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藏語采集,以漢文筆錄,四十多年來激情不減、故事泉涌的,除了廖東凡先生,還會有誰?
本套叢書以十種之盛,全方位展現西藏本土傳統文化:從神山聖湖的動人傳說,到四季節慶的民間生活;從歷史人事的掌故種種,到市井鄉間的眾生百相;從形態奇異的宗教護法,到壅塞雪域的三界諸神。所涉內容之遼闊之深遠,看一眼本套叢書的書目就知道了。
在這些故事中,有些是已經逝去的風景,有些正在發生著改變,或者添加了新的內容。唯其如此,這套叢書才顯得彌足珍貴。
本書是《廖東凡西藏民間文化叢書》叢書中的《靈山聖境》。
廖東凡,藏學家、西藏民俗學家和民間文藝家。1938年1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橫田村。1961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遠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從事群眾文藝工作和民間文化考察二十四個春秋。1985年調至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任書記處常務書記、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1990年調至中央統戰部,任《中國西藏》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先后在北京、拉薩、香港、台北等地出版藏學和西藏民俗著作三十余部(含合著),其中《西藏民間故事》獲全國民間文學一等獎;《雪域西藏風情錄》獲珠穆朗瑪文學獎,上個世紀90年代膾炙人口,極為暢銷,是了解西藏民風民俗的佳作;《世界屋脊上的神話和傳說》獲2005年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目錄
序言 劉錫誠
靈山四合拉薩城
矗立在城中的三座山
寶瓶山和水晶崖
南邊的山,北邊的山
天上八法輪,地上八吉祥
龍王潭和美麗的龍女墨竹色青
雪山藍湖有她的故鄉
與藏王赤松德贊的戀情
給止貢活佛送來清泉
五世達賴為她修宮殿
和家鄉百姓休戚與共
哲蚌寺,僧人的天地
全世界最大的佛寺
從小小的岩洞拓展
迷宮般的喇嘛城
純粹的男人社會
僧人也有許多門類
寺院大,權勢也大
一個僧人的寺院生涯
剃度
喝茶和祈禱
辯經和誦經
夏日安居
哲蚌雪頓
僧人玩林卡
施茶粥
爭奪佛學博士的頭餃
鐵棒喇嘛,威猛的巨靈神
由達賴喇嘛親自圈定
爭奪提名斗爭非常激烈
施茶布粥宴請本僧院僧人
走馬下山接管拉薩市政
詛咒復仇之神丹巴澤凌
發布難以置信的種種禁令
管理世界上屆指可數的爐灶
為達賴喇嘛觀燈開道
護送高僧到拉薩河邊驅鬼
陀陀,精力過剩的武僧
把自己打扮成凶猛狀
鐵鑰匙是戰斗的武器
端茶倒粥也充滿競爭精神
平時的警衛,戰時的僧兵
他們在宗教上有自己的追求
陀陀莫非就是頭陀
僧人體育對抗賽
拉薩的四座尼姑庵
修行在陡峭的山崖
對付強盜和歹徒
放牧在彩色圖畫中
舞步翩躚自得其樂
一首關於尼姑的歌
林泉佳勝邱桑寺
邱桑寺並不很遠
洛朗原來是僧人
寺廟的歷史很古老
僧人寺廟和尼姑村
高僧活佛薈萃地
有這樣一樁愛情故事
嘎麗寺的尼姑們
尼姑的剃度和受戒
倉官寺和倉官尼姑
她們在雪山之巔修煉瑜伽
一個聲音沉悶的女尼
從十三歲開始練功
在封閉的岩洞里修禪到死
僧人也加入尼姑的行列
回鄉後仍堅持苦練
香色寺的女活佛
奇怪的女乞丐來到香色山
四處行乞不斷游說和化緣
金色寺院從廢墟中升起
僧尼香客擁立她為女活佛
窮人乞丐也皈依於她
她的年齡仍然是個謎
女活佛轉世為男身
扎耶巴聖地踏古
他為什麽騎最老實的馬?
