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活動是許多公益活動賴以運行的重要社會機制。奧運會離開了志願者是無法想象的。奧運會之所以需要志願者,不僅因其可提供大量的人力資源,從而降低舉辦奧運會的成本,使這一盛事成為可能,更因其有著不可取代的社會價值;對奧運會而言,志願者可保持和提高奧運會的人文價值,縮短奧運會與大眾的距離,促進國際溝通與相互了解;對社會而言,志願者可增強民族凝聚力,改善民族素質,樹立社會新風。然而,奧運會志願者的組織與管理卻並非易事。
本書采用文獻資料調研、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從奧運會志願者的特征及其對管理的影響入手,探討了奧運會志願者的管理過程,評述了歷屆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得失,結合中國志願者活動的概況,分析了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優勢與劣勢,並針對核心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目錄
1 選題依據
1.1 志願者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1.2 志願者活動發展的需要
1.3 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需要
1.4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需要
2 文獻綜述
2.1 關于志願者的研究
2.1.1 志願者的概念
2.1.2 志願者的價值
2.1.3 志願者的動機
2.1.4 志願者的管理
2.2 關于體育志願者的研究
2.2.1 國外研究現狀
2.2.2 國內研究現狀
2.3 關于奧運會志願者的研究
2.3.1 奧運會志願者的概念
2.3.2 奧運會志願者的價值
2.3.3 奧運會志願者的動機
2.3.4 奧運會志願者的管理
2.4 當前研究的主要特點
2.4.1 國內相關研究的滯後性
2.4.2 研究範圍廣,但缺乏系統性,數量也較少
2.4.3 實證研究偏多,理論研究較少
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與框架結構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調查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2.4 數理統計法
4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本研究的基本理論
4.1.1 動機理論
4.1.2 社會資本理論
4.1.3 能本管理理論
4.1.4 群體動力學理論
4.1.5 沖突與沖突管理理論
4.2 基本概念的界定
4.2.1 志願者
4.2.2 體育志願者
4.2.3 奧運會志願者
4.2.4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
4.3 奧運會志願者概述
4.3.1 奧運會志願者的形成背景
4.3.2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歷史演變
4.3.3 奧運會志願者的價值
4.4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特征
4.4.1 奧運會志願者的特征
4.4.2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特征
4.5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過程分析
4.5.1 奧運會志願者規劃
4.5.2 奧運會志願者的獲取——招募與遴選
4.5.3 奧運會志願者的培育——定位與培訓
4.5.4 奧運會志願者的使用——配置與協調
4.5.5 奧運會志願者的保留——激勵
4.5.6 奧運會志願者的考評一監督與評估
4.5.7 奧運會志願者的遣散
4.6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前瞻
4.6.1 中國志願者活動概況
4.6.2 個案分析——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志願者管理
4.6.3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優劣勢分析
4.6.4 對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思考
4.7 北京奧運會後志願者的管理
4.7.1 改革單一的培養模式,促使體育志願者培養重心的轉移
4.7.2 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保障體育志願者權益
4.7.3 完善體育志願者的激勵機制
4.7.4 建立大型賽會志願者人才庫
4.7.5 減少政府行政力量對體育志願者組織的干預,加強公民的參與意識
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5.1 結論
5.2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1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研究》專家調查問卷
附件2 專家訪談提綱
附件3 志願者訪談提綱
後記
1.1 志願者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1.2 志願者活動發展的需要
1.3 成功舉辦奧運會的需要
1.4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需要
2 文獻綜述
2.1 關于志願者的研究
2.1.1 志願者的概念
2.1.2 志願者的價值
2.1.3 志願者的動機
2.1.4 志願者的管理
2.2 關于體育志願者的研究
2.2.1 國外研究現狀
2.2.2 國內研究現狀
2.3 關于奧運會志願者的研究
2.3.1 奧運會志願者的概念
2.3.2 奧運會志願者的價值
2.3.3 奧運會志願者的動機
2.3.4 奧運會志願者的管理
2.4 當前研究的主要特點
2.4.1 國內相關研究的滯後性
2.4.2 研究範圍廣,但缺乏系統性,數量也較少
2.4.3 實證研究偏多,理論研究較少
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與框架結構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調查法
3.2.3 案例分析法
3.2.4 數理統計法
4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本研究的基本理論
4.1.1 動機理論
4.1.2 社會資本理論
4.1.3 能本管理理論
4.1.4 群體動力學理論
4.1.5 沖突與沖突管理理論
4.2 基本概念的界定
4.2.1 志願者
4.2.2 體育志願者
4.2.3 奧運會志願者
4.2.4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
4.3 奧運會志願者概述
4.3.1 奧運會志願者的形成背景
4.3.2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歷史演變
4.3.3 奧運會志願者的價值
4.4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特征
4.4.1 奧運會志願者的特征
4.4.2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特征
4.5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過程分析
4.5.1 奧運會志願者規劃
4.5.2 奧運會志願者的獲取——招募與遴選
4.5.3 奧運會志願者的培育——定位與培訓
4.5.4 奧運會志願者的使用——配置與協調
4.5.5 奧運會志願者的保留——激勵
4.5.6 奧運會志願者的考評一監督與評估
4.5.7 奧運會志願者的遣散
4.6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前瞻
4.6.1 中國志願者活動概況
4.6.2 個案分析——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志願者管理
4.6.3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優劣勢分析
4.6.4 對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的思考
4.7 北京奧運會後志願者的管理
4.7.1 改革單一的培養模式,促使體育志願者培養重心的轉移
4.7.2 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保障體育志願者權益
4.7.3 完善體育志願者的激勵機制
4.7.4 建立大型賽會志願者人才庫
4.7.5 減少政府行政力量對體育志願者組織的干預,加強公民的參與意識
5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5.1 結論
5.2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1 《奧運會志願者管理研究》專家調查問卷
附件2 專家訪談提綱
附件3 志願者訪談提綱
後記
序
志願者活動是許多公益活動賴以運行的重要社會機制。奧運會離開了志願者是無法想象的。奧運會之所以需要志願者,不僅因其可提供大量的人力資源,從而降低舉辦奧運會的成本,使這一盛事成為可能,更因其有著不可取代的社會價值;對奧運會而言,志願者可保持和提高奧運會的人文價值,縮短奧運會與大眾的距離,促進國際溝通與相互了解;對社會新風。然而,奧運會志願者的組織與管理卻並非易事。奧運會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崗位眾多,千頭萬緒。集數萬之眾,讓他們在本不熟悉的崗位上協調一致,卓有成效地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愛心與激情,還有理性的分析與籌劃。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不久,作者便敏銳地覺察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于是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旨在深入對奧運會志願者組織管理的理性認識。當時這一領域尚處邊緣地帶,研究難度較大。作者克服了開拓性研究中難以回避的種種困難,如資料稀缺、基礎薄弱等,最終拿出了讓同行稱道的成果。令人欣慰的是,這一成果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對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的組織管理工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希望作者沿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取得更多的成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