確定,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
承擔如此重要的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應該做什麽,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呢?
我們的任務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任務的目標是,獲取中國公民所有群體的人文素質狀況的數據,並對公民人文素質的整體狀況和分類狀況給予符合實際的描述。研究任務的目標是,對同一公民群體人文素質的不同維度進行權重比較,並作出素質結構的判斷;對不同公民群體同一人文素質維度進行橫向比較,並形成差異分析;對公民人文素質提升保障機制進行實證研究,並建立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評價體系和發展指數;對影響人文素質的原因和症結進行因果研究,並提出改進和提升人文素質在各個方面的對策建議。完成這些任務,無論是課題的立意和幅度,還是調查的設計和實施,以及研究的視野和工具,都因為沒有任何先行成果和經驗作為參照,而需要我們進行歷史性和挑戰性的項目攻關與理論創造。
調查是否可靠,調查和研究成果能否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將最終決定課題的實際意義和客觀價值。為統一調查和研究工作的綱要,首先,對課題進行了三個定位:課題的屬性定位是,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統一,基礎研究、現狀研究與對策研究三結合;課題的受眾定位是,所有行業的公民分類群體的成員;課題的功能定位是,有利於政府決策、社會各行各業提升自身行業人員素質、公民個體的自省和學習。繼而,確定了課題的四個目標:其一,實現「人文素質」理論創新;其二,建立中國公民各分類群體人文素質狀態圖景;其三,提出提升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的對策建議;其四,搭建中國公民人文素質互動平台。
經過三年的努力,課題組嚴格按照標書設計的研究計划,全體成員竭誠合作、傾注全力、嚴謹工作、扎實調研,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各個階段和全過程的調查任務,隨之分步形成高規格、高水平的階段性成果,最終形成原創性、前沿性、標志性成果。
課題研究充滿了困難和挑戰,整個過程是我們自身接受教育和不斷提百的過程,是攻克難關實現突破的過程,是課題組團隊合作的過程,大家以優良人文素質的標准作為要求來進行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和對策研究。三年來,許多成員犧牲了平時和寒璁假的休息,廢寢忘食,辛勤勞作;許多我員熱誠投入而從不計較報酬;赴西藏的調查員忍耐著強烈的高原反應窮困擾,仍精益求精地做好調查工作;有的成員為了求證一個數據反復奔波┅┅與諸如此類令人感動的事跡相聯系的,自然是調查工作的責任心和准確度,研究工作的學術性和科學性,使我們有資格向社會提供由這份報告所引領的最終成果。為此,在這里一並向馬抗美、解戰原、張保生、何向東、劉斌、趙伶俐、都沙、文兵、米健、曾爾恕、許傳璽、夏吟蘭、宣增益、鄭真江、楊玉聖、李成偉、劉俊生、張生、鄧宇、王曉宏等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於本課題是首次設立,我們的探索也是初涉,在經驗和水平上難免有許多局限性,研究成果僅是代表我們的一家之見,肯定存在不少瑕疵,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果研究成果能夠引起全社會對提高公民人文素質的重視、興趣和參與,能夠在某些方面對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咨詢和借鑒意義,能夠對推動全社會人文素質的提升有一些作用,我們的全部付出就是值得的。在此,敬請社會各界和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當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性和顯示性階段時,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中國教育界掀起了向其他領域迅速拓展的人文素質教育熱潮,潮勢所至,從大學的教學計划到育人過程,從政府的執政理念到治理改革,從媒體的關注層面到報道熱點,從小康社會的規划到北京奧運的戰略,到處都在傳播著人文素質教育的魅力。這種經濟和社會越是跨越式發展就越是呼喚高揚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質的現象,給予我們的是一種警示性聯想的啟發,把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過的在改革中謹防失去不該失去的告誡,強調到更加引人矚目的視閾。今天的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經濟繁榮的奇跡和社會穩定的奇景,檢視這些成果和思考可持續發展時,容易被漠視的是以優良人文素質為核心的民族文化內涵及精神底蘊。外國人看我們並不都是看熱鬧,許多人是透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中國人文文化中感覺到了深層和長遠的壓力,這從一種角度提示我們應該怎樣珍惜自己的優長。中國人看自己也並不都是看門道,重功利輕人文、重經濟輕文化,對履行傳承人文傳統和培育人文素質的使命缺乏意識和責任的現象比較普遍,現實中公民的人文素質狀況和社會的人文精神底蘊存在許多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使總體上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傳承人文傳統和提升人文素質的任務依然艱巨。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當然要實現經濟的現代化、政治的現代化、科技的現代化、文化的現代化、教育的現代化、軍事的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等等,然而,更為根本和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備現代優良的人文素質,善於把握價值,善於創新思維,善於實現發展,善於關愛他人,善於合作共事,善於服務社會,由此才能創造主觀願望與客觀規律相符合、新生事物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發展力度與基本秩序相照應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軍事和社會的現代化。於是,對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並對獲取的數據作出事實分析和價值判斷,據此審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得失利弊和經驗教訓,為提高和優化公民人文素質,構建公民人文素質拓展保障機制提出制度安排、內容設置、方法創新、模式探索的思路和路徑,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作出貢獻的重要任務。這一任務的確定,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
承擔如此重要的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應該做什麽,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呢?
