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回歸︰科學的社會建構的實踐解讀

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回歸︰科學的社會建構的實踐解讀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邢冬梅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21109X
  • ISBN13:9787030211095
  • 裝訂:平裝 / 25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科學的社會建構學術潮流發展演變的梳理和批判,對實踐的科學觀的理論基礎、概貌和意義進行說明和刻畫,提出科學的本質是實踐和文化,用“參與”的視角取代傳統的“旁觀”的視角來審視科學,用對科學的操作性語言描述,取代表征性語言描述,明確提出用“過程客觀性”代替“實體客觀性”是科學的“客觀性回歸”。

  本書適于科學技哲學工作者、科學社會學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大學師生閱讀。
 

目錄

總序
緒論
  第一節 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理論貢獻及其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後SSK及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實踐轉向
  第三節 本書寫作的研究指向及對應章節
  第四節 本書研究主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文獻綜述
上篇“是”與“應該”的科學
 第一章 導論︰現實的科學與標準科學觀中的科學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科學︰理想與現實的疏離與沖突
  第三節 對科學的社會理論批判︰科學是控制、是權力
  第四節 對科學的哲學反思批判︰科學是一種選擇
 第二章 科學的社會建構︰對科學反思批判的理論匯聚
  第一節 科學的社會建構的現實源起
  第二節 科學的社會建構的思想淵源
  第三節 科學社會建構的基本理論及其演變
 第三章 回溯式的科學與進行中的科學
  第一節 科學範式中的歷史情境性
  第二節 《利維坦與空氣泵》與反輝格科學史觀
  第三節 行動中的兩面神科學
  第四節 異質性、耦合、突現——時間中生成演化的科學
下篇 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回歸
 第四章 作為實踐的科學
  第一節 作為實踐的科學與表征性科學的基礎性問題
  第二節 作為實踐的科學︰從“範式”到沖撞
  ……
 第五章 科學實踐︰世界與我們雙向建造
 第六章 實踐的科學與客觀性回歸
結語︰實踐的科學與科學的文化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怎樣認識、理解和分析當代科學哲學的現狀,是我們把握當代科學哲學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推進它在可能發展趨勢上獲得進步的重大課題,有必要將其澄清。

如何理解當代科學哲學的現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明尼蘇達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于 00年出了一部書《Minnesota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書中有作者明確地講︰“科學哲學不是當代學術界的領導領域,甚至不是一個在成長的領域。在整體的文化範圍內,科學哲學現時甚至不是最寬廣地反映科學的令人尊敬的領域。其他科學研究的分支,諸如科學社會學、科學社會史及科學文化的研究等,成了作為人類實踐的科學研究中更為有意義的問題、更為廣泛地被人們閱讀和論爭的對象。那麼,也許這導源于那種不景氣的前景,即某些科學哲學家正在向外探求新的論題、方法、工具和技巧,並且探求那些在哲學中關愛科學的歷史人物。”�從這里,我們可以感覺到科學哲學在某種程度上或某種視角上地位的衰落⊙而且關鍵的是,科學哲學家們無論是研究歷史人物,還是探求現實的科學哲學的出路,都被看做是一種不景氣的、無奈的表現。盡管這是一種極端的看法。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學哲學在近30年的發展中,失去了能夠影響自己同時也能夠影響相關研究領域發展的研究範式。因為,一個學科一旦缺少了範式,就缺少了綱領;而沒有了範式和綱領,當然也就失去了凝聚自身學科、同時能夠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的能力,所以它的示範作用和地位就必然地要降低。因而,努力地構建一種新的範式去發展科學哲學,在這個範式的基底上去重建科學哲學的大廈,去總結歷史和重塑它的未來,就是相當重要的了。

