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的作品被收錄到權威的《美國文庫》中。
他是以偵探小說而被載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大師,他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優秀作家中的第一名。
他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稱為黑色電影的教科書。
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說6次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參與編劇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似乎至今還沒有哪個作家享受到好萊塢如此的厚愛。
他筆下的馬洛被公認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著黃金般色澤心靈的騎士”。在四十年代,好萊塢男演員以能扮演菲利普‧馬洛為榮耀,其中亨弗萊‧鮑嘉塑造的最為成功。
他想寫一部“人人都在作品里無憂無慮地散步”的小說。
他描述自己的性格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內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協調的混合物”。
他當過兵。參加過一戰。經歷過苦難與孤獨,認為自己“始終活在虛無的邊緣”。
他不喜歡看大海,因為海里有太多的水和太多淹死的人。
他是個酒鬼。他認為。一個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兩次。這是個原則”。
他煙斗從不離嘴。與比利‧懷爾德一起編劇,被煙燻得忍無可忍的比利經常跑到廁所里躲避,他竟懷疑比利的生殖器有問題。
他瞧不上海明威,曾在小說里給一個警察起名叫海明威,稱之為“一個老是重復同樣的話,直到讓大家相信那話一定很精彩的家伙”。
他拒絕任何獎項。假如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他也必定會拒絕。原因有二︰一、他不會跑剄瑞典去接受獎項,還要穿上晚禮服發表演講;二,諾貝爾獎曾頒給太多的二三流作家。而許多實力遠勝于他們的優秀作家卻未獲獎。
他孤零零地死在異地他鄉。只有17個人參加了他的葬禮。
他說︰“我是個沒有家的人……到現在,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