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為“我最喜愛的中國散文100篇”年選系列之一。
本書精選了陳建功、遲子建、範曾、吳冠中、賈平凹、陳祖芬、雷抒雁、王劍冰、從維熙、石英、肖復興、黃永玉、王宗仁、韓石山、朱以撒、周偉、周明、舒婷、張承志、陳丹晨、柳萌等名家作品為代表的優秀文100篇,是中國散文學會和年選主編對全國散文愛好者的特別奉獻。
目錄
第一輯 美文之美
1 沈從文先生的一把椅子(外三篇)
2 兩個人的電影
3 陶醉的鴨兒看
4 讓我心跳的不僅僅是愛情
5 黃山綠卡
6 親親的他,是大哥
7 天堂回韻
8 我的袒父
9 嫂子的香椿樹
10 古日乃的青草馬背
第二輯 生活之真
11 到台北看望柏楊
12 永遠的祭奠
13 我的一次逃婚經歷
74 孩子們
15 我不是小姐
16 有一種愛叫做忘記
17 太行峽谷—鄉宮
18 從前的保姆
19 賊的眼淚
20 自由歲月
第三輯 歲月之河
27 磊落人生
22 掛在心上的銀幕
23 老學生眼中的吳小如
24 那一代進城農民的悲歡
25 棄女與棄父
26 烏拉泊
27 那一只渡江的舟
28 1977年冬天,在南方溫暖的路上
29 錒鑼
30 寒窯三嘆
第四輯 文化之光
31 晨鐘暮鼓八十年
32 遠古的回聲(四童)
33 蜈蚣腳上的札記
34 雅典古劇場听歌
35 惟程硯秋不像“程派”
36 在孔府買7本有意思的書
37 東源,記住一個譜師
38 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這個女人
39 宋莊日記
40 陽山讀碑
第五輯 城市之聲
41 袁崇煥與菜市口
42 茲羅尼茨的鐘聲
43 世界上被吻得最多的女孩
44 漂于塵世的那個我
45 蘇州賦
46 悲涼四溢四合院
47 誰讓魯迅走開
48 做一棵城里的樹
49 長城腳下的公社
50 一些事件在趕往昨天的途中
第六輯 精短之韻
51 旬陽的夜燈與山歌
52 一恨三十年
53 夜觀庵橋(外一章)
54 一口枯井和兩棵榆樹
55 向下
56 人間食糧
57 雁字回時
58 最後一塊煤
59 有關食物的記
60 鄰家有女
第七輯 蒼生之情
61 寂靜的世界
62 送謝泳先生之廈門
63 我的丑親娘
64 我媽如蟻
65 母親,我心中的燈
66 食道
67 晚上,陪父親說話
68 爸爸,山上的樹哪里去了
69 懷念一個逝者的理由
70 那一天,可以永遠
第八輯 憑海之悟
71 “獎”與“養”
72 守住文化的私人性
73 萬年齋山遺址隨想
74 找到自己的生活
75 誠實勞動
76 煙花
77 靈魂中的另一種疼痛
78 相遇在高昌故城
79 是誰踫疼了她的憂傷
80 西瓦窯的一棵柳
第九輯 田野之風
87 六棵樹
82 五棵樹
83 在寧夏鄉村找尋傳統
84 孕育感動的地方
85 小麥花
86 激情哈薩克
87 水車轉動的年輪
88 鄉間的和弦
89 守侯冰原
90 被刀子敘述的水稻
第十輯 生命之畏
97 日落地方的青鳥
92 懷念三只母雞
93 阿咪
94 食鴿記
95 給兒子買魚吃
96 懷念那匹狼
97 走向天堂牧場的野犛牛
98 欲望的鳥道
99 耗子
100 對一只丑狗的想念
1 沈從文先生的一把椅子(外三篇)
2 兩個人的電影
3 陶醉的鴨兒看
4 讓我心跳的不僅僅是愛情
5 黃山綠卡
6 親親的他,是大哥
7 天堂回韻
8 我的袒父
9 嫂子的香椿樹
10 古日乃的青草馬背
第二輯 生活之真
11 到台北看望柏楊
12 永遠的祭奠
13 我的一次逃婚經歷
74 孩子們
15 我不是小姐
16 有一種愛叫做忘記
17 太行峽谷—鄉宮
18 從前的保姆
19 賊的眼淚
20 自由歲月
第三輯 歲月之河
27 磊落人生
22 掛在心上的銀幕
23 老學生眼中的吳小如
24 那一代進城農民的悲歡
25 棄女與棄父
26 烏拉泊
27 那一只渡江的舟
28 1977年冬天,在南方溫暖的路上
29 錒鑼
30 寒窯三嘆
第四輯 文化之光
31 晨鐘暮鼓八十年
32 遠古的回聲(四童)
33 蜈蚣腳上的札記
34 雅典古劇場听歌
35 惟程硯秋不像“程派”
36 在孔府買7本有意思的書
37 東源,記住一個譜師
38 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這個女人
39 宋莊日記
40 陽山讀碑
第五輯 城市之聲
41 袁崇煥與菜市口
42 茲羅尼茨的鐘聲
43 世界上被吻得最多的女孩
44 漂于塵世的那個我
45 蘇州賦
46 悲涼四溢四合院
47 誰讓魯迅走開
48 做一棵城里的樹
49 長城腳下的公社
50 一些事件在趕往昨天的途中
第六輯 精短之韻
51 旬陽的夜燈與山歌
52 一恨三十年
53 夜觀庵橋(外一章)
54 一口枯井和兩棵榆樹
55 向下