換句話說,當今科學哲學是在總體上處于一種“非突破”的時期,即沒有重大的突破性的理論出現。目前我們看到最多的是,歐洲大陸哲學與大西洋哲學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自然科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哲學之間的彼此借鑒與交融;常規科學的進展與一般哲學解釋之間的踫撞與分析。這是科學哲學發展過程中歷史地、必然地要出現的一種現象,其原因就在于︰第一,從 世紀的後歷史主義出現以來,科學哲學在元理論的研究方面沒有重大的突破,缺乏創造性的新視角和新方法。第二,對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困難,無論是什麼樣的知識背景出身的科學哲學家,對新的科學發現和科學理論的解釋都存在著把握本質的困難,它所要求的背景訓練和知識儲備都愈加嚴苛。第三,純分析哲學的研究方法確實有它局限的一面,需要從不同的研究領域中汲取和借鑒更多的方法論的視角;但同時也存在著對分析哲學研究方法的忽略的一面,輕視了它所具有的本質的內在功能,需要對分析哲學研究方法在新的層面上進行發揚光大。第四,試圖從知識論的角度綜合各種流派、各種傳統去進行科學哲學的研究,或許是一個有意義的發展趨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任一種單純思維趨勢的片面性,但是這確是一條極易走向“泛文化主義”的路子,從而易于將科學哲學引向歧途。第五,由于科學哲學研究範式的淡化及研究綱領的游移,導致了科學哲學主題的邊緣化傾向;更為重要的是,人們試圖用從各種視角對科學哲學的解讀來取代科學哲學自身的研究,或者說把這種解讀誤認為是對科學哲學的主題研究,從而造成了對科學哲學主題的消解。

然而,無論科學哲學如何發展,它的科學方法論的內核不能變。這就是︰第一,科學理性不能被消解,科學哲學應永遠高舉科學理性的旗幟;第二,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不能被消解,它從來就是科學哲學賴以存在的基礎;第三,語言哲學的分析方法及其語境論的基礎不能被消解,因為它是統一科學哲學各種流派及其傳統方法論的基底;第四,科學的主題不能被消解,不能用社會的、知識論的、心理的東西取代科學的提問方式,否則科學哲學就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前提。

在這里,我們必須強調指出的是,不弘揚科學理性就不叫“科學哲學”,既然是“科學哲學”就必須弘揚科學理性。當然,這並不排斥理性與非理性、形式與非形式、規範與非規範研究方法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統一。我們所要避免的只是“泛文化主義”的暗流,而且無論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泛文化主義”,都不可能指向科學哲學的“正途”。這就是說,科學哲學的發展不是要不要科學理性的問題,而是如何弘揚科學理性的問題,以什麼樣的方式加以弘揚的問題。中國當下人文主義的盛行與泛揚,並不證明科學理性的不重要,而是在科學發展的水平上,由社會發展的現實矛盾激發了人們更期望從現實的矛盾中,通過人文主義的解讀,去探求新的解釋。但反過來講,越是如此,科學理性的核心價值地位就越顯得重要。人文主義的發展,如果沒有科學理性作基礎,那就會走向它關懷的反面。這種教訓在中國的社會發展中是很多的,比如有人在批評馬寅初的人口論時,曾以“人是第一可寶貴的”為理由。在這個問題上,人本主義肯定是沒錯的,但缺乏科學理性的人本主義,就必然地走向它的反面。在這里,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科學理性與人文理性是統一的、一致的,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個不同的視角,並不存在矛盾。在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人文理性拓展和延伸了科學理性的邊界。但是人文理性不等同于人文主義,這正像科學理性不等同于科學主義一樣。堅持科學理性反對科學主義,堅持人文理性反對人文主義,應當是當代科學哲學所要堅守的目標。

我們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前存在的某種科學哲學研究的多元論與20世紀後半葉歷史主義的多元論有著根本的區別。歷史主義是站在科學理性的立場上,去訴求科學理論進步綱領的多元性;而現今的多元率,是站在文化分析的立場上,去訴求對科學發展的文化解釋。這種解釋雖然在一定層面上擴張了科學哲學研究的視角和範圍,但它卻存在著文化主義的傾向,存在著消解科學理性的傾向性。在這里,我們千萬不要把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混為一談。這二者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因為技術哲學自身本質地賦有著更多的文化特質,這些文化特質決定了它不是以單純科學理性的要求為基底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