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余年前中國學術開始現代轉型以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歷經幾代學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觀成就。學術翻譯在其中功不可沒,嚴復的開創之功自不必多說,民國時期譯介的西方學術著作更大大促進了漢語學術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學人開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堅船利器外尚有學問典章可資引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術界又開始了一輪至今勢頭不衰的引介國外學術著作之浪潮,這對中國知識界學術思想的積累和發展乃至對中國社會進步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新一輪西學東漸的同時,中國學者在某些領域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論著,發表了不少有價值的論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東西學術精義的果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企盼著,既有著自身深厚的民族傳統為根基、呈現出鮮明的本土問題意識,又吸納了國際學術界多方面成果的學術研究,將會日益滋長繁榮起來。
《歷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闡釋》是英國著名考古學家柴爾德的著作。這本書是對文化歷史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分析概念的運用、研究過程以及材料闡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作的一番全面說明和詳盡解釋。
本書除了《歷史的重建》這本小冊子外,還收錄了柴爾德的九篇單獨論文,特別附上了他生前發表的最後兩封重要信件《回顧》和《告別辭》,以便充分體現他的學術思想軌跡以及對考古學作出的貢獻,並為我們了解文化歷史考古學的研究範例以及這門學科的發展,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