歷史在這里凝固
蒙薩修建神猴廟
蓮花生開鑿月亮窟
黑衣僧藏身拉隆洞
阿底峽念珠化白塔
喇嘛念咒防冰雹
莫非進入了仙境
章卡·自雲幽魂的復仇
僧相變成的復仇之神
被政敵殘忍地殺死
幽魂化為大魔鬼
煽動平民起來暴動
阿底峽封他為聖地守護神
黑帽咒師刺殺藏王朗達瑪
拉隆·貝多其人
大昭寺前刺殺藏王
有驚無險逃脫追捕
藏文古史有記載
拉隆·貝吉多吉逃到青海黃河邊
風雨滄桑止貢提
神話般的居熱巴家族
仁欽貝始建止貢提
扎巴迥乃智退蒙古兵
挑戰薩迦派吃苦頭
朝廷安撫,絕地逢生
瑜伽修煉為雪域之冠
衛藏爭霸,實力不斷衰微
切倉瓊倉,兩大活佛轉世
雪山古洞的修禪喇嘛
爬上夜幕中的止貢提寺
兩個老僧的修禪經歷
丹達活佛細心指教
巴窮喇嘛肉身成佛
止貢提寺天葬台親歷記
僧人們誦經超度亡靈
去天葬台的路上
天葬師向神鷹們訓話
止貢提天葬台的源起
葬師的職業是善舉
直面著名的天葬台
雪絨河邊神秘谷
落雪的夜晚到德伸
德伸溫泉的來歷
德仲尼姑廟和尼姑
德伸神峪猴年大法會
蒼松古柏中的熱振寺
駿馬飛奔到熱振
活佛的廚師如是說
松雞野兔滿地走
走進經堂和佛殿
熱振活佛的佛邸
仲敦巴大師興修古剎
青嘎瓦,熱振寺的守護神
歷輩熱振活佛的命運
一世熱振活佛阿旺卻丹
三世熱振活佛的出逃
五世熱振活佛的慘死
我與六世熱振活佛的交往
叩開桑耶寺的神門
藏王的後裔還在
寺院元老森格夏老人
往年桑耶寺的管理體制
千年風雨歷滄桑
「修復寺院是我今生今世的心願」
尾聲:古廟重光
桑耶寺護法神殿和護法神
迎請白哈爾大神
引進紅魔贊瑪熱
桑耶寺護法大巫師
陰森恐怖的黑屋子
黑屋子改成了招待所
羊卓雍湖,天上的湖
羊卓雍湖周圍的奇觀
紅魔七兄弟和信使阿松托力
浪卡子古城堡
多吉帕姆女活佛
達隆廟會
絨布多鳥島
嘎木林牧場
奇特的獵狼風俗
和卡拉神女峰相對如夢
卡拉神山的朝山路
神山腳下的卡達村
卡拉神山轉山節
第一天的朝山路
第二天的朝山路
第三天的朝山路
卡拉召提寺,神女的精魂
書拉神山里的奇人怪事
卡拉容尊活佛的風流事
趕驢人當了尼姑廟的活伽
不信邪的獵人哈桑
冒稱活佛的惡棍
錫金公主陪嫁的蘋果樹
化緣重修卡拉召提寺
曲沃日神山里的「世外仙境」
沃德貢傑,雪域神山之父
高高隆起一座山
神山周圍多聖跡
以祖先的姿態坐在那里
一個古老的神話
念青唐古拉雪山神和納木錯天湖女神——山神和湖神無法割舍的情結