我們的任務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任務的目標是,獲取中國公民所有群體的人文素質狀況的數據,並對公民人文素質的整體狀況和分類狀況給予符合實際的描述。研究任務的目標是,對同一公民群體人文素質的不同維度進行權重比較,並作出素質結構的判斷;對不同公民群體同一人文素質維度進行橫向比較,並形成差異分析;對公民人文素質提升保障機制進行實證研究,並建立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評價體系和發展指數;對影響人文素質的原因和症結進行因果研究,並提出改進和提升人文素質在各個方面的對策建議。完成這些任務,無論是課題的立意和幅度,還是調查的設計和實施,以及研究的視野和工具,都因為沒有任何先行成果和經驗作為參照,而需要我們進行歷史性和挑戰性的項目攻關與理論創造。
調查是否可靠,調查和研究成果能否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將最終決定課題的實際意義和客觀價值。為統一調查和研究工作的綱要,首先,對課題進行了三個定位:課題的屬性定位是,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統一,基礎研究、現狀研究與對策研究三結合;課題的受眾定位是,所有行業的公民分類群體的成員;課題的功能定位是,有利於政府決策、社會各行各業提升自身行業人員素質、公民個體的自省和學習。繼而,確定了課題的四個目標:其一,實現「人文素質」理論創新;其二,建立中國公民各分類群體人文素質狀態圖景;其三,提出提升中國公民人文素質的對策建議;其四,搭建中國公民人文素質互動平台。
經過三年的努力,課題組嚴格按照標書設計的研究計划,全體成員竭誠合作、傾注全力、嚴謹工作、扎實調研,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各個階段和全過程的調查任務,隨之分步形成高規格、高水平的階段性成果,最終形成原創性、前沿性、標志性成果。
課題研究充滿了困難和挑戰,整個過程是我們自身接受教育和不斷提百的過程,是攻克難關實現突破的過程,是課題組團隊合作的過程,大家以優良人文素質的標准作為要求來進行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和對策研究。三年來,許多成員犧牲了平時和寒璁假的休息,廢寢忘食,辛勤勞作;許多我員熱誠投入而從不計較報酬;赴西藏的調查員忍耐著強烈的高原反應窮困擾,仍精益求精地做好調查工作;有的成員為了求證一個數據反復奔波┅┅與諸如此類令人感動的事跡相聯系的,自然是調查工作的責任心和准確度,研究工作的學術性和科學性,使我們有資格向社會提供由這份報告所引領的最終成果。為此,在這里一並向馬抗美、解戰原、張保生、何向東、劉斌、趙伶俐、都沙、文兵、米健、曾爾恕、許傳璽、夏吟蘭、宣增益、鄭真江、楊玉聖、李成偉、劉俊生、張生、鄧宇、王曉宏等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謝。
由於本課題是首次設立,我們的探索也是初涉,在經驗和水平上難免有許多局限性,研究成果僅是代表我們的一家之見,肯定存在不少瑕疵,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果研究成果能夠引起全社會對提高公民人文素質的重視、興趣和參與,能夠在某些方面對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咨詢和借鑒意義,能夠對推動全社會人文素質的提升有一些作用,我們的全部付出就是值得的。在此,敬請社會各界和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