56 人間食糧
57 雁字回時
58 最後一塊煤
59 有關食物的記
60 鄰家有女
第七輯 蒼生之情
61 寂靜的世界
62 送謝泳先生之廈門
63 我的丑親娘
64 我媽如蟻
65 母親,我心中的燈
66 食道
67 晚上,陪父親說話
68 爸爸,山上的樹哪里去了
69 懷念一個逝者的理由
70 那一天,可以永遠
第八輯 憑海之悟
71 “獎”與“養”
72 守住文化的私人性
73 萬年齋山遺址隨想
74 找到自己的生活
75 誠實勞動
76 煙花
77 靈魂中的另一種疼痛
78 相遇在高昌故城
79 是誰踫疼了她的憂傷
80 西瓦窯的一棵柳
第九輯 田野之風
87 六棵樹
82 五棵樹
83 在寧夏鄉村找尋傳統
84 孕育感動的地方
85 小麥花
86 激情哈薩克
87 水車轉動的年輪
88 鄉間的和弦
89 守侯冰原
90 被刀子敘述的水稻
第十輯 生命之畏
97 日落地方的青鳥
92 懷念三只母雞
93 阿咪
94 食鴿記
95 給兒子買魚吃
96 懷念那匹狼
97 走向天堂牧場的野犛牛
98 欲望的鳥道
99 耗子
100 對一只丑狗的想念
序
2007年11月29日,中國散文學會在西北大學丙工學院舉行了西安創作基地掛牌儀式。在儀式上,由我代表學會進行發言。按以往的慣例,這樣的會議,領導發言一般都說些祝賀外加一些政治色彩的規定話語。那樣的東西,我過去沒少講過,也給一些領導寫過。我總覺得沒多大意思。咱不是領導,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讓人討厭。帶著這樣的一種想法,我在走上主席台的瞬間,改變了講話稿的原意,我說出了我想說的話。
我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或者說就在西安,恐怕會有許多的儀式,璧如公司開媽,新婚大喜,孩子滿月,這都需要一定的儀式。那麼,是什麼讓我們齊集在這里,當然是文學,是我們摯愛的散文。是的,散文確實是我們的熱愛,是我們永遠的新郎和新娘。我過去說過,散文同小說比較,小說是我說的世界。散文是說我的世界。盡管文學創作是個體勞動,是作家自己的事,但作家創作的作品畢竟是呈現給這個社會。我以為作家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我說和說我的過程。我們摯愛散文,是由于它能夠給我們更多地表達自己內心情感世界的機會。我說與說我,都是要表達一個我的過程。但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想想那些優秀的散文,無一不是通過我達到我們的過程,這如同我們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使我們想起天下的父親,看賈平凹的《丑石》,就想起無數人心中的丑石。其實,綜觀天下的事情,完美如意往往並不鐘情于我們,我們擁有更多的恰恰是生活的艱辛與苦難。同天上的星星比起來,我們是星星中的小星星,更是丑石中的丑石。丑石的追求,亦即散文的追求。我們應該感謝散文,它總是在提醒和鼓勵我們,散文的創作過程就是從我走向我們的過程,也就是從心靈走向心靈的過程。
我沒想到,我的這個簡短的發言,會引起很多人的極大興趣。在接下來的兩天會議里,很多人總在有意無意地談論著我和我們的關系。賈平凹在吃飯的間隙,對我說你的發言很中肯,說得很準確,把散文給說清楚了,我們過去就沒總結出來。從賈平凹平和的眼神里,我知道他這是真誠的表達,絕不是因為我拿《丑石》舉例他就順情說好話。其他幾個作家朋友說,听了你的發言,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了,好像終于明白散文是怎麼回事了。12月1日晚,我到現代學院進行散文講座,又談到散文中的我和我們,想不到五六百學生居然能跟我共鳴。有了這樣的幾方面認可,我知道.我的這個觀點可以立住了。
回到文學,我覺得文學的本質問題,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問題。散文也是如此。從我出發,就是從個性出發,到達的目的,即所反映的結果,就是共性的共鳴。朱自清寫他的父親,肯定是他個人的經歷,別人不能取代。別人所能接受的是通過這樣一個父親讓讀者聯想到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天下的父親。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藝術的魅力。我們過去總是講典型性,意義也就在于此。當下有很多的所謂“文化散文”和“新散文”,為什麼只是在少部分寫作者之間互相忽悠,而引不起讀者的共鳴呢?我認為其直接的問題就是不能從我到我們。