千百次地凝望那座雪峰
開天辟地的創世神靈
以巨靈的姿態走進歷史
納木錯湖,地球上最高的大湖
美麗善良的納木錯湖女神
山神和湖神的浪漫情結
羊年朝拜神山和聖湖
岡仁波齊神山和瑪旁雍錯聖湖——世界屋脊上的奧林匹斯
世界屋脊上的奧林匹斯
各教派競相進入岡仁波齊
永恆不敗的瑪旁雍錯湖
馬年神山聖湖大朝轉
墨脫,四座通向神秘樂土的門
一片難以親近的土地
誰能找到金鑰匙
巨型石鳥何時嗚叫
神門為何打開又關閉
他們倒斃在神門外
謎一般的香巴拉
令人神往的神秘所在
此生可以去游歷
佛教預言的香巴拉之戰
在扎什倫布寺領取「路引」
後記
靈山四合拉薩城
矗立在城中的三座山
寶瓶山和水晶崖
南邊的山,北邊的山
天上八法輪,地上八吉祥
龍王潭和美麗的龍女墨竹色青
雪山藍湖有她的故鄉
與藏王赤松德贊的戀情
給止貢活佛送來清泉
五世達賴為她修宮殿
和家鄉百姓休戚與共
哲蚌寺,僧人的天地
全世界最大的佛寺
從小小的岩洞拓展
迷宮般的喇嘛城
純粹的男人社會
僧人也有許多門類
寺院大,權勢也大
一個僧人的寺院生涯
剃度
喝茶和祈禱
辯經和誦經
夏日安居
哲蚌雪頓
僧人玩林卡
施茶粥
爭奪佛學博士的頭餃
鐵棒喇嘛,威猛的巨靈神
由達賴喇嘛親自圈定
爭奪提名斗爭非常激烈
施茶布粥宴請本僧院僧人
走馬下山接管拉薩市政
詛咒復仇之神丹巴澤凌
發布難以置信的種種禁令
管理世界上屆指可數的爐灶
為達賴喇嘛觀燈開道
護送高僧到拉薩河邊驅鬼
陀陀,精力過剩的武僧
把自己打扮成凶猛狀
鐵鑰匙是戰斗的武器
端茶倒粥也充滿競爭精神
平時的警衛,戰時的僧兵
他們在宗教上有自己的追求
陀陀莫非就是頭陀
僧人體育對抗賽
拉薩的四座尼姑庵
修行在陡峭的山崖
對付強盜和歹徒
放牧在彩色圖畫中
舞步翩躚自得其樂
一首關於尼姑的歌
林泉佳勝邱桑寺
邱桑寺並不很遠
洛朗原來是僧人
寺廟的歷史很古老
僧人寺廟和尼姑村
高僧活佛薈萃地
有這樣一樁愛情故事
嘎麗寺的尼姑們
尼姑的剃度和受戒
倉官寺和倉官尼姑
她們在雪山之巔修煉瑜伽
一個聲音沉悶的女尼
從十三歲開始練功
在封閉的岩洞里修禪到死
僧人也加入尼姑的行列
回鄉後仍堅持苦練
香色寺的女活佛
奇怪的女乞丐來到香色山
四處行乞不斷游說和化緣
金色寺院從廢墟中升起
僧尼香客擁立她為女活佛
窮人乞丐也皈依於她
她的年齡仍然是個謎
女活佛轉世為男身
扎耶巴聖地踏古
他為什麽騎最老實的馬?
