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一部導論,對科學技術學這一復雜的跨學科領域進行了簡明而不失深度的概括,為讀者進入本領域提供了“交通圖”。科學技術學正處于發展之中,對此,本書交代了相關的歷史背景,並重點探討了核心的爭論和理論進展。書中涉及的論題包括實在論與社會建構論,話語與修辭,客觀性,實驗與理論的地位,女性主義與後殖民主義,以及公眾理解科學等等。它有兩大特色︰第一,重點討論了科學技術的哲學和社會學內涵;第二,時刻為初學者著想。對于想進入這一令人振奮領域的讀者,本書是理想的選擇。

喬‧西斯蒙多,加拿大女王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副教授。1993年獲康奈爾大學科學技術學博士學位。1993—1996年在女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此後留校任教。他是日本關西學院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美國紐約大學的訪問學者, “科學的社會研究》編輯。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科學技術學理論以及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的哲學社會問題,專著主要有︰《沒有神話的科學——論建構、實在和社會知識》,《科學的藝術》(與Boris Castel合著),《科學技術學導論》。
 

目錄

對本書的評價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科學技術學前史
第二章 庫恩革命
第三章 質疑功能主義科學社會學
第四章 分層與歧視
第五章 強綱領與知識社會學
第六章 科學技術實在的社會建構
第七章 行動者網絡理論
第八章 兩個關涉技術的問題
第九章 實驗室
第十章 爭論
第十一章 標準化與客觀性
第十二章 創建秩序,遵守規則
第十三章 女性主義科學技術學及其拓展
第十四章 修辭與話語
第十五童科學技術的非自然性
第十六章 專業知識與公眾理解科學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隨著中國在科學技術諸領域不斷取得進步,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投身于科學技術進程的研究,以及科學技術與其他活動和結構的關系的研究。 對此,我們不應感到驚奇。 在北美和歐洲,科學技術學(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簡稱S&TS)發展迅猛。 它因眾多犀利的案例研究,以及從案例研究中獲得的洞見和方法而聞名。 本書便是對這些洞見的考察。 我希望,本書能夠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學研究新手提供幫助。

在過去三十年左右的時間里,科學技術學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它目前依然方興未艾。 雖然科學技術在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但研究科學技術及其作用的學者依然較少。 因此,這個領域不斷地有創新出現,有新的解釋進路出現,有新的研究空間出現。 今天,科學技術學是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中最有生命力的領域之一。

科學技術學的一個成果是,科學技術不僅有學科差異,也存在民族差異。 這意味著,中國的科學技術學研究者在考察中國的科學技術時——英語世界的科學技術學很少關注中國的科學技術,將會發掘出不同于本書所展示的模式和動力學。 盡管本領域的許多理論洞見和方法論洞見適用于中國的科學技術,但有些洞見無疑需要調整、變換。

如果《科學技術學導論》的篇幅可以長一點的話,我將會補充近期有關科學技術劃界的工作。 科學技術學是一個新領域,它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科技哲學、科技史、科技社會學和科技人類學中全新的思維。 本書對這些起源進行了描述,對相關的理論發展和爭論進行了討論。 然而,本書沒有考慮S&TS的另一面,即更具應用性和行動主義色彩的那一面,它與理論發展是形影相隨的。 這一面常常叫做“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它的獨特源頭是一批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工作。 這些人反對核武器研究,對化學技術導致的環境危害憂心忡忡,並且致力于發展科學技術以服務于最廣泛公眾的利益。

近些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作已經把科學技術學的這兩個方面聯系起來了。 把二者聯系起來的直接方法是選擇這樣的課題,它們直接牽扯到服務于公共利益的科學技術問題。 選擇具有廣泛意義的案例進行研究,已經提升了人們對科學、技術和公共利益關系的興趣。 這不是簡單地走向對科學技術的政治學研究,而是走向對科學技術政治本性的研究。

近期最突出的一些進展包括特納(Stephen Turner)(比如,2001l)對民主社會中的專家角色的考察︰專家提出要求,認為在技術決策的時候,自己的權力應該比僅僅對決策感興趣的民眾更大。 特納試圖解釋,這些要求何以能夠與民主相容。 科林斯(H.M.Collins)和埃文斯(Robert Evans )(2003)認為,在這方面,已經獲得承認的專家的要求是合法的,即便他們典型地高估了自己的專業知識面,低估了其他人的知識面。這個主張以及適當的提法,已經成為廣泛爭論的主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