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一二五七—一三○二),字伯機,號困學民,又號虎林隱史、直寄老人,元代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出生于河南開封。其祖輩為朝鮮人,故又稱『箕子之嗣』。鮮于樞官太常寺典簿,著有《困學齋集》。他與元代另一書法大家趟孟俯為摯友,時與趟孟俯切磋書藝。趟孟俯有《哀鮮于伯機》詩雲:『刻意翠古書,池水欲盡黑。書記往來問,彼此各有得。』
公元十三世紀,崛起子漠北的蒙古人在減金、減宋的過程中,早已開始了封建化的過程。當然,他們是以自己民族文化的視角來吸收漢文化的。
二二五年,成吉思汗即錄用金朝的漢文化大儒耶律楚材,同時也任用了元好問等一大批地方的儒士文人。而在南方,由于宋都南遷,以杭州為中心形成一個南宋文人的文化圈.這批人帶著失落和無奈仍活躍在書壇。鮮于樞可謂這個圈子襄的中心人物。由于他們能見到內府真跡,故視野寬闊,競相追捧晉唐古法。
明陶宗儀謂鮮于樞擅行草,趟孟俯雲︰『嘗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耳。』兀袁褒雲︰『困翠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問,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元鄧文原雲︰『伯機于書法用功極深,用筆遒勁。』元蘇天爵雲︰『嘗聞故老雲,鮮于公早歲翠書,愧未能若古人。偶適野見二人挽車行淖泥中,遂悟書法,蓋與昔人觀劍器者同一機也。』明解縞《書學傳授》雲︰「王庭筠擅名于金,傳子澹游,至張天錫,元初鮮于樞得之。』明陸深《儼山集》雲︰「書法敝于宋季,元興,作者有功,而以趙吳興、鮮于漁陽為巨擘。』明吳寬《匏翁家傳集》雲︰『鮮于困學書名,在當時與趟吳興、鄧巴西各雄長一方。閑翠多為草書,其書從真、行來,故落筆不苟,而點畫所至,皆有意態,使人觀之不厭。不若今人未識歐、虞,徑造顛、素,其散漫連延之勢,終為飛蓬蔓草而已。』明王世貞雲︰一.鮮于博學負才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所書《游高亭岩詩》,字兼正、行體、大小如《宣示》,而備有褚、柳筆法。』
鮮于樞擅大字,腕力甚強。元陳繹曾說︰『今代惟于郎中善懸腕書,余問之,瞑目伸臂曰︰「膽、膽、膽。」』(《翰林要訣》》今觀其書,多中鋒行筆,骨勢雄強,結體穩健,倒是有一股超邁之氣。
鮮于樞得趟孟俯推崇,現存《草書千字文》,當時鮮于樞只寫了一半,亡後,好事者請趟孟俯補書了後一半,故匯兩家于一卷,為合璧聯珠之珍品。細加比照,趟書風華流麗伯機難至,而伯機豪邁跌宕為趙所不及。鮮于樞傳世作品主要有行草《唐人詩十二首》、《韓愈進學解》、《書杜詩》、《王荊公詩卷》等。
鮮于樞與趟孟俯堪稱元代書壇兩大巨擘。也可以說,沒有鮮于樞就不會有後來的趟孟俯書法,我們應該記住鮮于樞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