歷史在這里凝固
蒙薩修建神猴廟
蓮花生開鑿月亮窟
黑衣僧藏身拉隆洞
阿底峽念珠化白塔
喇嘛念咒防冰雹
莫非進入了仙境
章卡·自雲幽魂的復仇
僧相變成的復仇之神
被政敵殘忍地殺死
幽魂化為大魔鬼
煽動平民起來暴動
阿底峽封他為聖地守護神
黑帽咒師刺殺藏王朗達瑪
拉隆·貝多其人
大昭寺前刺殺藏王
有驚無險逃脫追捕
藏文古史有記載
拉隆·貝吉多吉逃到青海黃河邊
風雨滄桑止貢提
神話般的居熱巴家族
仁欽貝始建止貢提
扎巴迥乃智退蒙古兵
挑戰薩迦派吃苦頭
朝廷安撫,絕地逢生
瑜伽修煉為雪域之冠
衛藏爭霸,實力不斷衰微
切倉瓊倉,兩大活佛轉世
雪山古洞的修禪喇嘛
爬上夜幕中的止貢提寺
兩個老僧的修禪經歷
丹達活佛細心指教
巴窮喇嘛肉身成佛
止貢提寺天葬台親歷記
僧人們誦經超度亡靈
去天葬台的路上
天葬師向神鷹們訓話
止貢提天葬台的源起
葬師的職業是善舉
直面著名的天葬台
雪絨河邊神秘谷
落雪的夜晚到德伸
德伸溫泉的來歷
德仲尼姑廟和尼姑
德伸神峪猴年大法會
蒼松古柏中的熱振寺
駿馬飛奔到熱振
活佛的廚師如是說
松雞野兔滿地走
走進經堂和佛殿
熱振活佛的佛邸
仲敦巴大師興修古剎
青嘎瓦,熱振寺的守護神
歷輩熱振活佛的命運
一世熱振活佛阿旺卻丹
三世熱振活佛的出逃
五世熱振活佛的慘死
我與六世熱振活佛的交往
叩開桑耶寺的神門
藏王的後裔還在
寺院元老森格夏老人
往年桑耶寺的管理體制
千年風雨歷滄桑
「修復寺院是我今生今世的心願」
尾聲:古廟重光
桑耶寺護法神殿和護法神
迎請白哈爾大神
引進紅魔贊瑪熱
桑耶寺護法大巫師
陰森恐怖的黑屋子
黑屋子改成了招待所
羊卓雍湖,天上的湖
羊卓雍湖周圍的奇觀
紅魔七兄弟和信使阿松托力
浪卡子古城堡
多吉帕姆女活佛
達隆廟會
絨布多鳥島
嘎木林牧場
奇特的獵狼風俗
和卡拉神女峰相對如夢
卡拉神山的朝山路
神山腳下的卡達村
卡拉神山轉山節
第一天的朝山路
第二天的朝山路
第三天的朝山路
卡拉召提寺,神女的精魂
書拉神山里的奇人怪事
卡拉容尊活佛的風流事
趕驢人當了尼姑廟的活伽
不信邪的獵人哈桑
冒稱活佛的惡棍
錫金公主陪嫁的蘋果樹
化緣重修卡拉召提寺
曲沃日神山里的「世外仙境」
沃德貢傑,雪域神山之父
高高隆起一座山
神山周圍多聖跡
以祖先的姿態坐在那里
一個古老的神話
念青唐古拉雪山神和納木錯天湖女神——山神和湖神無法割舍的情結
千百次地凝望那座雪峰
開天辟地的創世神靈
以巨靈的姿態走進歷史
納木錯湖,地球上最高的大湖
美麗善良的納木錯湖女神
山神和湖神的浪漫情結
羊年朝拜神山和聖湖
岡仁波齊神山和瑪旁雍錯聖湖——世界屋脊上的奧林匹斯
世界屋脊上的奧林匹斯
各教派競相進入岡仁波齊
永恆不敗的瑪旁雍錯湖
馬年神山聖湖大朝轉
墨脫,四座通向神秘樂土的門
一片難以親近的土地
誰能找到金鑰匙
巨型石鳥何時嗚叫
神門為何打開又關閉
他們倒斃在神門外
謎一般的香巴拉
令人神往的神秘所在
此生可以去游歷
佛教預言的香巴拉之戰
在扎什倫布寺領取「路引」
後記
序
廖東凡先生是一位以田野調查為強項的當代傑出的民間文藝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對西藏的各類民間文藝和民俗事象,無論是書籍中記載的,還是活在民眾心中的,都做過悉心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無不了如指掌,談論起來如數家珍。就西藏民間文藝和民俗風情而言,在朋友們的心目中,他無疑是個「西藏通」、「活字典」,大家都為他的博識而感到驕傲。他勤奮菩述,筆耕不輟,從20世紀80年代初我所熟悉的獲獎作品集《西藏民間故事》和專著《雪域兩藏風情錄》問世以來,二十年間,他(包括與別人合作的)已經出版了三十多部有關西藏民俗風情和民間文藝的著作和選集,可謂洋洋大觀!
