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與混沌的臨界

秩序與混沌的臨界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季衛東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684364
  • ISBN13:9787503684364
  • 裝訂:269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誤判死刑的沉冤是怎樣發生的?對法院誤判怎樣追究國家賠償責任?愛國,何不守法?本書分為三輯:解構、不確定性以及法的生成;透過個案看機制;秩序轉型的對話與溝通,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季衛東,教授,1957年出生於南昌市。1983年從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留學日本,獲得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90年就任神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正教授至今。1991年至92年期間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兼任日本法社會學會理事、亞洲太平洋論壇(淡路會議)研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CIDEG學術委員、國際高等研究所企畫委員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社會學、比較法學、中國法與政治。主要著作有《超近代的法》、《法治秩序的建構》、《現代中國的法制變遷》、《憲政新論》、《法律程序的意義》、《中國審判的構圖》等。
 

目錄

第一輯 解構、不確定性以及法的生成
重新界定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被漠視的與被扭曲的
解讀引咎辭職條款
生死的博弈:從核准權回收到刑法改革
誤判死刑的沉冤是怎樣發生的?
對法院誤判怎樣追究國家賠償責任?
城市本該飄溢平等自由的空氣
作為護身符的艾滋隱私權
送法上網
讓律師邁上新台階
律師的重新定位與職業倫理
直面法律摩擦
以法治指數為鑒
第二輯 透過個案看機制
網絡空間也須維權
「饅頭血案」引發的法治困境
彭宇案的公平悖論
異化的「患者同意權」
不可寄望「環境風暴」
問責與制度環境
還我法律爪與牙
人治與狗患
國家「私營化」的怪味豆
貪官的懺悔與制度反省
「牙防組」事件公益私訴啟示
解放奴工之路
加強勞工的談判地位
作為隱喻的ATM犯罪
愛國,何不守法?
制定新聞法當其時
立法改革的「反芻胃」模式
第三輯 秩序轉型的對話與溝通
審判的輿論空間里流動的多元規范——在中國政法大學討論制度設計的繼承與創新
從博弈行為和機制設計看中國法律秩序的特征——清華大學法學院講演記錄稿
東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法治路徑
以社會最小代價獲取民主化最大成果——探討中國政治改革「軟著陸」的制度設計
推進改革不能因噎廢食——與一位德高望重的經濟學家的對話
決策的程序和語法——《羅伯特議事規則》中文版序
中國傳統的財產法秩序與訴訟——《財產權利的貧困》序
職業倫理的陶冶與法學教育——《法律職業主義》序
外來人口與大城市的轉型(記者訪談)
什麽是中國的正身(記者訪談)
 

在1982年,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巴黎第一大學哲學教授米歇爾·塞瑞斯(Michel Serres)出版了詩集《生成》。其中有一段寫道:

「此外,現在,有一條紐帶。
還有迷茫的大海┅┅
波與濤的起伏、分歧以及反復,
節秦或韻律,亂流漩渦的動態┅┅
幼帶突然中斷,於任何所到之處┅┅
脆弱的,不穩定的——那紐帶
特色也顯現出來。」

這樣的意境,似乎暗示了世界即將陷入宏偉敘事終結、意識形態分崩離析的混沌。

就在同一年,中國段布了所謂「改革開放憲法」,啟動了一次聲勢浩大,但方向和目標卻並不很明晰的遠航。沒有詳細的海圖,有著「四項基本原則」的羅盤以及振興經濟的共識。所以,政府不得不增強對試錯過程的寬容以及立足一實踐的反思理性。從而也使制度化、立法以及政策思考的話語紐帶逐漸呈現出就像賽瑞斯描繪的那種無規則性碎片的景觀。從中能夠看到解構後的堆積,或者解釋性回旋的余地,或者創造性破壞,或者在混亂中重組的秩序。

從那時開始算起,四分之一世紀的光陰已經逐浪而去。人們開始追問:究竟「生成」了什麽樣的新文明?在激湍中還應該怎樣促進和引導「生成」?

不得不承認,政府以及法律人也一直在致力於對奇妙的偶然進行非隨機化處理和技術加工,使之轉寫到制度設計方案之中,但是,嶄新的結構尚未成形。實際上,億萬張蛛網般的人際關系縱橫交錯,使許多創造性舉措糾纏其中,最後像被粘住的蜻蜓,飛不了,走不動,最後只留下被抽空精髓、分享營養之後的殘骸。凡此種種都不斷地引起制度的功能瘴礙,並且導致某種「網絡混沌」。

盡管如此,歷史畢竟在逶迤地向前延伸——從計划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從自由裁量到程序正義,從專斷支配到民主法治,等等c這就是1982年中國憲法體制變遷的主要軌跡。而我個人的學術生涯以及思考的軌跡,基本上與之同步。為經濟、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的發展而欣喜,也為短暫的倒退或停滯而憂憤——諸如此類的現實關懷都在研究和寫作中留下了鮮明的烙印。

一般而言,在意識形態的向心力弱化之後,結構的維持、演化以及改編調整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國家的權力和規范,因而很容易落人徹底法律實證主義的陷阱。為了防止這種偏頗,同時也避免反過來滑向極端民粹主義的泥潭,有必要從相互的本質直觀(如阿爾夫勒德·舒茨Alft·edSchutz關於日常生活多元化分析的現象學)、正當性說明(如卡爾·曼海穆Karl Mannheim關於意識形態和時代解釋的知識社會學)、人類道德(如埃麥紐爾·勒維那斯Emmanuel LGvinas關於個人對他者責任的道德論)、社會正義(如約翰·羅爾斯Jhon Rawls關於分配公平和政治自由的正義論)等視角來觀察現象,不斷思索和討論法學理論上的一些基本問題,並發展出一種以溝通、相互理解以及重疊性共識為基礎的新的程序民主主義的制度安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