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雜技,是一種人體技巧的藝術表現形式(如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獅子舞、魔術等),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表演藝術之一。

中國雜技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雜技發展史是歷史的縱剖面,它展示了歷史發展的興衰變化,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歲月。

《雜技史話》從雜技的萌芽——先秦雜技談起,再論秦漢時,雜技已逐漸形成並發展,再到兼收並蓄的百戲技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雜技,到了隋唐時代,宮廷雜技迎來了盛世,而宋代雜技則繁榮了都市雜技,最後談到到明清時,已見證江湖把戲的興衰。
 

目錄

引言

一、雜技的萌芽——先秦雜技
1. 角力舉鼎共爭鳴
2. 馬戲和動物戲
3. 弄丸跳劍齊飛舞
4. 「跟斗」翻飛
5. 其他雜技技藝

二、百戲的形成與發展——秦漢雜技
1. 力技節目的新發展
2. 各種各樣的形體技巧
3. 驚險的高空節目
4. 多樣化的耍弄技術
5. 盛行一時的馬戲和動物戲
6. 其他雜技成果

三、兼收並蓄的百戲技藝——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雜技
1. 馬戲、動物戲的發展概況
2. 西域風格濃厚的幻術技藝

四、宮廷雜技的盛世——隋唐雜技
1. 形體技巧的長足發展
2. 花樣繁多的高空技藝
3. 承古創新的隋唐幻術
4. 興盛發達的馬戲、動物戲
5. 繪聲繪色的喬妝動物戲
6. 雜耍之「雜」

五、都市雜技的繁容——宋代雜技
1. 異常興盛的耍弄技能
2. 流光溢彩的宋代幻術
3. 馬戲、動物戲的新高峰
4. 注重融合的形體技藝
5. 十分活躍的力技節目
六、江湖把戲的興衰一明清雜技
1. 層出不窮的形體技藝
2. 名副其實的力技
3. 走入國門的西方技藝

結束語

Introduction

Ⅰ. The Budding of Acrobatics:Acrobatics in the Pre-Qin Dynasty
1. Wrestling and Lifting
2. Circus Acts and Animal Plays
3. Juggling Balls and Swords
4. Somersault
5. Other Varieties of Acrobatics

Ⅱ.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ariety Shows:Acrobatic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t
1.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rength Acrobatics
2. VanousPhysiqueTechniques
3. Thrilling Aerial Acrobatics
4. Diversified Juggling Acrobatics
5. Fleeting Glory of Circus Acts and Animal Plays
6. AccomplishmentofOtherVarietiesofAcrobatics

Ⅲ. The All-Inclusive Variety Shows:Acrobatics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Two Jins and Southern & Northern Dynasties
1. Development of Circus Acts and Animal Plays
2. Magic Tricks Brimming with Unique Flavors from the Westem Regions

Ⅳ. Witness the Thriving Imperial Acrobatics:Acrobatic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 Great Stndes Made in Physique Techniques
2. Myriads of Aerial Acmbatics
3. Magic Art Blending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4. Thriving Circus Actsand Animal Plays
5. Mynads of Animal MasqueBde Plays
6. Juggling Art

Ⅴ. Thriving Urban Acrobatics:Acrobatics in the Song Dynasty
1. Flourishing Juggling Skills
2. Captivating Magic Tricks in the Song Dynasty
3. Cimus Acts and Animal Plays ARained a New Height
4. Eclectic Physique Techniques
5. Thriving Strength Acrobatics

Ⅵ. Rise and Decline of Acrobatics:Acrobatic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 Myriads of Physique Techniques
2. Strength Acrobatics in the True Sense
3. Acrobatic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em Countries

In Closing
附錄Appendix
 

我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工作者,基礎的中國歷史知識,幾乎全部得自自學。所謂「自學」,也就是自己摸索著讀書。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篇幅簡短的歷史知識小叢書,給我提供過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引領我步入中華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導。按照我所經歷的切身感受,像這樣簡明扼要的小書,對於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應當會有更大的幫助。現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明史話》中英文雙語叢書,就是這樣一種主要針對外國朋友而量身定做的書籍。

編撰這樣的歷史知識介紹性書籍,首先是要保證知識的准確性。這一點說起來簡單,要想做好卻很不容易。從本質上來講,這是由於歷史本身的復雜性和認識歷史的困難性所造成的,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用通俗的形式來表述,尤為困難。好在讀者都能夠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領你入門的路標,中華文明無盡的深邃內涵,還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領略。這套《中華文明史話》中英文雙語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准確性的基礎上,編撰者還力求使文字敘述生動、規范,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容則注重富有情趣,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於一體;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劇,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而漢、英雙語對照的形式,將特別有助於非漢語母語的外國人士或是海外中國僑民的後裔用作學習中文的輔助讀物。其實,用漢、英雙語對照形式出版的這套書籍,並不僅僅會為海外非漢語讀者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選題,也會成為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簡明讀本;閱讀這樣的書籍,會有助於中國讀者學習和掌握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英語表述形式,這將對增進中國民眾的對外交往,真情 以積極的作用。

中華文明有過輝煌的過去。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主要面向海外讀者編撰出版的這套叢書,並不應該成為一種自我誇耀的演示。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具有值得同等驕傲的優秀文化,也都帶有諸多同樣丑陋的斑點。我們需要的是相互的理解與交流。從清朝末年時起,有許多來華的日本人,喜歡用「不思議」也就是「不可思議」這個詞,來描述對中國的困惑;直到今天,類似的困惑依然普遍存在。日本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接觸密切,尚且如此,海外其他地區,自然更加嚴重。這種困惑的根源是不同文化彼此之間的隔膜。我希望出版《中華文明史話》這樣的讀物,能名有助於普通外國民眾的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進而溝通我們的心靈,共同對逐漸融為一體的世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