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望族

上海望族
定價:204
NT $ 177
  • 作者:宋路霞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413425
  • ISBN13:9787807413424
  • 裝訂:296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李鴻章、聶緝(規木)、榮宗敏、周湘雲、席正甫、張石銘、劉晦之、朱志堯八個故家舊族在上海的百年寫真,真實地反映了上海開埠以來,上海灘上流社會的種種生活場景,生動地詮釋了從晚清到民國期間,上海豪門望族的形成和盛衰過程以及這些家族對上海現代經濟和海派文化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宋路霞,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該校校報編輯部主任、圖書館支部書記。

主要研究方向:近現代家族史、上海史、上海洋樓文化。

主要著作:《李鴻章家族》、《盛宣懷家族》、《張靜江、張石銘家族》、《百年儒商——南潯小蓮庄劉家》、《百年收藏》、《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的豪門望族》、《洋樓滄桑》、《回夢上海老洋房》、《回夢上海大飯店》、《錢幣大師馬定祥》、《上海頂級老洋房》、《上海灘名門閨秀》、《浮世萬象》(孫曜東口述、宋路霞整理)等。
 

目錄

總序 李倫新
走近海派大宅門(代前言)
第一章 李鴻章家族的「上海地圖」
——晚清第一家海上沉浮錄
「半條華山路是李家的」
丁香花園:與真正的李家豪宅隔了兩條街
李樹德堂:小開李國芝的花花世界
裕華新村:李經方遺囑之風波
儲能中學:蔡鍔老師李經羲的舊居
武康路:李國松居滬大不易
上海新村:李家、段家、袁家
沁園村:李國傑與王亞樵是哥兒們
異平街:李玉良暗設秘密交通站
康平路:一支槍引來抄家禍
烏魯木齊南路:李蔭軒的藏寶之地
十年浩劫:李鴻章遺物的毀滅
外灘15號:「留守總裁」劉攻芸
走向世界:駛往海外的「三艘航空母艦」
人才輩出:從上海走向全國的李家英才
屢敗屢戰:李氏家族的百年家風
第二章 聶家花園的歐風美雨
——聶緝架家族風雨滄桑路
黃浦江邊的聶家福地
曾國藩慧眼識賢婿
多事之秋的海上地方官
聶雲台妙手辦「恆豐」
有限的經濟與無奈的政治
一條信息毀了一個企業
宋美齡為聶其璧結婚作儐相
「洋和尚」的小故事
聶光壟與俞大維的友誼
聶光墀怒斥卜舫濟
四老爺斗膽冒犯袁世凱
狂風暴雨中的舊王孫
陽光下的煉獄
寒風中的三棵老樹
以自己的方式叩響世界
第三章 第八部《四庫全書》之夢
——劉晦之家族的儒商傳統
新閘路上的小校經閣
李鴻章的心腹大將與親家
擠兌風潮中誕生的銀行總經理
「特別有獎儲蓄」風波
宋子文「吃掉」中實銀行
躲進小樓成一統
第八部《四庫全書》之夢
唐宮樂器重進皇宮
「善齋善哉」
六十年風水如何轉?
當代儒商劉永齡
科技、教育界的良師益友
和樂堂里收藏樂
第四章 近代金融第一家
——席正甫家族在上海
一個歷史久遠的顯赫家族
席正甫當年一肩行李到上海
祖孫三代連任匯豐銀行買辦
席家、沈家、胡家、王家——撐起外灘半邊天
宋子文的得力助手席德懋
東平路一號的席家花園
新中國第一代儀表專家席素明
特殊年代的特殊經歷
與時俱進人才輩出
第五章 誕生了三代收藏家的大宅門
——張石銘家族的收藏軼事
紅衛兵突然發現了一間密室
誕生了三代著名收藏家的大宅院
張石銘與張元濟的宋版書交往
張家三代藏書入歸中央圖書館
霞飛路上一座占地27畝的大花園
古錢大王張叔馴
神秘的「大齊通寶」
第一個古泉學社的創辦人
一塊古玉換了一輛凱迪拉克
張蔥玉17歲一夜身價200萬
迅速崛起的張家第三代收藏家
一場豪賭輸掉了大世界地皮
在文物鑒定的崗位上鞠躬盡瘁
張家把「鍋碗瓢盆」留在了國內
第六章 房地產大王與一號汽車
——周湘雲家族的東西方情結
三個窮兄弟闖盪上海灘
周蓮塘十年辛苦成巨商
水太夫人「殺一儆百」
飛速崛起的地皮大王
亦是一個紅頂商人
沸沸揚揚的一號汽車
文物收藏一大家
陸連奎保駕對簿公堂
房產大王的豪宅舊事
周家喪事的「三點主」
周家小姐的新使命
第七章 一個家族與半個中國
——榮氏家族海上創業記
遲到的「榮宗敬故居」
老太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榮宗敬三闖上海灘
四台石磨「變成」了十四家面粉廠
「棉紗大王」碰上了多事之秋
宋子文的美夢落了空
一代實業巨子的最後歲月
梅園、錦園、千橋會
抗戰勝利後最大的綁票案
榮鴻元皇太子頭上敢動土
從富家子弟到紅色資本家
永遠的大姐——榮漱仁女士
打造「金山」的能手榮鴻慶先生
走遍天涯也忘不了根
第八章 沙船、輪船、小樂隊
——朱志堯家族的百年悲歡
法租界的一道音樂大餐
淀山湖邊的「沙船幫朱家」
九死一生的航海歷程
女強人馬氏夫人力挽狂瀾
現代民營造船業的先驅——朱志堯
大有大的難處
法國人「吃掉」求新船廠
大洋彼岸的深情呼喚
千絲萬縷的教友情結
抗戰壯舉——三條輪船沉江底
朱斌侯創辦筧橋航空學校
水井里的槍支引發的案件
永遠的樂迷
跋 鄭家堯
主要參考書目
 

