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任何的藝術形式都是在不斷地重復、錘煉和修正中走向精深的,教堂建築恰恰向藝術家提供了這樣一個有資金保障、有傳統依據、有功能約束、有精神支柱、又容個性創造的最佳創作母題,圍繞這個母題,藝術家們在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等不同藝術領域,在空間、體積、結構、色彩、節奏、韻律等等不同美學因素中盡情地施展着各自的才華,創造出無數讓人世人驚嘆的不朽殿堂。

本書詳細介紹了波蘭這個天主教國家的32個新式教堂,主要針對各個教堂的建築特色、建築平面特點、建築施工、建築環境、設計師、內部裝飾┅┅。帶有明顯的國家特色、民族特色與本土化裝飾的、地域化建築特點。
 

目錄


聖·阿德爾貝特教堂
聖母瑪利亞教堂
善牧教堂
痛苦聖母聖教堂
聖彌格教堂
聖齊格蒙特教堂
聖神教堂
天佑教堂
耶穌聖心堂
聖母瑪利亞王後教堂
黑聖母堂
聖國伯堂
聖斯坦尼斯瓦夫·各斯加堂
聖保錄歸化堂
聖神教堂
永助聖母教堂
聖雅敬和亞納教堂
聖阿爾伯特教堂
聖若瑟教堂
聖母教堂
聖神教堂
聖若瑟教堂
聖母皇後教堂
聖母母佑教堂
聖若瑟教堂
聖若望鮑思高教堂
聖母天使皇後教堂
聖安德勒伯波拉教堂
聖雅德維嘉教堂
聖神降臨教堂
聖雅采克教堂
耶穌升天教堂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次偶然的沖動,我應下了為這本《波蘭新式教堂之美》建築圖冊寫序的善事。可定下神來后,才感到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多麼艱巨的任務呀!原因有二:其一、我的專業是雕塑,不是建築;其二、我信仰天主教,可是我對天主教的教義知識了解甚少,最慚愧的是對自己的信德也很不自信。可要為這本圖冊寫序是一定要從建築和宗教兩個方面來談的,我在這兩個方面卻都算是一個准半吊子。

編者約翰對我講:要的就是你這個兩方面都懂一些的半吊子。你就對教友們多談談建築藝術,對建築師們多談談宗教信仰好了。哈哈!聽起來好像是有道理,可就J泊恰恰是建築師們笑話我講的建築,而教友們指責我談的信仰。所以,在此提前打好招呼,道好歉。大家各取所需,畢竟這個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本圖冊中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那一座座非凡的震撼我們以往所習慣的視覺經驗和心靈感受的聖教殿堂!

先從「教堂」這個名詞的由來說起:確切地講,翻譯的並不確切。中國人習慣把所有外來的詞匯及事物的名稱都進行漢化處理,多數以現有名詞組合替代,並不直譯。在西方的「教堂」的詞意中,除了專指建築物本身外,還特指教會活動,即有祭祀、儀式、聚會之意。如果有朋友講「去教堂了」,那一定不是去參觀游覽,而是去參與彌撒聖祭了。所以當初翻譯確定「教堂」這個詞的傳教士一定是個謙卑之人,他把這個事情給說微小了,說平凡了。甚至還不如最當初老百姓口語中稱呼的「洋廟」一詞,其中雖有不敬,但還確切,因為漢語中的「廟宇」一詞中含有神聖、宏大、仰望之意。《聖經》中的翻譯不用「教堂」只用「聖殿」一詞,也是正大的。在這里噦嗦這些,是因為:對我來說,對所有信奉天主的人來說,教堂的確不僅僅是一所房子,一個物體,它更是一個事件。

「我們滿心喜樂,因為我們要進人上主的聖殿!」


記得小時候,冬天,父母帶我第一次去剛剛解禁開放的教堂望彌撒,忘記是早晨天還沒亮,還是傍晚天已擦黑,只記得昏暗中抬頭看不到教堂外面磚牆高高的盡頭,里面的燈光也很暗,祭台上的情景被前面黑壓壓的跪在地上的人群完全擋住。這時,隨着輔祭的少年高舉着冒煙的香爐「嘩嚨」、「嘩嚨」地發出悅耳的金屬撞擊聲,從祭台方向涌來一股股的香味,穿過鼻腔,深深留在了我的腦中。長大后才知道,那是乳香,具有通神之功效。至今,我已走進過世界上無數的各式各樣的教堂,每當我邁步踏人它們后,首先會站下來,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吸一口教堂空氣中特有的乳香,就像故鄉老屋的味道一樣,永遠不會改變。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樂!

的確,身為建築的教堂和廟宇,其作用不是居住,不是遮風擋雨,而是產生氣氛、產生靈光,是能飄散出芬芳和神采的異度空間。

那麼,教堂建築的好壞優劣,最基本的評判標准就是對氣氛的營造如何?為了這種氣氛的營造,要求建築物除了本身的構造、空間、工藝、材質運用外,還綜合了其它如戲劇、音樂、光照、繪畫、雕塑等等全方位藝術形式的密切配合,甚至需要細微考慮到如我所敏感的氣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公眾的參與活動,即祭祀儀式。所有的一切准各都是為了「彌撒祈禱」這件事情的發生,也只有當這件事情發生時才能產生神采與芬芳。

「我的聖殿將是萬邦的祈禱之所。」

天主教教堂的前身是古希臘的神廟和古羅馬的巴西利卡。拜占庭時期,開始形成自身獨有的建築形制:十字形平面,高高的鍾樓,高聳而狹長的內部空間。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統治了歐洲,權力與財力使教堂成為城市中最雄偉高大和最富麗堂皇的標志性建築。隨着歷史的演變先后出現了如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等我們熟知的傳統的建築風格,並一直以來引領着藝術史的發展。

在這里要強調的是,西方的藝術史並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所認為的是繪畫與雕塑一直占有主導引領地位,這只是近代才發生的轉變。19世紀之前幾乎一直是建築作為藝術帶頭人的,如我們熟知的達·花奇、米開朗琪羅、貝尼尼這些藝術巨匠,在當時他們的第一身份是建築師,繪畫與雕塑僅僅是他們承接的龐大的建築工程中的點綴而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