當代作家往往更多地強調我的感受.而忽略社會的需要,所以結果只能是“被窩里出汗自己熱”。說得極端點,這樣的散文是違背文學創作規律的。前一階段,又有人提出原生態散文和新鄉土散文,這批作家不厭其煩地慢吞吞地沒完沒了地敘述鄉村往事,包括寫農具,寫大樹,寫小鳥,寫老奶奶,寫瞎子二叔,寫聾子三舅,起初讀上一兩篇感覺還有些田園之美,可一看多了,便覺得非常陳舊、腐朽。這些內容對于今天城里的人們來說,或許有反樸歸真的意味,但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對于農村熟悉的人們,卒些實在算不得什麼。近些年,在城市的郊區大都興起什麼“農家樂”“民俗游”,每每去後回來,我總覺得被欺騙一樣。要知道那些東西,都不是原生的存在,而是被人人為地裝飾、打扮出來的,有些干脆就是雜八湊。至于吃的農家飯.幾乎沒什麼滋味。在北京郊區,無非是炖條虹鱒魚,拌個山野菜,煮上幾個老玉米,擱幾個紅薯、南瓜,這些能代表什麼呢?我們讀魯迅,讀孫犁,讀汪曾祺,讀賈平凹,讀鐵凝筆下的鄉村就沒有這些具體的描寫,可他們卻給我們留下一幅幅非常美好的鄉村畫卷。
我以為,對于當下的散文作家,我們不是要選擇寫什麼,而是先選擇不寫什麼。我想,是否可以先提出這麼幾條︰第一,沒有獨特情感的東西不寫,這種情感一定是發生在你身上能夠喚起別人共鳴的;第二,帶有說明性質的東西不寫,包括引用資料及詩詞話語等等;第三,模仿古文,裝作有學問的樣子寫四六句的東西不寫,它們過于書卷,並不代表真的有學問;第四,大雨無當、不著邊際的東西不寫,這類作品不知所雲,白費紙張;第五,非散文的東西不寫,那種拿書評、書信當散文的東西純屬騙子;第六,靠編故事獵奇賺人眼淚的東西不寫,散文不是故事,更不是小說;第七,寫的作品靠近雜文和隨筆的不寫,散文不是四不像,有它自身的屬性與規律;第八,給經濟領域揚名的不寫,散文不是新聞,不是廣告文學,更不是旅游船票、機票、車票、門票、飯票,散文要有獨立精神;第九,超過五千字的最好不要寫,散文不可制作,更需要節制;第十,涉及領導人的題材最好不寫,一般的作者很難了解領導者真實的生活,表現寫容易失去真實。能上能下這幾條不過是我信手羅列出的,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全面,但確實是我真實意思的表達。我心里清楚,我這樣說,肯定有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甚至會認為,如果照你的意思,散文是不是越寫越窄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站不住的。散文自20世紀90年代興起後,經過十五六年的發展,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態勢,我們必須承認總體是繁榮發展的,但問題也確實比較多。今天,散文需要的不是彩旗飄揚,而是正本清源。散文的混亂,不是文體的混亂,更多的是作家思想的混亂和利欲燻心的貪婪無度,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能做到不要什麼,誰拿你也沒辦法。我期待著散文的清涼世界。
我說,今天是個好日子。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或者說就在西安,恐怕會有許多的儀式,璧如公司開媽,新婚大喜,孩子滿月,這都需要一定的儀式。那麼,是什麼讓我們齊集在這里,當然是文學,是我們摯愛的散文。是的,散文確實是我們的熱愛,是我們永遠的新郎和新娘。我過去說過,散文同小說比較,小說是我說的世界。散文是說我的世界。盡管文學創作是個體勞動,是作家自己的事,但作家創作的作品畢竟是呈現給這個社會。我以為作家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我說和說我的過程。我們摯愛散文,是由于它能夠給我們更多地表達自己內心情感世界的機會。我說與說我,都是要表達一個我的過程。但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想想那些優秀的散文,無一不是通過我達到我們的過程,這如同我們讀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使我們想起天下的父親,看賈平凹的《丑石》,就想起無數人心中的丑石。其實,綜觀天下的事情,完美如意往往並不鐘情于我們,我們擁有更多的恰恰是生活的艱辛與苦難。同天上的星星比起來,我們是星星中的小星星,更是丑石中的丑石。丑石的追求,亦即散文的追求。我們應該感謝散文,它總是在提醒和鼓勵我們,散文的創作過程就是從我走向我們的過程,也就是從心靈走向心靈的過程。
