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有影響的一個科學哲學學派有這樣一種嘗試,即用一條嘎率計算的定理——貝葉斯定理來建立對科學的說明。第二種傾司是“新實驗主義《the new experimental-ism)”,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科學中實驗的本質和作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分別對這些思想流派進行了描述和評價。最近的研究,尤其是南希‧卡特賴號(Nancy
Cartwright)的研究,把有關科學中所出現的規律的本質問題提到了顯著地位,因此,新的這一版專門闢出一章討論這一話題,以便與有關科學的實在論解釋和反實在論解釋的爭論齊頭並
對于那些使我知道如何修訂本書的同事和學生,我不想一一列出他們的名字。1997年6月在悉尼舉行了“走過 年的《科學究竟是什麼?》”國際研討會,這次會議使我獲益匪淺。我要感謝那次研討會的主辦方︰英國文化委員會(the British Council)、昆士蘭大學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開放大學出版社(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哈克特出版公司(Hackett PublishingCompany)和《出版之樹》(Uitgeverij Boom)雜志社,還要感謝那些參加和參與這一活動的同事和老朋友。這件事極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氣,並且激勵我從事包括重寫這本教科書這樣的重要工作。大部分重寫工作是在我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狄布涅爾科學技術史研究所(the Dibner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e‧hnology,MIT)的研究員時完成的,我要對這家研究所表達感激之情。對于從事某種需要聚精會神的工作而言,我不可能期望還有比這里更有益和能提供更多支持的環境。我要感謝哈索克‧張(Hasok Chang),他仔細閱讀了本書的手稿並且提供了有益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