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發展很快,許多學校相繼成立了民族管弦樂隊,通過學習民族樂器,對學生進行傳統的民族文化教育。在學習中,除對學生進行基礎技術訓練外,主要是進行合奏訓練。但是,目前適合學生的演奏技術程度、又有較好的音樂效果的樂曲很難找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近幾年的業余輔導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演奏技術的程度,作者編配了這些規模不大又容易演奏的合奏曲,適於上集體課學習樂器一至二年的學生演奏。現做以下幾點說明:
1.樂隊的編制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要盡量保持整個樂隊的音響平衡。
2.如果某個演奏員還不能完全適應樂譜的技術要求,可根據情況將分譜移高或移低八度或作某種簡化處理。
3.中阮定弦為d1、a、d、a,大阮定弦為a、d、A、D。
4.嗩吶I為高音嗩吶,嗩吶II可根據每個樂隊的情況采用中音、次中音嗩吶,也可以兩種樂器同時使用。根據使用樂器的不同,音區可以自行調整(移高或移低八度)。
5.如果樂隊沒有定音鼓,可用2—4個不同音高的花盆鼓代替,但要用定音鼓槌演奏。
6.《狂歡之夜》與舞劇《白毛女》組曲中,笛I為梆笛,笛II為曲笛。其他樂曲均用同一種笛子演奏。
7.在這些樂曲的創作過程中,曾得到蔣志超(笛子),陳家齊(嗩吶),胡志厚(管子),楊守成(笙),李光華、郝怡凡(琵琶),桂習禮、項祖華、劉月寧(揚琴),王振先、黃桂芳(三弦、中阮、大阮),王建華(打擊樂),劉長福、嚴潔敏(二胡),俞明清(大提琴),張治榮(低音提琴),王甫建、李玉寧(指揮)等先生、女士的支持與合作,在些深表謝意。
由於水平有限,此曲集肯定會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