東凡的民俗學著述,有自己的特點,即以實證的學術理念和研究方法,搜集和描述存活於民眾中的民俗事象,以科學的態度,不加修飾地記錄和保存下它們原本的形態,並從大量的材料中提取出應有的結論。文字似行雲流水,所論深入淺出。在他的筆下,讀者看不到玄虛的話題和「拿來」主義,盡管他在學術上不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任何實事求是的學者,都不可能超越時代,只能向讀者提供他的時代所有,或可能所有的材料和結論。廖東凡的著述正是這樣。我們從他過去的著述中所看到的,大抵是20世紀60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西藏民間文化的鮮活形態;我們從他過去的著述中所認識的,大抵也是七八十年代前後那個時代西藏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形態。他原汁原味地把他所親歷的習那個時代的西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靈山聖水、高原風物記錄下來,描繪出來,奉獻給讀者,與讀者分享。這於他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快事。
從原始時代起,人類無不依山傍水而居。山水養育了人類。儒家有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智者無不賦予他們所喜愛、所敬畏、所崇拜、所謳歌的山水以高尚的文化的品格或豐富的信仰的內涵,把它們塑造成與人類相依相存、造福人類的靈山聖水。在內地,被稱為東岳的泰山就是這樣的一座被賦予了神聖的品格的神山,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就是這樣的一條被賦予了神聖的性格的靈水。在西藏,岡底斯神山、雅拉香波神山、庫拉岡日神山、諾吉康桑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阿尼瑪卿神山,等等,都是被民眾賦予了神靈之氣的神山。《靈山聖境》就是一部記述和探尋西藏的靈山聖水的書,一部揭示人類與靈山聖水相存相依的神秘故事的書,一部展示神山靈水之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信仰儀式的書。這是多麽誘人的一部書啊!
四十多年前,我也到過西藏,到過不少地方。路途很是艱難。因為那里神秘的文化吸引著我,引誘著我,所以下決心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但我在那里逗留的時間太短,了解得非常膚淺。不像廖東凡,對那里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對那里的人民親如手足。但西藏在變,如同任何時代都不會停止在一個固定的刻度上一樣。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而改革開放和「後工業時代」的沖擊,特別是旅游業給西藏的民間文化帶來的「超常」的功能嬗變——從信仰載體、娛神自娛,到娛樂旅客的功能嬗變,不僅是西藏的社會變遷的佐證,更重要的,是西藏文化變遷的佐證。
20世紀80年代初,在周揚同志的再三邀請下,我離開了《文藝報》,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主持工作。為了改善民研會的狀況,我想到了在西山會議上,人們眾口一詞稱贊的寥東凡,於是決定把他從西藏調來北京一起工作。但是真正進入調動程序,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便不斷地出現。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廖東凡終於從西藏調到了北京,擔任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書記處常務書記。我們朝夕相處,一道工作了六年,從相識到相知,共同分擔困難和分享喜悅,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後來,我們又前後腳離開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不再「共飲長江水」,我專事著述和研究,他受命主編《中國西藏》雜志。我們的交往和友誼並未因分開而中斷,而是在斗轉星移、歲月變遷之中,變得越來越純凈,越來越深沉,有時倒不免是「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時間沒有磨損我們的友誼。
前年東凡因病住院治療,出院後又繼續做康復治療,卻仍然一如既往地窮筋苦骨、吃砣終日,或著書立說,或撰寫專欄,沒有一刻停止過筆耕。好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知識分子!在病中,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完成了他的十卷本西藏民間文化的論著。如今這部著作就要付梓了,東凡要我為其寫一篇序言,謹以此文相贈,作為對他的筆耕生涯的紀念和祝願,也請讀者諸君指教。
