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百余年前中國學術開始現代轉型以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歷經幾代學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觀成就。學術翻譯在其中功不可沒,嚴復的開創之功自不必多說,民國時期譯介的西方學術著作更大大促進了漢語學術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學人開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堅船利器外尚有學問典章可資引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術界又開始了一輪至今勢頭不衰的引介國外學術著作之浪潮,這對中國知識界學術思想的積累和發展乃至對中國社會進步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新一輪西學東漸的同時,中國學者在某些領域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論著,發表了不少有價值的論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東西學術精義的果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企盼著,既有著自身深厚的民族傳統為根基、呈現出鮮明的本土問題意識,又吸納了國際學術界多方面成果的學術研究,將會日益滋長繁榮起來。

《歷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闡釋》是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柴爾德的著作。這本書是對文化歷史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分析概念的運用、研究過程以及材料闡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作的一番全面說明和詳盡解釋。 本書除了《歷史的重建》這本小冊子外,還收錄了柴爾德的九篇單獨論文,特別附上了他生前發表的最後兩封重要信件《回顧》和《告別辭》,以便充分體現他的學術思想軌跡以及對考古學作出的貢獻,並為我們了解文化歷史考古學的研究範例以及這門學科的發展,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目錄

中譯本序
前言
第一章 考古學研究什麼?
第二章 考古學的歷史有多長?
第三章 什麼是“考古遺存”?
第四章 它有什麼用處?
第五章 它是何時制作的?
第六章 那是多久以前發生的?
第七章 它們的主人是誰?
第八章 史前發生了什麼?
第九章 考古學有什麼優勢?
索引
附錄
考古學與人類學
考古學與社會進步
 

正值柴爾德去世50周年之際9上海三聯書店準備出版他的系列著作,具有紀念和學習的雙重意義。對于一般的考古學家來說,在共身後50年的遺作大概只剩下歷史價值了。但是,當我們在閱讀柴爾德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寫的著作時,仍然可以體會剄其巨大的魅力和深邃的洞察力。而在國際上,雖然20世紀60年代歐美的新考古學變革已使柴爾德所倡導的文化歷史考古學範例成為歷史的過客,但是他的名字仍不斷為現代考古學家提起,他的見解仍然被引用和提及。柴爾德不愧為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考古學家之一,鬩讀和學習他的著作,可以作為一面鏡子來檢視我們自己的工作。我國學界一苴提倡用馬宄思主義唯物觀未解釋考古資料,但是能像柴爾德那樣利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而非教條術語束闡釋歷史演變的實在少之又少。盡管我圄學界一些學者堅持以傳統的文化歷史範例為導向,但是能夠像柴爾德那樣用考古材料來追溯區域文化歷史軌跡、解讀物質材料中的社會歷史信息,並闡釋頭發展動力的著作也是鳳毛麟角。因此,在世界考古學飛速發展的今天,翻譯介紹柴爾德的著作雖然在時間上顯得有點滯後,但是可以讓我們補上重要的一課。這就是,即使是從傳統的考古學方法而言,我們仍有太多的不足有待反思,仍有許多重要的內容值得我們學習。

柴爾德于1892年4月14日出生于澳大利亞的悉尼,是一位英圄保守教會神甫的兒子。他早年在悉尼大學學習,對社會主義跛治較感興趣,1914年迸入英圄牛津大學學習,師從亞瑟‧伊文思(A.Bvans)和約翰‧邁爾斯(J.Myres)。1916年,他回剄澳大刺亞從事一系列的左翼逅動。在對跛治感剄幻滅之後,柴爾德又回過頭來研究考古學。柴爾德在1927年至1946年間任愛丁堡大學的考古學教授,1946年至1956年閭任倫敦大學考古研究所所長。在20世紀20車代,柴爾德以其對歐洲史前史的系統研兗確立了自己的學木地位,他不但在材料妁綜合分析上開創了一種其他學者難以企及的途徑,而且他采用了一種唯物論的視角來對近東和歐洲文明的起源提出了一種進化論的闡釋。他對考古材料的詳細掌握程庋一直為學界所稱道,他定期周游歐洲,造訪各地博物館和發掘地點來了解考古資料和信息。他有驚人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使得他能夠看出距蘺遙遠地區出土器物之間的相似性。他以能夠閱讀多種歐洲語言而閬名,這使他能夠從歐洲許多國家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找剄自已需要的材料和線索,並編撰剄自已的論著中。這些著作將世界各地發現的材料,與他所分析的材料和思路結合起來,為讀者提供一個歷史文化演變的整體闡釋。柴爾德在材料掌握和理論闡釋上啪出色成就,被美圄著名考古學家莫維斯(H.L.Movius)稱為“我們時代一流的史前考古學家”,並被布雷德伍德(R.J,Braidwood)譽為“考古學極為罕見的偉大綜述者”。莢圄考古學家皮戈特(S.Piggot)稱他“是英圄,也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史前學家”。他的著作被譯成中丈、捷克丈、荷蘭大、法文、德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日文、波蘭文、俄文、西班牙文、瑞典文和土耳其文。在他去世之後食許多學者專門研究他的思想、工作和研究的各個方面,剖析他的思想和觀點,追溯他考古學探索的心路歷程。歐莫考古界還召開紀念柴爾德的學術討論會,出版專題論文集,緬懷他為考古學作出的貢獻,以及留給我們至今仍具現實意義的歷史饋贈。

柴爾德之前,也即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考古學可以被稱為“迸化考古學”。自丹麥史前學家湯姆森(C.Thomscn)于1816年剄1819年閂確立了以石、銅、鐵等三傘以技術發展特點為標準的相對斷代方法後,史前考古學有了最基本的方法。當時,考古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耍確定遺址和出土文物的年代,器物技術特點的早晚發展規律成為類型學斷代法則的一個主要依椐。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發表,進一步為史前考古學探究人類遙遠的過去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生物進化論的指導下,在地質學方法的幫助下,考古學家們把器物類型看作是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中的“標睢化石”一樣的單位,用它來建立人類文化發展的直線發展軌跡。比如,法圄舊石器考古學家莫爾蒂耶(G.de Mortillet)就以一系列石器類型和技術命名的時期來建立和地質時代一樣的相對年代單位,並認為法圄的舊石器文化發展序列可用于世界上任何地區的史前文化發展的過程。于是,用“階段”和“時期”采編排人類的史前史,用典型器物來劃分時代,以典型遺址作為命名時期或文化的依據,成為這個階段史前研究的主要範例。英國考古學家丹尼爾(G.Daniel)指出,19世紀的考古學家用他們的發現,組織起一幅完仝是地質學色彩的史前史。人類的工具和器物好比地層中的化石,人類的文化遺存就好像是根據這些化石紐合特點劃分的時期和階段。在這一時期,瑞典考古學家蒙特柳斯(O.Montelius)完善了考古類型學方法,將三期論的各個時代用器物類型特點及其變化做進一步細分,進而延伸剄歷史時期。這個以類型學建立的相對年代學框架被應用于整個歐洲,並采用交叉斷代的比較延伸剄了近東。而傳播遷移論成為闡釋文化變遷的主要依據,把新文化因素的產生歸因于新人群的入侵或取代。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