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一書的作者是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與人間佛教的開創者星雲大師。一位是傳媒界領軍人物,一個是佛界宗師,兩位作者的經歷和事業看似毫無交集,但當他們就社會現狀、人生態度、企業管理等話題進行交流時,古老的東方哲學與現代的都市人生呈現出完美的交融。《包容的智慧》一書,是二人關於人生哲學與處世原則對話的智慧結晶。
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l2歲在南京棲霞山禮志開上人剃度出家。早年參學於棲霞律學院,焦山佛學院,后被授記為監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台灣,1967年開創佛光山,並廣設全球數百道場,建立十多座佛教學院,成立出版社,圖書館、電台,人間衛視,美術館等,培育佛教人才,推動人間佛教。他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以出世的思想,做人世的事業。「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目錄
序: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有容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醍醐灌頂「一句話」
規律藏在「愛和良知」的鏡子里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
虛空包容萬有
身臨其境,方知別有洞天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二、伏惑
不給別人留余地,可能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
王道與佛法的沖撞
薪盡火傳,生命在於轉化
良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
不能圓融人我關系,是最大悲哀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迷惑時的判斷:止於至善
三、若水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在人群中實現使命
中國的禪學世界的視野
一天保有十分鍾的寧靜
為凶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四、度己
每天講三句贊美的話
持久熱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一切阻礙都是線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徑
文化血型與世界華人
對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信息多元遏制信息霸權
深入才有洞察,熱愛才能感動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
五、變通
退步原來是向前
忍是智慧,忍是擔當
在沖突中學習
受保護的文化,榮耀與危險並存
真正的財富在自己的心里
寬可容人,厚可載物
寬恕讓未來變得開闊
善待資源,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
六、多元
讓「平等」回歸人心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我們有什麼可自卑的呢?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
中國的媒體是喜鵲叫,外國的媒體是烏鴉嘴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則是門窗
瞻禮佛指,讓中國率先統一
文化沖突走向文化融合
一、有容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醍醐灌頂「一句話」
規律藏在「愛和良知」的鏡子里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
虛空包容萬有
身臨其境,方知別有洞天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二、伏惑
不給別人留余地,可能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
王道與佛法的沖撞
薪盡火傳,生命在於轉化
良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
不能圓融人我關系,是最大悲哀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迷惑時的判斷:止於至善
三、若水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在人群中實現使命
中國的禪學世界的視野
一天保有十分鍾的寧靜
為凶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四、度己
每天講三句贊美的話
持久熱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一切阻礙都是線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徑
文化血型與世界華人
對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信息多元遏制信息霸權
深入才有洞察,熱愛才能感動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
五、變通
退步原來是向前
忍是智慧,忍是擔當
在沖突中學習
受保護的文化,榮耀與危險並存
真正的財富在自己的心里
寬可容人,厚可載物
寬恕讓未來變得開闊
善待資源,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
六、多元
讓「平等」回歸人心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我們有什麼可自卑的呢?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
中國的媒體是喜鵲叫,外國的媒體是烏鴉嘴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則是門窗
瞻禮佛指,讓中國率先統一
文化沖突走向文化融合
序
佛教是中國信眾最多、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教。源自佛教的語言和理念融合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也包容着佛教。中國是重「君子」輕「小人」的國度,「和尚」則常與「君子」相伴,互為師友。《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效法天之日月星辰,從不間斷地剛健運行;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效法廣袤大地,有容乃大的寬厚、包容。佛教在中國扎根、開花、結果,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正是汲取了這許多的「君子」之精氣神,於是既有勇猛精進,「獅子林中獅子吼」的剛健,也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寬厚包容。於是一見高僧來了,你會感受到「一團和氣」,升騰起「一股和風」,所以叫做「和尚和尚,以和為尚」。
本書的兩位作者——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和風凰衛視的劉長樂先生,都是我的摯友。近年因都熱心張羅籌辦「世界佛教論壇」,便不時有緣一見。每每看見長樂先生,我會想起「大和尚」;看見星雲大師,我又看到「真君子」。打開書卷,兩位高僧名士,兩位大師、大家,在那里娓娓而談,倍感親切。猶如溫暖的春風習習撲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聽着,悟着,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人間佛教,大家包容」。
劉長樂先生和來自兩岸三地、五湖四海的員工,形成了華語媒體中獨特的多元態勢、融合道路和專業主義激情,放大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互補、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整合。十年飛翔,他們用大地背負着天空的理想,又用天空輝映了大地的期許。鳳凰的聲音,表現在話語權,生命的尊嚴,創造的喜悅,圓融共進之中。記得長樂先生告訴我,鳳凰衛視的新大樓在深圳落成了。我說, 「鳳凰」之「體」在深圳, 「頭」在北京, 「腳」則踏踏實實地踩在香港,故乃大鳥、奇鳥,中華吉祥之鳥。每每遇見這只吉祥鳥的領軍人物長樂先生,見他如此善於駕馭現代傳媒又如此熱心傳統文化,尤其是如此深入地理解中國佛教的精神,我就不禁常生歡喜之心,常有「長樂"之念。
