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自古以來就與混沌打交道,直至最近,科學才認識到它為宇宙中的根本力
混沌理論,最初用于理解產生暴風雨、洪水和颶風的運動,如今正被運用于從醫學、戰爭到組織如何形成、變化的社會動力學和理論。混沌正從一個科學理論演變成文化隱喻。
我們現代社會沉迷于征服和科學上駕馭我們周圍的世界。然而,非線性混沌系統(如自然、社會和個人生活)皆處在企圖預言、操縱和控制它們之外。混沌表明,我們與其抗拒生命的不確定性,不如接受它們提供的諸多可能性。
在本書中,作者全面介紹了混沌理論,闡釋了接受日常生活中混沌的七條鑒識︰1.創造;2.運用蝴蝶力量;3.行雲流水;4.上下求索;5.觀世術;6.在時間內生活;7.回歸整體。假如你一度感到生活失控、趨于混沌,科學有一條重要忠告︰生活即混沌,那才是激動人心的事。
除中文版外,本書還被譯為德文、日文、希臘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語言出版。
約翰‧布里格斯(1945- ),1981年獲美學和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學英語語言、比較文學和寫作系教授,著有《丹爐之火--創造必天才的煉丹術》、《隱喻--詩之邏輯》、《分形--混沌之模式》等8本書,與F‧戴維‧皮特合著《湍鑒--渾沌理論與整體性科學導引》。
F‧戴維‧皮特(1938- ),1964年獲利特浦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著有《核經》、《同時性--物質與心靈之間的橋梁》、《冷聚變--掀起一場科學論戰》、《無窮勢--戴維‧玻姆的人生與時代》、《哲人石--混沌、同時性與世界隱秩序》、《從確定性到不確定性--20世紀科學與思想史話》等20本書,與戴維玻姆合著《科學、秩序與創造性》,與約翰‧布里格斯合著《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