我沒想到,我的這個簡短的發言,會引起很多人的極大興趣。在接下來的兩天會議里,很多人總在有意無意地談論著我和我們的關系。賈平凹在吃飯的間隙,對我說你的發言很中肯,說得很準確,把散文給說清楚了,我們過去就沒總結出來。從賈平凹平和的眼神里,我知道他這是真誠的表達,絕不是因為我拿《丑石》舉例他就順情說好話。其他幾個作家朋友說,听了你的發言,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了,好像終于明白散文是怎麼回事了。12月1日晚,我到現代學院進行散文講座,又談到散文中的我和我們,想不到五六百學生居然能跟我共鳴。有了這樣的幾方面認可,我知道.我的這個觀點可以立住了。
回到文學,我覺得文學的本質問題,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問題。散文也是如此。從我出發,就是從個性出發,到達的目的,即所反映的結果,就是共性的共鳴。朱自清寫他的父親,肯定是他個人的經歷,別人不能取代。別人所能接受的是通過這樣一個父親讓讀者聯想到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天下的父親。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藝術的魅力。我們過去總是講典型性,意義也就在于此。當下有很多的所謂“文化散文”和“新散文”,為什麼只是在少部分寫作者之間互相忽悠,而引不起讀者的共鳴呢?我認為其直接的問題就是不能從我到我們。當代作家往往更多地強調我的感受.而忽略社會的需要,所以結果只能是“被窩里出汗自己熱”。說得極端點,這樣的散文是違背文學創作規律的。前一階段,又有人提出原生態散文和新鄉土散文,這批作家不厭其煩地慢吞吞地沒完沒了地敘述鄉村往事,包括寫農具,寫大樹,寫小鳥,寫老奶奶,寫瞎子二叔,寫聾子三舅,起初讀上一兩篇感覺還有些田園之美,可一看多了,便覺得非常陳舊、腐朽。這些內容對于今天城里的人們來說,或許有反樸歸真的意味,但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對于農村熟悉的人們,卒些實在算不得什麼。近些年,在城市的郊區大都興起什麼“農家樂”“民俗游”,每每去後回來,我總覺得被欺騙一樣。要知道那些東西,都不是原生的存在,而是被人人為地裝飾、打扮出來的,有些干脆就是雜八湊。至于吃的農家飯.幾乎沒什麼滋味。在北京郊區,無非是炖條虹鱒魚,拌個山野菜,煮上幾個老玉米,擱幾個紅薯、南瓜,這些能代表什麼呢?我們讀魯迅,讀孫犁,讀汪曾祺,讀賈平凹,讀鐵凝筆下的鄉村就沒有這些具體的描寫,可他們卻給我們留下一幅幅非常美好的鄉村畫卷。
我以為,對于當下的散文作家,我們不是要選擇寫什麼,而是先選擇不寫什麼。我想,是否可以先提出這麼幾條︰第一,沒有獨特情感的東西不寫,這種情感一定是發生在你身上能夠喚起別人共鳴的;第二,帶有說明性質的東西不寫,包括引用資料及詩詞話語等等;第三,模仿古文,裝作有學問的樣子寫四六句的東西不寫,它們過于書卷,並不代表真的有學問;第四,大雨無當、不著邊際的東西不寫,這類作品不知所雲,白費紙張;第五,非散文的東西不寫,那種拿書評、書信當散文的東西純屬騙子;第六,靠編故事獵奇賺人眼淚的東西不寫,散文不是故事,更不是小說;第七,寫的作品靠近雜文和隨筆的不寫,散文不是四不像,有它自身的屬性與規律;第八,給經濟領域揚名的不寫,散文不是新聞,不是廣告文學,更不是旅游船票、機票、車票、門票、飯票,散文要有獨立精神;第九,超過五千字的最好不要寫,散文不可制作,更需要節制;第十,涉及領導人的題材最好不寫,一般的作者很難了解領導者真實的生活,表現寫容易失去真實。能上能下這幾條不過是我信手羅列出的,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全面,但確實是我真實意思的表達。我心里清楚,我這樣說,肯定有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甚至會認為,如果照你的意思,散文是不是越寫越窄了?我覺得這種說法是站不住的。散文自20世紀90年代興起後,經過十五六年的發展,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態勢,我們必須承認總體是繁榮發展的,但問題也確實比較多。今天,散文需要的不是彩旗飄揚,而是正本清源。散文的混亂,不是文體的混亂,更多的是作家思想的混亂和利欲燻心的貪婪無度,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能做到不要什麼,誰拿你也沒辦法。我期待著散文的清涼世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