星雲大師少年立志——此生一切「為了佛教」。及至八十高齡,不懼跌跤斷骨,仍然雲水行腳於全世界,到處講經說法、隨緣度眾,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大師所念茲在茲的,還有兩岸同胞的親情往來;所孜孜以求的,還有兩岸佛教的合作交流。前年,李瑞環先生手書一聯,托我送給星雲大師,聯雲: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師問我其意如何解讀,我便引經據典,議論一番:此句出自唐朝王維《終南別業》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李瑞環先生特取其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書贈星雲大師。如果按王維的原意,「行到水窮處」,其直白的意思是隨意而行,然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雲起時」,乃心情悠閑之極。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閑、無心,如陶潛《歸去來辭》所說是「雲無心以出岫」,且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但我理解瑞環先生的用意,當然不僅是詩與畫,而是「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俞陛《詩境淺說》)而「水窮處」,似暗喻台灣當局倒行逆施,山窮「水」盡。「雲」則暗喻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力量正在興起,大有可為,且正合「星雲」法師之「雲」,《雲水三千》之「雲水」,讀來充滿親切鼓勵和熱情期待的意蘊。星雲大師聽了這番解讀,點頭微笑。
前不久我率國家宗教局代表團參加在東京舉行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成立四十周年」慶祝集會,星雲大師聞訊,專程從台灣趕來,陪我同游日本人奉為「神山」的富士山,至「五合目」飲茶敘舊。我寫了一首小詩紀念當時的情景:「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一怒噴火山。無情未必真豪傑,尚留淚痕掛山巒。五合目外春尚寒,一飲君茶暖心間。異國更有思鄉苦,萬語千言卻無言。」我當時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師,相視無言。現在讀了《包容的智慧》一書,不禁佩服長樂先生,到底是傳媒大師,鳳凰領軍,竟然引出大師這麼多智慧語錄,而且當機對機,對答如流,妙趣橫生,回味無窮。「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里看得見的是月,嗅得出的是花,心悟的則是境一一意境,禪境。佛界與傳媒界、高僧與名士的對話,在平易處交流,交流人生的歷閱,世間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遠,讓我們於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於暗香浮動處觀照了明月。
讀《包容的智慧》,我們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化機之妙;有「寵辱不驚,閑着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包容之心。
請大家不妨一試。
本書的兩位作者——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和風凰衛視的劉長樂先生,都是我的摯友。近年因都熱心張羅籌辦「世界佛教論壇」,便不時有緣一見。每每看見長樂先生,我會想起「大和尚」;看見星雲大師,我又看到「真君子」。打開書卷,兩位高僧名士,兩位大師、大家,在那里娓娓而談,倍感親切。猶如溫暖的春風習習撲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聽着,悟着,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人間佛教,大家包容」。
劉長樂先生和來自兩岸三地、五湖四海的員工,形成了華語媒體中獨特的多元態勢、融合道路和專業主義激情,放大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互補、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整合。十年飛翔,他們用大地背負着天空的理想,又用天空輝映了大地的期許。鳳凰的聲音,表現在話語權,生命的尊嚴,創造的喜悅,圓融共進之中。記得長樂先生告訴我,鳳凰衛視的新大樓在深圳落成了。我說, 「鳳凰」之「體」在深圳, 「頭」在北京, 「腳」則踏踏實實地踩在香港,故乃大鳥、奇鳥,中華吉祥之鳥。每每遇見這只吉祥鳥的領軍人物長樂先生,見他如此善於駕馭現代傳媒又如此熱心傳統文化,尤其是如此深入地理解中國佛教的精神,我就不禁常生歡喜之心,常有「長樂"之念。
星雲大師少年立志——此生一切「為了佛教」。及至八十高齡,不懼跌跤斷骨,仍然雲水行腳於全世界,到處講經說法、隨緣度眾,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而大師所念茲在茲的,還有兩岸同胞的親情往來;所孜孜以求的,還有兩岸佛教的合作交流。前年,李瑞環先生手書一聯,托我送給星雲大師,聯雲: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師問我其意如何解讀,我便引經據典,議論一番:此句出自唐朝王維《終南別業》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李瑞環先生特取其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書贈星雲大師。如果按王維的原意,「行到水窮處」,其直白的意思是隨意而行,然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雲起時」,乃心情悠閑之極。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閑、無心,如陶潛《歸去來辭》所說是「雲無心以出岫」,且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但我理解瑞環先生的用意,當然不僅是詩與畫,而是「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俞陛《詩境淺說》)而「水窮處」,似暗喻台灣當局倒行逆施,山窮「水」盡。「雲」則暗喻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力量正在興起,大有可為,且正合「星雲」法師之「雲」,《雲水三千》之「雲水」,讀來充滿親切鼓勵和熱情期待的意蘊。星雲大師聽了這番解讀,點頭微笑。
前不久我率國家宗教局代表團參加在東京舉行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成立四十周年」慶祝集會,星雲大師聞訊,專程從台灣趕來,陪我同游日本人奉為「神山」的富士山,至「五合目」飲茶敘舊。我寫了一首小詩紀念當時的情景:「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一怒噴火山。無情未必真豪傑,尚留淚痕掛山巒。五合目外春尚寒,一飲君茶暖心間。異國更有思鄉苦,萬語千言卻無言。」我當時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師,相視無言。現在讀了《包容的智慧》一書,不禁佩服長樂先生,到底是傳媒大師,鳳凰領軍,竟然引出大師這麼多智慧語錄,而且當機對機,對答如流,妙趣橫生,回味無窮。「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里看得見的是月,嗅得出的是花,心悟的則是境一一意境,禪境。佛界與傳媒界、高僧與名士的對話,在平易處交流,交流人生的歷閱,世間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遠,讓我們於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於暗香浮動處觀照了明月。
讀《包容的智慧》,我們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化機之妙;有「寵辱不驚,閑着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包容之心。
請大家不妨一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