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中共有8篇文章。分別對我們忽略了的「民情腐敗」以及「民事審判的效益與成本分析」、「刑事辯護效果差的症結何在」等問題以實踐的視角進行了研討。另有一篇《證據的沖突與價值的選擇》對「奸淫幼女犯罪」司法解釋以真實個案為切入點進行了分析。《法律的底色》就《今日說法》評析的案例以獨特的視角做了深度分析,進而就我們習以為常的「冰冷」或「無情」的法律,提出能否添加充滿人文關懷意味的「溫暖的底色」。
七年心路,一朝成書。學問道上,漸行漸深,猶入森林。有一種隱喻般的感覺:「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在這學術登臨的征途中,時常念及在天目山看到參天古木時的那種震撼:筆直如削、粗壯無比、昂然向天!震撼更在於如奧修所言一棵樹想要到達天空,根就必須進入更深的地下;震撼不僅在於一排排古木讓我以具象直觀的方式感知人類大師在歷史的深處指引相伴的身影;震撼更在於這些巨木承接陽光雨露,無須登頂,一心向上,超拔本身即是高度,可見立處皆真!
猶在於學術不僅是學者心靈幸福的事業和心懷於民而廣濟天下的抱負,更在於是一個國度的精神領路人、導師和良心,能為人們提供經過深思熟慮的、合理的生活信仰。
目錄
自序
理念論
效率與程序和諧論
一、問題的緣起與指歸
二、效率觀念的導入·程序公正的指向·和諧的哲學理路
三、程序對效率的立法定位
四、「司法流程」中效率與程序沖突的實證分析
五、和諧論:給予程序與效率以革舊鼎新的結論
論良法的惡性循環
一、實證分析:通過案例審視良法的惡性循環
二、從法理與法社會學進一步反思良法的惡性循環
三、若干啟示與全新法律理念的重構
質疑「不枉不縱」
一、「枉」與「縱」:四種模式的簡要分析
二、追溯與反思:對烙有時代特征教材語境的版本解讀
三、摒棄「不枉不縱」的多維度論證
四、沒有結束的結尾
刑事訴訟的時空支點:權利平衡論——被害人權利保障新論
一、背景與現狀:對被害人權利失衡的深度分析
二、原理和價值:權利平衡論的要義
三、和諧及創新:權利平衡視閾下被害人權利保障的制度創新
懲罰與保障:並重還是側重——兼論我國刑事訴訟理念的重構
一、問題的提出
二、對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定「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檢視
三、懲罰與保障:側重還是並重
四、倡導「側重論」——側重保障人權
五、結語
仲裁概念考
一、研究仲裁概念的價值
二、對現有仲裁概念的檢討
三、統一的仲裁概念及其向度
仲裁理念論
一、為什麼要研究仲裁的理念
二、我國應確立怎樣的仲裁理念
三、結語
法治的時間刻度——以蘇力的名義為學術辯護
一、回顧與小結
二、以蘇力的名義為學術辯護
三、結語
論執法時代的到來
一、立法時代的標識與立法時代的執法
二、位移於執法時代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三、位移於執法時代的價值及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程序論
名案經典:程序公正的實證分析與原則的創制
一、由名案到經典:一起不尋常的刑事案件凸顯程序公正的價值
二、程序公正為何如此重要
三、余論:名案經典創制出新的「推定無罪」原則
質疑「發回重審」
一、檢索與甄別
二、質疑與評析
三、結論與建議
訴權的維護及其限制——兼論建立我國濫訴賠償制度的必要性
一、「一紙訴狀將某某推到了被告席上」合理嗎?
