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10位作者均為“2008年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演講嘉賓。
“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創辦于1998年,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北京大學MBA聯合會承辦,每年元旦前後舉行。每次圍繞一個緊扣中國經濟發展與企業管理的重大主題,來自企業、政府與學術界的精英人物發表見解,互動交流,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公開學術論壇之一。
目錄
序言︰理解中國經濟改革
開篇︰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創新——在第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演講
上篇
吳敬璉
演講︰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怎樣才能夠持續
延伸︰增長模式與技術進步
推薦閱讀
茅于軾
演講︰從制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
延伸︰從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看經濟
推薦閱讀
厲以寧
演講︰城鄉二元體制改革中的十個問題
延伸︰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對話一︰中國改革的成功與不足
下篇
林毅夫
演講︰漸進改革的邏輯
延伸︰發展與轉型——思潮、戰略和自生能力
推薦閱讀
周其仁
演講︰重新界定產權之路
延伸︰大路向不能錯
推薦閱讀
錢穎一
演講︰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
延伸︰市場與法治
推薦閱讀
陳志武
演講︰改革開放160年
延伸︰對“中國奇跡”與改革路徑的再思考
推薦閱讀
樊綱
演講︰經濟改革仍需“挖潛”
延伸︰對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
推薦閱讀
張維迎
演講︰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分配
延伸︰理性思考中國改革
推薦閱讀
對話二︰尋求進一步改革的動力
致謝
開篇︰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創新——在第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演講
上篇
吳敬璉
演講︰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怎樣才能夠持續
延伸︰增長模式與技術進步
推薦閱讀
茅于軾
演講︰從制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
延伸︰從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看經濟
推薦閱讀
厲以寧
演講︰城鄉二元體制改革中的十個問題
延伸︰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對話一︰中國改革的成功與不足
下篇
林毅夫
演講︰漸進改革的邏輯
延伸︰發展與轉型——思潮、戰略和自生能力
推薦閱讀
周其仁
演講︰重新界定產權之路
延伸︰大路向不能錯
推薦閱讀
錢穎一
演講︰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
延伸︰市場與法治
推薦閱讀
陳志武
演講︰改革開放160年
延伸︰對“中國奇跡”與改革路徑的再思考
推薦閱讀
樊綱
演講︰經濟改革仍需“挖潛”
延伸︰對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
推薦閱讀
張維迎
演講︰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分配
延伸︰理性思考中國改革
推薦閱讀
對話二︰尋求進一步改革的動力
致謝
序
由鄧小平發起的中國經濟改革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回過頭看,30年前,當改革開始的時候,至少有兩件事我們沒有預料到︰
第一,我們沒有預料到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長。最初,改革領導人設想大約需要5~10年的時間完成改革;即使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改革者仍然樂觀地預期,到1990年、最晚到1995年,改革應該畫上一個句號(所以有“三五八”改革規劃)。但30年過去了,中國仍然處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仍然不知道改革將終于何時。
第二,我們沒有預料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到2000年國民收入翻兩番的目標,不少人抱有懷疑態度,甚至覺得有些“冒進”。但事實證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比鄧小平預期的還要快。在過去30年里,中國的人均GDP每lO年不到就翻一番。到2007年,已達到2 500美元;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中國進出口佔世界貿易的比例從1978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當初,我們也不可能預料到30年後,人民幣匯率會成為國際經濟問題;我們更想不到,到2007年的時候,世界市值最大的10大上市公司有5家是中國公司。
在我看來,中國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長,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都來自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國在30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條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道路。當初,我們不僅沒有認識到建立市場經濟是如此艱難,更沒有認識到市場經濟創造財富的威力是如此之大!
要理解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及其成就,我認為有五個轉變最關鍵︰
第一,資源配置信號由計劃指標轉向市場價格。
資源是有限的,社會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什麼地方,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在計劃經濟下,沒有一個合理的標準,完全依賴于計劃官員想像中的“社會需要”。比如,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最缺少的是輕工業產品。因為計劃官員固執地認為,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重工業,所以大量的資源都投向重工業。結果造成消費品的嚴重短缺,老百姓需要的日常消費品沒有一件不靠票證能買得到。
市場經濟中,價格是協調經濟活動的信號,也是激勵人們做出最優選擇的機制。價格由產品的社會價值和生產成本決定,反映的是供求關系。改革開放以後,引入了市場,有了價格信號,需求誘發供給,什麼樣的產品消費者評價最高,資源就被引導到生產什麼產品。價格不僅調節資源在不同產品之間的配置,而且調節資源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配置。記得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些重要資源(比如鋼鐵等原材料)基本都是由國家計劃配給國有企業。後來,由于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出現——它們效率更高,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使這些本來歸國有企業使用的資源,通過各種渠道轉向它們,用來生產居民最需要的產品。逐漸地,短缺消失了,市場上的產品豐富起來。事實證明,用價格信號引導資源配置,遠比國家計劃更有利于社會財富的創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第一,我們沒有預料到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長。最初,改革領導人設想大約需要5~10年的時間完成改革;即使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多改革者仍然樂觀地預期,到1990年、最晚到1995年,改革應該畫上一個句號(所以有“三五八”改革規劃)。但30年過去了,中國仍然處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仍然不知道改革將終于何時。
第二,我們沒有預料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如此之快,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到2000年國民收入翻兩番的目標,不少人抱有懷疑態度,甚至覺得有些“冒進”。但事實證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比鄧小平預期的還要快。在過去30年里,中國的人均GDP每lO年不到就翻一番。到2007年,已達到2 500美元;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中國進出口佔世界貿易的比例從1978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當初,我們也不可能預料到30年後,人民幣匯率會成為國際經濟問題;我們更想不到,到2007年的時候,世界市值最大的10大上市公司有5家是中國公司。
在我看來,中國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長,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都來自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國在30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條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道路。當初,我們不僅沒有認識到建立市場經濟是如此艱難,更沒有認識到市場經濟創造財富的威力是如此之大!
要理解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及其成就,我認為有五個轉變最關鍵︰
第一,資源配置信號由計劃指標轉向市場價格。
資源是有限的,社會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什麼地方,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在計劃經濟下,沒有一個合理的標準,完全依賴于計劃官員想像中的“社會需要”。比如,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最缺少的是輕工業產品。因為計劃官員固執地認為,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最重要的是重工業,所以大量的資源都投向重工業。結果造成消費品的嚴重短缺,老百姓需要的日常消費品沒有一件不靠票證能買得到。
市場經濟中,價格是協調經濟活動的信號,也是激勵人們做出最優選擇的機制。價格由產品的社會價值和生產成本決定,反映的是供求關系。改革開放以後,引入了市場,有了價格信號,需求誘發供給,什麼樣的產品消費者評價最高,資源就被引導到生產什麼產品。價格不僅調節資源在不同產品之間的配置,而且調節資源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配置。記得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些重要資源(比如鋼鐵等原材料)基本都是由國家計劃配給國有企業。後來,由于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出現——它們效率更高,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使這些本來歸國有企業使用的資源,通過各種渠道轉向它們,用來生產居民最需要的產品。逐漸地,短缺消失了,市場上的產品豐富起來。事實證明,用價格信號引導資源配置,遠比國家計劃更有利于社會財富的創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