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研究在新中國有過不平坦的道路和坎坷的命運。解放後不久,大家紛紛學俄語,學英語的人數聚減。研究英國文學,要看蘇聯人怎麼說。“文革”十年,莎士比亞同其他西方“資產階級”作家一樣被打入冷宮。改革開放以後,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文基礎上修訂補足的《莎士比亞全集》。隨之又出版了一些個別劇的不同譯本,如方平譯的《莎士比亞喜劇五種》(1979年)和卞之琳譯的《莎士比亞悲成蟲四種》(1988年)。梁實秋的譯本,現在大陸上也可以讀到了。評介和研究莎士比亞的文章,從“文革”結束後才逐漸多起來。
但是,目前多數人學習、欣賞和研究莎士比亞,是通過中譯文來進行的。精通英語而研究落筆士比亞的學者不是沒有,然而他們人數不多,年紀卻老邁了。最近若干年,才有一些年輕人到英國或美國去學習和研究莎士比亞。
1981年我就想到有必要在中國出版我們自己注釋的莎士比亞著作。談起來,許多朋友都贊成。1984年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籌備和成立時,我自告奮勇,聯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學者,共同開始編寫莎士比亞注釋本。商務印書館大力支持出版這套叢書。到2002年底已出書26種,而且第一次印刷版已全部售完。這證明這套叢書是很受歡迎的。
要知道,莎士比亞是英語文學中最優秀的代表人物,他又是英語語言大師,學習、欣賞和研究他的原著,是譯文無法替代的。商務印書館以她的遠見卓識,早在1910年和1921—1935年間,就出版過幾種莎士比亞劇本的注釋本,以滿足這方面的需要。那時的教會學校學生英文水平高,能讀莎著;不但大學生能讀,連有些中學生都能讀。可從那時以後,整整50年中國就沒印過原文的莎士比亞。
世界各國,莎著的注釋本多得不計其數。如果唯獨中國不有,實在說不過去,如果沒有,對于中國知識分子欣賞和研究莎士比亞十分不利。近來年,中國人學英語的越來越多了,他們的英語水平也逐漸提高了。因此,也存在著一定的讀者市場。
……