二、我國濫訴問題面面觀
三、建立我國濫訴賠償制度的必要性
程序的配套與部門法的銜接——以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為例
建構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之我見
一、檢視我國關於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界說與立法現狀
二、建構我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應當考慮的因素
三、建構我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幾點設想
論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重構
一、排除合理懷疑與內心確信證明標准的淵源及其內涵
二、對我國現行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反思與檢討
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重構
二、真實個案的案情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中的分歧意見
四、克服兩種有缺陷的行為定式,在價值層面做出合理選擇
五、結語
法律的底色——以《今日說法》案例所做的法社會學分析
后記
理念論
效率與程序和諧論
一、問題的緣起與指歸
二、效率觀念的導入·程序公正的指向·和諧的哲學理路
三、程序對效率的立法定位
四、「司法流程」中效率與程序沖突的實證分析
五、和諧論:給予程序與效率以革舊鼎新的結論
論良法的惡性循環
一、實證分析:通過案例審視良法的惡性循環
二、從法理與法社會學進一步反思良法的惡性循環
三、若干啟示與全新法律理念的重構
質疑「不枉不縱」
一、「枉」與「縱」:四種模式的簡要分析
二、追溯與反思:對烙有時代特征教材語境的版本解讀
三、摒棄「不枉不縱」的多維度論證
四、沒有結束的結尾
刑事訴訟的時空支點:權利平衡論——被害人權利保障新論
一、背景與現狀:對被害人權利失衡的深度分析
二、原理和價值:權利平衡論的要義
三、和諧及創新:權利平衡視閾下被害人權利保障的制度創新
懲罰與保障:並重還是側重——兼論我國刑事訴訟理念的重構
一、問題的提出
二、對刑事訴訟法第1條規定「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檢視
三、懲罰與保障:側重還是並重
四、倡導「側重論」——側重保障人權
五、結語
仲裁概念考
一、研究仲裁概念的價值
二、對現有仲裁概念的檢討
三、統一的仲裁概念及其向度
仲裁理念論
一、為什麼要研究仲裁的理念
二、我國應確立怎樣的仲裁理念
三、結語
法治的時間刻度——以蘇力的名義為學術辯護
一、回顧與小結
二、以蘇力的名義為學術辯護
三、結語
論執法時代的到來
一、立法時代的標識與立法時代的執法
二、位移於執法時代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三、位移於執法時代的價值及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程序論
名案經典:程序公正的實證分析與原則的創制
一、由名案到經典:一起不尋常的刑事案件凸顯程序公正的價值
二、程序公正為何如此重要
三、余論:名案經典創制出新的「推定無罪」原則
質疑「發回重審」
一、檢索與甄別
二、質疑與評析
三、結論與建議
訴權的維護及其限制——兼論建立我國濫訴賠償制度的必要性
一、「一紙訴狀將某某推到了被告席上」合理嗎?
二、我國濫訴問題面面觀
三、建立我國濫訴賠償制度的必要性
程序的配套與部門法的銜接——以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為例
建構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之我見
一、檢視我國關於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理論界說與立法現狀
二、建構我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應當考慮的因素
三、建構我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幾點設想
論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重構
一、排除合理懷疑與內心確信證明標准的淵源及其內涵
二、對我國現行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反思與檢討
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標准的重構
二、真實個案的案情
三、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中的分歧意見
四、克服兩種有缺陷的行為定式,在價值層面做出合理選擇
五、結語
法律的底色——以《今日說法》案例所做的法社會學分析
后記
序
橫渠先生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開顯了儒者襟懷和器識、境界與理想的宏願,實從《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孟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脈相傳而來。就在這一路相承的世代更迭中,古仁人同道始終秉持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公心,內中透出的自信、勇毅與剛健,一方面,鑄就了一個偉大民族在興衰榮辱中不可或缺的風骨;另一方面,則構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結構。自古至今,無論他們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是他們不易的標志。這種偉大的精神傳統絕非空谷傳響,令我輩高山仰止,心馳神往。
