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直墓志》全稱《魏故使持節散騎堂侍安南將軍都官尚書冀州否則史元公墓志銘》,高七十七厘米,寬七十六厘米,凡二十七行,滿行十一字,刻於北魏正光五年(公元五二四年),楷書。墓主元子直出身皇族,為北魏獻文皇帝后裔。據《魏書》等資料記載,『子直少有令聞』,其一生行狀,較詳細地記載在這篇墓志文當中。同其他墓志一樣,該墓志文通篇都是對元子直的褒獎,重點記錄了墓主的政績。
該碑的飧刻時間處在北魏后期,較著名的《張猛龍碑》晚兩年,較《張黑女墓志》早七年,如果再與出土較晚的《元(王廷)妻墓志》等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北朝時代其實是書風變異的一個黃金時期。《張猛龍》洞達奇險、《張黑女》古穆純厚、《元(王廷)妻墓志》勁健爽朗,以及《元子直墓志》的朴茂雍容,都體現了神采各異的風格趣味。有的學者曾簡單地認為,隨着楷書的發展,其書法風格越來越趨向精整,由此而認為北魏墓志書風也是如此。而事實絕非如此。據現已出土的墓志來看,整個北魏中晚期,不分時序,其書風樣式可謂豐富多彩。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在隸楷過渡階段,因為線條沒有完全定型為點畫,這必定為漢字在字型結構的經營上爭得巨大的空間,線條的方圓、粗細、起伏等因素造成了結構的多變,形成了不同的書風;第二,在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逐步被相對先進的中原文明所征服,二者相互交融,這種『文化聯姻』情境下誕生的北魏書法必然是多姿多彩、耐人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