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盆地是沙漠化發生的典型地區。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研究方法,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對歷史文獻、遙感影像、考古資料、野外考察、歷史地圖以及實驗測年等資料的綜合分析,重建了民勤盆地典型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格局,揭示了古綠洲的時空演變過程,並對古綠洲演變及沙漠化的成因進行了探討;以遙感數據為主要信息源,以大致10年左右的時間問隔,系統地復原了近50年來民勤綠洲的演變過程。
本書可供從事沙漠與沙漠化、景觀生態、歷史地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干旱區環境演變等方面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參考,也可為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借鑒。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科學意義
一、全球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
二、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與全球變化
第二節 歷史時期干旱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一、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二、干旱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三、民勤盆地開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民勤盆地概況
第一節 自然地理概況
一、石羊河流域
二、民勤盆地
第二節 社會經濟概況
一、概述
二、農業
三、工業
第三節 民勤盆地的生態問題
一、生態問題的嚴重性
二、水資源問題
三、生態環境惡化
四、土地沙漠化嚴重
第三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第一節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文獻資料手段
三、野外考察
四、遙感影像解譯
五、考古學方法
六、樣品測年
第二節 遙感圖像處理
一、處理環境
二、遙感資料
三、圖像預處理
四、遙感影像增強處理
五、DEM與立體影像圖制作
第三節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遙感解譯方法
一、解譯流程
二、解譯標志的建立
三、影像解譯
第四節 近50年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蓋信息提取
第四章 考古調查與遙感影像解譯
第一節 沙井文化遺跡調查
一、沙井文化遺跡的空間分布
二、典型沙井文化遺址調查
第二節 古城址的考古調查
一、重點古城址調查
二、漢武威、宣威城址考證
第三節 古墓葬、墓群調查
一、古墓群分布
二、古墓群簡介
三、關於墓葬的時代
第四節 長城遺跡調查
第五節 古綠洲解譯
第五章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第一節 水環境變遷概述
一、終端湖的演變
二、沙井一匈奴時期
三、歷史時期
第二節 沙井與匈奴時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
一、沙井文化時期
二、匈奴時期
第三節 漢代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綠洲開發
二、歷史遺跡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復原
第四節 魏晉時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綠洲開發
二、歷史遺跡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第五節 南北朝至元代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
一、南北朝時期
二、隋代
三、唐代
四、西夏時期
五、元代
六、歷史遺跡
七、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概況
第六節 明代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重建
一、建制與疆域
二、土地利用措施
三、歷史遺跡
四、土地開墾
五、干旱、洪澇與沙漠化
六、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
第七節 清代至中華民國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土地開發政策
二、土地墾殖
三、干旱、洪澇災害與沙漠化
四、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情況
第八節 歷史時期的綠洲變化及成因分析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的變化
二、墾殖綠洲的變化
三、綠洲變化的氣候背景
四、變化成因分析
第六章 近50年來的綠洲變化
第一節 綠洲面積和位置的變化
一、綠洲面積的變化
二、綠洲空間位置的變化
三、綠洲時間上的變化
第二節 變化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的變化
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的變化
三、綠洲化與荒漠化
四、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
五、近50年來綠洲變化成因
六、民勤綠洲變化調整對策
第七章 結束語
一、基本結論
二、經驗與教訓
主要參考文獻
彩圖
第一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科學意義
一、全球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
二、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與全球變化
第二節 歷史時期干旱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一、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二、干旱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意義
三、民勤盆地開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民勤盆地概況
第一節 自然地理概況
一、石羊河流域
二、民勤盆地
第二節 社會經濟概況
一、概述
二、農業
三、工業
第三節 民勤盆地的生態問題
一、生態問題的嚴重性
二、水資源問題
三、生態環境惡化
四、土地沙漠化嚴重
第三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第一節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文獻資料手段
三、野外考察
四、遙感影像解譯
五、考古學方法
六、樣品測年
第二節 遙感圖像處理
一、處理環境
二、遙感資料
三、圖像預處理
四、遙感影像增強處理
五、DEM與立體影像圖制作
第三節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遙感解譯方法
一、解譯流程
二、解譯標志的建立
三、影像解譯
第四節 近50年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蓋信息提取
第四章 考古調查與遙感影像解譯
第一節 沙井文化遺跡調查
一、沙井文化遺跡的空間分布
二、典型沙井文化遺址調查
第二節 古城址的考古調查
一、重點古城址調查
二、漢武威、宣威城址考證
第三節 古墓葬、墓群調查
一、古墓群分布
二、古墓群簡介
三、關於墓葬的時代
第四節 長城遺跡調查
第五節 古綠洲解譯
第五章 歷史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第一節 水環境變遷概述
一、終端湖的演變
二、沙井一匈奴時期
三、歷史時期
第二節 沙井與匈奴時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
一、沙井文化時期
二、匈奴時期
第三節 漢代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綠洲開發
二、歷史遺跡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復原
第四節 魏晉時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綠洲開發
二、歷史遺跡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第五節 南北朝至元代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
一、南北朝時期
二、隋代
三、唐代
四、西夏時期
五、元代
六、歷史遺跡
七、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概況
第六節 明代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重建
一、建制與疆域
二、土地利用措施
三、歷史遺跡
四、土地開墾
五、干旱、洪澇與沙漠化
六、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
第七節 清代至中華民國時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重建
一、土地開發政策
二、土地墾殖
三、干旱、洪澇災害與沙漠化
四、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情況
第八節 歷史時期的綠洲變化及成因分析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的變化
二、墾殖綠洲的變化
三、綠洲變化的氣候背景
四、變化成因分析
第六章 近50年來的綠洲變化
第一節 綠洲面積和位置的變化
一、綠洲面積的變化
二、綠洲空間位置的變化
三、綠洲時間上的變化
第二節 變化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的變化
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的變化
三、綠洲化與荒漠化
四、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
五、近50年來綠洲變化成因
六、民勤綠洲變化調整對策
第七章 結束語
一、基本結論
二、經驗與教訓
主要參考文獻
彩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