緣此,20世紀末我將從事了十余年的訴訟代理和刑事辯護職業變成了兼職,調入高校從事君子三樂之一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事業,一時天朗氣清,心境澄明。大抵得益於我感喟良深的律師執業經歷,也因了所引案例非書本轉述,而是寄予了我十多年光榮與夢想、挫敗與執著的歷程敘說,以生動、細微、真切而受到莘莘學子的肯認,於是心中大有「風煙俱盡,天山共色」般湛然凈靜。就在這反復的敘說中,原有的歡欣漸變成一種渴望與沉釀,試從諸多感性的個案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以一己言說追尋當初的夢想。
做理性的思考並發表自己的見識遠非當初想象的那麼簡單。常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時刻;當然,也有論說發表后「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樂。不久發現,憂思不但有仗於透辟的思力,而且「有真正見地」且不被這個稱為「信息時代」的龐雜信息所淹沒,並有機緣被「關注」,方能使批判的事業有用武之地。
從2000年到2006年7年的似水時光中,我在期待與思考中醞釀出這本《中國程序法論稿》。之所以起了一個很大的書名,首先因為書稿中論及的都是我從司法實踐中體悟的非常「中國」的問題,再就是所涉內容包括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仲裁、證據及司法制度,如不用「程序法」,實難以涵括。此外,書中的絕大部分文章是以論文體(也有法學隨筆及案例分析)發表的,叫「論稿」似更要帖些。
書稿分為三部分:理念論、程序論和實踐論。這三部分內容沒有按照學科分類,而是按照理念、程序與實踐的順序予以編排。這樣的編排不是絕對的,因為三部分中的文章互有支撐,互有照應,基本土形成了幾個大的「問題群」並以此展開研究的。對於文章之間重復的部分,收入本書時做了比較徹底的刪除,以致造成個別文章的局部感覺很「枝干」(未刪的原文發表時「枝葉繁茂」),但不至於因此害義。至於文章之間的前后順序,大致遵循一種內在的邏輯關聯或者前后的適度照應,且因出自一人之手,從語感、文風、思路、論證方式到關注的內容,都比較一致,論域也相對集中(對已發表但離「題旨」較遠的文章一概未錄),這當是以比較系統的方式整理成書的緣故吧。我甚至以為,論域相對比較集中的文章發表后整理成書,自有專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涉獵更廣,研究專深,材料新醇,載錄世弊,慧思剴切。
……
緣此,20世紀末我將從事了十余年的訴訟代理和刑事辯護職業變成了兼職,調入高校從事君子三樂之一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事業,一時天朗氣清,心境澄明。大抵得益於我感喟良深的律師執業經歷,也因了所引案例非書本轉述,而是寄予了我十多年光榮與夢想、挫敗與執著的歷程敘說,以生動、細微、真切而受到莘莘學子的肯認,於是心中大有「風煙俱盡,天山共色」般湛然凈靜。就在這反復的敘說中,原有的歡欣漸變成一種渴望與沉釀,試從諸多感性的個案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以一己言說追尋當初的夢想。
做理性的思考並發表自己的見識遠非當初想象的那麼簡單。常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時刻;當然,也有論說發表后「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樂。不久發現,憂思不但有仗於透辟的思力,而且「有真正見地」且不被這個稱為「信息時代」的龐雜信息所淹沒,並有機緣被「關注」,方能使批判的事業有用武之地。
從2000年到2006年7年的似水時光中,我在期待與思考中醞釀出這本《中國程序法論稿》。之所以起了一個很大的書名,首先因為書稿中論及的都是我從司法實踐中體悟的非常「中國」的問題,再就是所涉內容包括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仲裁、證據及司法制度,如不用「程序法」,實難以涵括。此外,書中的絕大部分文章是以論文體(也有法學隨筆及案例分析)發表的,叫「論稿」似更要帖些。
書稿分為三部分:理念論、程序論和實踐論。這三部分內容沒有按照學科分類,而是按照理念、程序與實踐的順序予以編排。這樣的編排不是絕對的,因為三部分中的文章互有支撐,互有照應,基本土形成了幾個大的「問題群」並以此展開研究的。對於文章之間重復的部分,收入本書時做了比較徹底的刪除,以致造成個別文章的局部感覺很「枝干」(未刪的原文發表時「枝葉繁茂」),但不至於因此害義。至於文章之間的前后順序,大致遵循一種內在的邏輯關聯或者前后的適度照應,且因出自一人之手,從語感、文風、思路、論證方式到關注的內容,都比較一致,論域也相對集中(對已發表但離「題旨」較遠的文章一概未錄),這當是以比較系統的方式整理成書的緣故吧。我甚至以為,論域相對比較集中的文章發表后整理成書,自有專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涉獵更廣,研究專深,材料新醇,載錄世弊,慧思剴切。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