在中國所有的城市中,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個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個性。上海,無論是城市的形成過程、發展道路,還是外觀風貌、人文內蘊,抑或是民問風俗習慣等,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個性,有些方面還頗具奇光異彩!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上海這座城市,我以為唯獨一個「海」字,別無選擇。

上海是海。據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市中心地區,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漲潮落,漸漸淤積成了新的陸地,以打魚為生的先民們開始來這一帶活動。灘塗濕地漸長,圍海造地漸移,漁民順勢東進,於是出現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兩個小漁村,由此迅速發展起來。到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東門十六鋪岸邊形成集鎮,稱上海鎮。後於1292年正式設置上海縣,縣署就在今老城廂內的舊校場路上。一個新興的中國濱海城市就這樣開始崛起。所以我認為,上海可以說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是上海的血脈,水是上海的精靈。直至今日,上海的地名、路名依舊多有灘、渡、 、涇、匯、河、橋、塘、浦、灣┅┅這都在向人們證明,是水造就了上海這座城市。

海洋是美麗而壯觀的。約占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0.8%是海洋水面,如果稱地球為「水球」也不無道理。海洋是廣闊而有邊的,是深而可測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資源的寶庫┅┅任你怎樣為之贊美都不會過分。

海在洋的邊緣,臨近大陸,便於和人類親密接觸。我國的萬里海疆,美麗而且富饒,被譽為能量的源泉、天然的魚倉、鹽類的故鄉,孕育著宇宙的精華,激盪著生命的活力┅┅任你怎樣為之歌唱都不會盡興。

上海是海。是襟江連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養了上海,使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上海,就沒有這座迅速崛起的濱海城市。沒有海派文化的積極作用,也就沒有上海的迅速崛起和繁榮發達。今後,上海的發展還要繼續做好這篇水文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上海是海。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新興城市,不同於在傳統城市基礎上長期自然形成的古老城市。1845年開埠以前,上海人口只有20多萬,經過百年的發展,人口猛增到500多萬。據1950年的統計,上海本地原住民只占上海總人口的15%,移民則高達850%。上海的移民,國內的大都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國際的雖來自近四十個國家。但主要來自英、法、美、日、德、俄,其數量最多時高達15萬人。在一個多世紀中,上海大規模的國內移民潮有如下幾次:

太平天國期間,從1855年到1865年,上海人口一下子凈增了11萬。

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孤島期間,僅四年時間,上海人口凈增了78萬。

解放戰爭期間,三年左右,上海人口凈增了208萬,增勢之猛,世界罕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