東凡的民俗學著述,有自己的特點,即以實證的學術理念和研究方法,搜集和描述存活於民眾中的民俗事象,以科學的態度,不加修飾地記錄和保存下它們原本的形態,並從大量的材料中提取出應有的結論。文字似行雲流水,所論深入淺出。在他的筆下,讀者看不到玄虛的話題和「拿來」主義,盡管他在學術上不是一個孤立主義者。任何實事求是的學者,都不可能超越時代,只能向讀者提供他的時代所有,或可能所有的材料和結論。廖東凡的著述正是這樣。我們從他過去的著述中所看到的,大抵是20世紀60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西藏民間文化的鮮活形態;我們從他過去的著述中所認識的,大抵也是七八十年代前後那個時代西藏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形態。他原汁原味地把他所親歷的習那個時代的西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靈山聖水、高原風物記錄下來,描繪出來,奉獻給讀者,與讀者分享。這於他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快事。
從原始時代起,人類無不依山傍水而居。山水養育了人類。儒家有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智者無不賦予他們所喜愛、所敬畏、所崇拜、所謳歌的山水以高尚的文化的品格或豐富的信仰的內涵,把它們塑造成與人類相依相存、造福人類的靈山聖水。在內地,被稱為東岳的泰山就是這樣的一座被賦予了神聖的品格的神山,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就是這樣的一條被賦予了神聖的性格的靈水。在西藏,岡底斯神山、雅拉香波神山、庫拉岡日神山、諾吉康桑神山、念青唐古拉神山、阿尼瑪卿神山,等等,都是被民眾賦予了神靈之氣的神山。《靈山聖境》就是一部記述和探尋西藏的靈山聖水的書,一部揭示人類與靈山聖水相存相依的神秘故事的書,一部展示神山靈水之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信仰儀式的書。這是多麽誘人的一部書啊!
四十多年前,我也到過西藏,到過不少地方。路途很是艱難。因為那里神秘的文化吸引著我,引誘著我,所以下決心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但我在那里逗留的時間太短,了解得非常膚淺。不像廖東凡,對那里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對那里的人民親如手足。但西藏在變,如同任何時代都不會停止在一個固定的刻度上一樣。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而改革開放和「後工業時代」的沖擊,特別是旅游業給西藏的民間文化帶來的「超常」的功能嬗變——從信仰載體、娛神自娛,到娛樂旅客的功能嬗變,不僅是西藏的社會變遷的佐證,更重要的,是西藏文化變遷的佐證。
20世紀80年代初,在周揚同志的再三邀請下,我離開了《文藝報》,到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主持工作。為了改善民研會的狀況,我想到了在西山會議上,人們眾口一詞稱贊的寥東凡,於是決定把他從西藏調來北京一起工作。但是真正進入調動程序,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便不斷地出現。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廖東凡終於從西藏調到了北京,擔任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書記處常務書記。我們朝夕相處,一道工作了六年,從相識到相知,共同分擔困難和分享喜悅,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後來,我們又前後腳離開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不再「共飲長江水」,我專事著述和研究,他受命主編《中國西藏》雜志。我們的交往和友誼並未因分開而中斷,而是在斗轉星移、歲月變遷之中,變得越來越純凈,越來越深沉,有時倒不免是「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時間沒有磨損我們的友誼。
前年東凡因病住院治療,出院後又繼續做康復治療,卻仍然一如既往地窮筋苦骨、吃砣終日,或著書立說,或撰寫專欄,沒有一刻停止過筆耕。好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知識分子!在病中,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完成了他的十卷本西藏民間文化的論著。如今這部著作就要付梓了,東凡要我為其寫一篇序言,謹以此文相贈,作為對他的筆耕生涯的紀念和祝願,也請讀者諸君指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